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围街道

✍ dations ◷ 2025-08-02 12:22:22 #番禺区行政区划,广州街道 (行政区划),广州大学城,广东岛屿,广州岛屿

小谷围街道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番禺区北部珠江河段上的一个小谷围岛,目前为广州大学城所在地。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面积17.9平方公里,共有10所高校、3个产业园区,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贝岗村、南亭村、北亭村和穗石村4个保留村。目前总人口约23.3万人,其中,高校教职工约2万人、大学生约18万人、村民约1.4万人、来穗人员约1.9万人。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第二卷〈地语〉中说:“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下番禺所指的地区,是现在番禺区的大部分镇街。下番禺地处珠江河网地带,四周环水;水道像木桶铁箍,将四乡箍围起来,形成岛国。新造镇下属被新造水道、黄埔水道包围的原南亭、北亭等自然村形成的小面积海岛,称之为“小箍围”。由于“箍”与“谷”的发音相近,且下番禺物阜民丰、谷围满屋,人们往往将“箍围”读作“谷围”,由此得名“小谷围”。

在一口通商政策施行时,法国船只在此停靠并经此进入广州城,小谷围岛由此得名“French Island”(法国岛)。

2002年6月10日,广州大学城征地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广州大学城建设正式启动。因广州大学城建设,原小谷围岛原有的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郭塱村、练溪村6个行政村近1.4万村民按规划分批迁移,其中郭塱村除保留位于现中心湖内的郭氏宗祠、练溪村除保留11栋建筑建设广州大学城博物馆(后改名岭南印象园)以外被全部拆除。拆迁后,小谷围岛仅保留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部分区域,大部分村民于2003年5月迁往新造镇谷围新邨内。

2004年8月24日,广州大学300多名学生作为首批学生入驻大学城;8月30日,广州大学城正式宣告开园。

2004年9月29日,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原有的小谷围岛分属番禺区新造镇及南村镇、海珠区新胺镇和黄埔区长洲镇,而新设立的小谷围街道办事处隶属番禺区,负责整个小谷围岛内所有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2008年7月,广州大学城管委会挂牌成立,为番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广州大学城各项社会事务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与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

坐标:23°3′8.3″N 113°23′21.27″E / 23.052306°N 113.3892417°E / 23.052306; 113.3892417

相关

  • CCND12W96, 2W99, 2W9F, 2W9Z· protein binding · cyclin-dependent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gulator activity · enzyme binding · protein kinase binding·
  • 塞内卡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或辛尼加 (拉丁语: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65年),古罗马时代著名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生于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科尔多瓦。曾任尼禄
  • 灰胞藻灰藻(Glaucophyta,Glaucophytes,Glaucocystophytes或Glaucocystids),也叫灰胞藻,是原始色素体生物的一支,是一类稀见的小型淡水藻类,具有独特的灰质体。灰藻的近缘类群有红藻、皮胆
  • 白通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 933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郑和群礁郑和群礁是位于南沙群岛北部的第四列环礁,在道明群礁正南方。由太平岛、中滩、中洲礁、敦谦沙洲、舶兰礁、安达礁、鸿庥岛、南薰礁等组成,是南沙群岛最大的群礁。郑和群礁目前
  • 拉伸变硬拉伸变硬(Extension Thickening),又名拉伸增稠,即拉伸应力达到某一数值开始,拉伸粘度λ随应力继续增大而增加,并在某一应力数值达到新的平衡值。常见于具有支链的低密度聚乙烯、聚
  • 约瑟夫·斯坦尼斯拉沃维奇·温什利希特约瑟夫·斯坦尼斯拉沃维奇·温什利希特(俄语:Ио́сиф (Юзеф) Станисла́вович У́ншлихт,1879年12月31日-1938年7月29日)他是波兰裔的犹太人,他是全
  • 黄毛果蝠属黄毛果蝠属(黄毛果蝠),哺乳纲、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属,而与黄毛果蝠属(黄毛果蝠)同科的动物尚有颈囊果蝠属(大颈囊果蝠)、饰肩果蝠属(加纳饰肩果蝠)、棕榈果蝠属(棕榈果蝠)、裸背果蝠属(大
  • 彼得·多德彼得·多德(Peter Dowd,1957年6月20日-)是一位英格兰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工党。自2015年开始,他担任布特尔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加入工党超过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