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议会 (纳粹德国)

✍ dations ◷ 2025-08-26 12:16:38 #帝国议会 (纳粹德国)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德语:Großdeutscher Reichstag),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纳粹德国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1933年授权法》,将原魏玛共和国议会转变成永远支持阿道夫·希特勒的橡皮图章议会。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赫尔曼·戈林。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纳粹德国国歌,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魏玛共和国民选国会: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总理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德国国会大厦纵火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德国《授权法》。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政府(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德国政府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德国元首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立法权,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一党制国家。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法律:

所有法案均获得国会的一致通过。仅仅八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德国爆发。

因国会焚毁事件,原国会建筑德国国会大厦已经无法使用;所以德国政府将克罗尔歌剧院(英语:Kroll Opera House)改造成新的国会建筑,在此举办第三帝国国会的所有会议。

选择这个建筑的原因有二:

在1943年11月12日盟军的轰炸中,该歌剧院所在建筑受损,并无法继续使用;这一天恰好是第一次纳粹德国国会的选举的十周年纪念日。该歌剧院建筑在1945年的柏林战役中被彻底摧毁。

1933年3月的选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选举,也是最后一次未被完全控制的选举。在那之后,虽然选举继续举行,选民只能在纳粹党员和"客人"中进行选择,而这些"客人"与纳粹党员一样,完全的支持希特勒。这段时间的选举都是完全公开的;选民常常受到纳粹党的威胁:如果选民们不投票或投纳粹党的反对票,他们将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纳粹德国的每次选举中,纳粹党员都获得超过90%的席位。

1942年4月26日,纳粹德国国会在克罗尔歌剧院举行历史上最后一次会期。会期中,国会以全票同意通过一项法令——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人的最高法官",并正式替代原司法机构,管理国家的司法权。国会成员仅存的特权也在这次会期被除去;元首成为法律上的唯一决策者,有权决定每一个德国公民的生死。事实上,元首早在1933年就已获得此权利。在此扩展规定下,希特勒出于任何目的任何行为都将不受限制。

为避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选举,希特勒在1943年决定让1938年选举的议员延长任期。1943年1月25日,通过国会议员延任至1947年1月30日,但随纳粹政权于1945年败亡而未能改选。

相关

  • 后记,也称跋、书后、后序、后题等,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写在作品或书籍之后的序文,用以介绍写作经过,或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前言不同,后记篇幅往往较小,内容不如前言全面,所涉者多为“评
  • 布雷西亚省布雷西亚省(意大利语:Provincia di Brescia)是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一个省。面积1,228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169,529人。首府布雷西亚。下分128市镇。
  •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中国大陆户籍制度的概念,是指所在地区户籍登记的人口;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流动人口,即不在户籍登记所在地区长期居住的人口。
  •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戈洛夫宁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戈洛夫宁(俄语: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оловнин,1776年-1831年),俄罗斯探险家、海军中将。1807年至1809年,以舰长身份率领俄国军舰Di
  •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特拉维斯·科德尔·卡兰尼克(英语:Travis Cordell Kalanick, 1976年8月6日-),美国程序员和企业家,他是对等网络档案分享Red Swoosh和交通网络公司优步的联合创始人。1976年出生于
  • 艾米·汉莫亚曼德·道格拉斯·“艾米”·汉默(英语:Armand Douglas "Armie" Hammer,1986年8月28日-)是一名美国男演员,知名作品如电影《社交网络》(2010年)、《胡佛传》(2011年)和《秘密特工》(20
  • 字幕机字幕机(Character generator),简称CG,是一种用来将文字输入于影片中的设备或软件,最初是为了让聋人也可以看电影而设计出来的,而后来渐渐成了电影中各种方言的最好解释。现今的字
  • 扣帽子扣帽子,又名贴标签、咒骂法、斗臭法、井里下毒(英语:Poisoning the Well),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宣传与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让阅听人在还无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率先
  • 方建德方建德(1995年11月11日-) ,为台湾棒球选手,目前效力于中华职棒统一7-ELEVEn狮队,守备位置为投手。于2018年季中选秀会中被统一7-ELEVEn狮队以第五轮(全选秀会第18顺位)选进。【一军
  • 依约依约(马来语:Ijok)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瓜拉雪兰莪县的一个市镇,也是一个华人新村。依约的面积为144.50平方公里,位于马来西亚联邦大道 ,其交汇处通向八丁燕带。由于商店和小型建筑物并排在其主要街道的两旁,酷似牛仔部落的建设结构,因此依约也在民间被称作马来西亚的“牛仔城镇”。依约的马来人主要来自爪哇族,他们的祖先在二十世纪初便从印度尼西亚迁居马来半岛建立该城镇。当时,马来人大多数从事农产业,或者在商店和工厂工作。而当地华人的祖先则从中国大陆下南洋到本土进行生意买卖,开垦土地来经营蔬菜农场,良久便选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