转化 (生物)

✍ dations ◷ 2025-11-24 02:39:26 #转化 (生物)
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取转化因子。转化因子通常是质粒DNA。而质粒融合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引入外源DNA的原因。动物细胞的转化又被称为转染(transfection)。转基因植物的产生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转化。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细胞通过特殊处理后可变成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即可以接受外源DNA。有两种常用方法:以上方法尽管原理仍然未知,但实验证明有效。

相关

  • 放线菌门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手术两百年》《手术200年》(又称《手术两百年》,英语:Two Hundred Years of Surgery)是中国第一部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科学纪录片。《手术200年》由陈子隽担任总导演,池建新
  • 酶类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有着一条从以“推理”为重点,到以“知识”为重点,再到以“学习”为重点的自然、清晰的脉络。显然,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
  • 雅克·卡蒂埃雅克·卡蒂埃(法语:Jacques Cartier,1491年12月31日-1557年9月1日)是法国探险家、航海家。雅克·卡蒂埃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资助下一共进行了三次航行。既未能开辟通往东方
  • 明史《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书共三百三十二卷,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
  • 瘟神瘟神,或称疫病神,乃东亚民间信仰中的瘟疫之神,各地信仰的瘟神并不一致。中国、朝鲜半岛的瘟神以五福大帝最为著名,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
  • 高濂高濂(1573年-1620年),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
  • 偶氮类染料偶氮染料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发色基的染料。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染料。冰染染料是偶氮染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
  • 偏执狂偏执狂(英语:Paranoia,或妄想狂)在医学中是一种具有极度焦虑及恐惧特性的思考方式。且其经常是非理性的与妄想。“Paranoia”一词源自希腊语的“παράνοια”,大致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