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谷川昭 (地震学者)

✍ dations ◷ 2025-04-04 11:08:46 #长谷川昭 (地震学者)

长谷川昭(日语:長谷川昭はせがわ あきら  ?,1945年3月-),日本地震学者,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1945年3月,长谷川昭出生于日本群马县桐生市。1963年3月,毕业于群马県立桐生高等学校(日语:群马县立桐生高等学校),并考入东北大学理学部。1967年3月和1969年3月,分别于东北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学科和大学院理学研究科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71年3月,从东北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中途退学,并在同年4月起成为东北大学理学部附属青叶山地震观测所助手。1977年,正式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7月成为东北大学理学部附属地震预知观测中心助教授。1989年4月,成为东北大学理学部附属地震、喷火预知观测中心教授。2008年,被评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并在同年4月荣誉退休,被授予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称号。2014年,被日本地球物理学会(日语:日本地球惑星科学連合)评为院士。

2020年,被选为讲书始之仪(日语:講書始の儀)的侍讲人。侍讲题目为俯冲带地震的发生机制和火山成因。

1978年6月,成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3年5月,成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访问教授(日语:客員教授)。

2017年,因关于俯冲带构造的地震学研究,被授予日本学士院奖和恩赐奖。2019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

长谷川昭长期关注于发生在俯冲带的地震活动。根据构筑在日本东北(日语:東北日本)的高精度地震观测网,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法(英语:Seismic tomography)以高分辨率明确了俯冲带的地壳和地幔结构,他发现了双层深源地震面。通过上述方法,他还发现了俯冲带的地震和火山现象是因随着俯冲带向大陆板块之下移动的水而引起的原理。具体而言,岩石的强度会因相变产生的脱水反应下降。长谷川昭认为,水进入地幔楔后产生的岩浆上升后会使得地壳下部软化,使应力集中在其正上方的上地壳。与之对应的强度下降会对板内地震的发生起着很大的作用。

此外,长谷川昭通过固有地震(日语:固有地震)的发现,提出了改良版的凹凸体模型(日语:アスペリティ),并发现了板块边界强度较小的事实。

相关

  • 尿液圆柱体圆柱体 (尿液) (Urinary casts),又称为尿液管型、尿管型或者管型(有可能还称为尿液铸型或尿铸型),是指形成于远端肾单位,之后离开形成部位,并最终从尿液之中排出体外的,由微粒物质
  • 伊丽莎白·爱德华兹伊丽莎白·爱德华兹(Mary Elizabeth Anania Edwards,1949年7月3日-2010年12月7日),美国政治人物、民主党前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前妻。伊丽莎白·爱德华兹出生于佛罗里达州。她
  • 阿尔弗雷德·阿佩尔阿尔弗雷德·阿佩尔 (英语:Alfred Appel, Jr., 1934年1月31日-2009年5月2日) 是研究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的专家,也喜好现代艺术和爵士乐。作为康奈尔大学校友,阿
  • 市村铁之助市村铁之助(1854年) - 明治6年(1873年)?)为美浓大垣藩出身的新选组队士。1854年(安政元年)出生、是大垣藩士市村半右卫门的第三个儿子 。1867年和哥哥辰之助一同加入新选组,成为土方
  • 齐藤壮马齐藤壮马(日语:斉藤 壮馬,1991年4月22日-)为日本男性配音员,山梨县人。81 Produce所属配音员。2015年得第九届声优奖新人男优奖。※粗体字为主要角色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
  • 劳塔哈劳塔哈(Lauthaha),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74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744人,其中男性4888人,女性2856人;0—6岁人口794人,其中男419人,女375人;识字率
  • 焚尸人《焚尸人》(捷克语:Spalovač mrtvol)是一部1969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恐怖喜剧电影。它由尤拉伊·赫兹导演,故事根据拉迪斯拉夫·富克斯的小说改编。剧本由赫兹与富克斯合写。影片被
  • 黄秀霜黄秀霜(1961年2月20日-),台湾教育家,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小学教师、教育部科员、编辑、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副教授、台南市妇联会副主委,研究专长为教育心理学、阅读心
  • 英仙-飞马座纤维状结构英仙-飞马座纤维状结构是一个包含英仙-双鱼超星系团,跨越约10亿光年的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当下,它被认为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结构之一。这个纤维状结构毗邻双鱼-鲸鱼座超星系团
  • 西淝河西淝河古称夏淝水,是中国淮河干流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流,原发源于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集,称清水河,在安徽省亳州市西南淝河镇王天庄村王河口入安徽境内后称西淝河。1951年治淮时将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