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

✍ dations ◷ 2025-09-02 19:54:01 #伏牛山
伏牛山是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的一座山脉,为秦岭的东延余脉,山势自西北向东南渐次铺展。西北与熊耳山相连,东南到南阳盆地东北边缘,长400余公里,宽约40至70公里,山脉主脊高度约1500米,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黄河、淮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名称最早见于唐初李泰所著《括地志》一书,亦名猛山。伏牛山绝大部分属中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玉皇山(海拔2057.9米)、龙池曼(海拔2129米)、老君山(海拔2192.1米)、鸡角尖(海拔2212.5米),最高峰是白云山玉皇顶(海拔2216米)。伏牛山岩层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体等组成,主要研产矿产有铜、铅锌和铬等,山区有森林及草原分布,有林业及牧业发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的落叶阔叶林到高海拔的灌丛皆有。伏牛山以“状如伏牛”得名之说为主流, 河南省地方志和地名志多采用此种说法。因形得名说亦遭质疑,史料中记载的伏牛山大致位于嵩县南、鲁山县西之汝水所出之山。乾隆时期《嵩县志》称为大曼山,《资治通鉴》和《水经注》名猛山,俗名龙池曼。郦道元曾描述汝水源头景观,描述中体现不出 “伏牛” 形状。且古代技术条件也不能瞰其全貌,现代观测形态也并不具有伏牛之状。伏牛山得名于形似伏牛的说法,缺乏地貌上和直观视觉上的依据。伏牛山之名源于传说的现存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撰刻的两块《伏牛山云岩寺记》 石碑。一块是明代兵部郎中乔缙所撰:“ ……至今山人于野牛岭铸铁牛以像之,故号伊阙伏牛,自在禅师也……野牛降伏而山名,白云吐岫而寺号。” 另一块是1518年王官之所撰:“嵩治城南三百里山曰伏牛。考之邑志,有唐号自在禅师者,次岭巅闻野牛狞恶噬人,师适遇牛,偎首卧地者降伏然,故名之。” 清代汪价所著《中州杂俎》亦载:“唐自在禅师学道既成,欲幽栖名山,问于师,师曰:逢牛则止。行至嵩县南山问路, 或告之曰此野牛岭也。岭上一野牛截路噬人。自在作法祝之,牛驯服,遂跨以行,至上云岩寺,下牛趺坐,而牛奔突,直上后山,绝顶跃入池中,俄而云起昼晦,有龙奋腾东南两山之上,自在祝之曰娑伽。娑伽夙性未化,见大法身无骇徒众,可仍入池中,吾为说法,投以杖使束,而小龙敛形,复入池中。今山顶小池围丈曰龙池。遂名其山为伏牛山。佛经译语:牛化龙曰娑伽龙云。”清代康熙版《河南通志》关于云岩寺也有类似记载。伏牛山区多伏流,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伏流城。隋唐时期该地区地名有伏流岭、伏流阪的称谓。伏牛山河水多伏流,从龙池曼而下,溪流河水多潜伏于倾山荫渚、茂林卧石之地下,伏流地貌特征明显。学者推断,东魏筑伏流城,隋朝废伊阳郡,改在伏流城南二十里傍伊水置伏流县, 弃北魏以前的天息山、猛山、大盂山、还归山、燕泉山、高陵山之名不用,而采用伏流山称谓 。“伏流” 、“伏牛” 读音相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混淆口音,至李泰《括地志》统一为 “伏牛山” , 而后“伏流” 一说再无出现。清代嘉庆版《鲁山县志》载:“伏牛当即伏流之转”。《元和郡县志》载:“陆浑县伏流城东魏孝静帝二年所筑, 以城北焦涧水伏流地下, 西有伏流坂, 因以为名。伏流坂当为伏牛山异名”。伏牛山是中原地区面积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带气候、中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带气候。森林覆盖率为56%左右、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6.5至28.5°C,相对湿度一般70%左右。四季气候分明,加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温泉资源,使之成为适宜人类居住养生的山地环境空间。伏牛山区大部分动植物种类的数量占河南省总数的70%以上,是河南物种集中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伏牛山保存着大量原始次生林和天然的景观群落。伏牛山地质历经天山构造期、燕山构造期、喜马拉雅构造期等沧桑演变,形成了丰富奇特的地质奇观。伏牛山地区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交汇地,是中原文化与荆楚、巴蜀文化的过渡带,文化要素与其他区域相比上具有不同特点,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被看作一个文化单元来研究,称之为伏牛山文化圈,属于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区是伏牛山主体所在的豫西山地。伏牛山文化圈是在伏牛山的地理环境和多重人文社会因素联合作用下,经过长期历史演进,逐步孕育和形成的文化区域。考古发现表明,伏牛山地区人类进化有比较完整的序谱,这一地区出土的郧县人距今约80—100万年,栾川人距今约70万年,南召人距今约50万年,大荔人距今15—20万年,卢氏人距今10万年,许昌人距今8-10万年。就中国现有考古发掘而言,伏牛山地区的远古人种演进序谱在整个中国仅此一地具有如此相对完整的延续性。另外,伏牛山地区有大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典型分布于伏牛山东麓的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遗址中发现的贾湖契刻符号具有表意的文字特征,贾湖骨笛更是将中国音乐文化上推至9000至7000年。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官方命名方式均为“省级行政区名+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例如“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

  • 吞噬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
  • Sirius可视化软件Sirius可视化软件(简称Sirius)是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所开发的一个分子建模与分析系统。Sirius设计旨在支持除简单显示小分子和蛋白质的之外
  • 脑桥脑桥(拉丁语: Pons)是人和两足动物小脑腹面的特有构造。脑桥在延髓的上方和小脑前方,它位于延髓与中脑的大脑脚之间,前后缘有横沟为界;外形呈白色弓状的横隆凸;内部有大量的横走的
  • object relations客体关系理论是一种精神分析理论,于1940至195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罗纳德·费尔贝恩和梅兰妮·克莱因等人所开拓。不同于弗洛伊德理论,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并非寻求“驱力”的满
  • 理工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理工学部或理工大学(英文译名: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 university、technikon、或technical college),是以发展理
  • 混合物混合物(mixture)是由两种至多种不同的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合成而混合成的体系,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等。混合物无法用化学式表达。混合物因为是由多种纯物质经由物理
  • 荷属安的列斯荷属安的列斯(荷兰语:Nederlandse Antillen;帕皮阿门托语:Antias Hulandes)位于加勒比海之中,原称荷属西印度。曾是荷兰王国的构成国,由相距800多公里的南北两组岛屿组成。面积约80
  • 儿媳儿媳是儿媳妇的省称,古汉语称“媳”,特指儿子的妻子,也可以用“媳妇”指代;吴语、粤语和闽南语等多谓之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粤语口语又称家嫂,晋语称“媳妇子”,均指“儿媳
  • 拉(Ra,也拼作Rah、Rē)是古埃及太阳神。从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阳。一千多年以来,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直到阿肯
  • 综合运动会综合性运动会是一项由众多体育项目和持续多天举行的运动会,赛事的参与者多以国家为单位,而世界上首个的综合性运动会为现代奥运会。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后,不少地区性的综合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