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麝雉
✍ dations ◷ 2024-12-23 00:42:15 #麝雉
麝雉(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热带的一种鸟类,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及奥利诺科河三角洲的沼泽、森林及红树林。它们是麝雉属下的唯一物种,而麝雉属则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属。此科的分类位置被受争议,仍未有所定论。麝雉的大小如雉鸡,长约65厘米,颈长头小。它们呈褐色,下身淡色,面部没有羽毛及呈蓝色,眼睛呈栗色,头上有红褐色的尖冠。雏雉的翼指上有爪。它们是草食性的,主要吃叶子及果实,消化系统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们有强烈的气味,可能是因食叶所致。麝雉最初是由菲利普·路德维希·施塔蒂乌斯·米勒于1776年描述。麝雉的种系发生学关系非常神秘。现时并没有最适合的演化假说,而在DNA序列数据下使得情况更差。有关麝雉及其他鸟类的关系被受争议。由于关系疏远,故它们有自己的科及亚目。在不同时间,它们与䳍形目、鸡形目、秧鸡科、鸨、叫鹤科、沙鸡科、鸠鸽科、蕉鹃、其他鹃形目及鼠鸟目有关。综合而言,它们经常被指与鸡形目、蕉鹃或犀鹃科有关。将麝雉列入鸡形目只是传统上根据形态的做法,现今认为并不可靠及不予接纳。鸡形目与水禽属于鸡雁小纲,但麝雉却不是。就骨骼特征的支序分类学研究发现麝雉应属于叫鹤科,较为疏远蕉鹃及杜鹃科。不过,杜鹃科是对趾的,蕉鹃是半对趾的,而麝雉则是不等式足的(三趾向前,一趾向后)。1990年的鸟类DNA分类系统根据DNA-DNA杂交认为麝雉很有可能是杜鹃科的基底。1994年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研究与鸟类DNA分类系统有相同的结果。后来于1999年基于6组线粒体DNA及1组细胞核DNA序列的研究则指麝雉应属于蕉鹃。2003年基于利用了较长线粒体DNA及细胞核DNA的研究结果,有指上述的实验方法、样本数量及DNA测序上都存在着问题,故麝雉并非蕉鹃及杜鹃科的近亲。研究结果更指很难测定麝雉的近亲,它们只是倾向属于鸠鸽科,但准确度只少于10%。于2004年,基于β纤维蛋白原内含子7序列有建议将今颚总目进行二分法。这个建议将麝雉分类为Metaves分支的基底成员,这个分支是一个新建议的分支包含了所有传统上分类有问题的鸟科,如火烈鸟、䴙䴘科、鹲属、沙鸡科及拟鹑科。虽然鸠鸽科也被建议到此分支内,但却与麝雉没有关系。已确定的麝雉化石纪录是一个颅后骨,编号UCMP42823。这个化石源自于中新世,是在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河谷发现。虽然它被分类到另一属Hoazinoides中,但很明显同属于麝雉科之下。这个颅骨较现今麝雉的圆及短小。发现此颅骨的时候盛行将此属与鸡形目拉上关系,但现却被受争议。Hoazinoides有可能是演化的分支点。法国发现属于始新世晚期或渐新世早期的Filholornis有可能是麝雉及其他鸡形目之间的中间生物。不过,虽然分析了多个资料,但仍未能确定麝雉的远亲。麝雉目的成立正好反映了这些不明朗的地方。麝雉的大小如雉鸡,全长约65厘米,颈长头细小。其面部呈蓝色及没有羽毛,眼睛呈栗色,头上有红褐色的尖冠。尾巴很长及呈褐色,尖端阔而呈淡黄色。上身呈深褐色,翼底端、展翅及颈背呈淡黄色。下身呈淡黄色,肛周、飞羽及两侧呈红栗色,但只有在展开双翼时才可见到。它们以麝为名,是因为它们有一阵因消化系统造成像粪便的气味。麝雉大分嘈吵,会发出多种沙沙的叫声。这些叫声很多时会在身体活动时发出,如展翅等。叫声可以用来维系彼此间的沟通,警报危险及雏鸟要求食物。麝雉吃叶子至果实及花朵。它们会逗留在树枝之上,颇为驯服。它们会用嗉囊下的皮革质的肿块来帮助平衡。人们曾一度以为它们只吃天南星科及海榄雌科的叶子,但它们其实是会吃50种以上植物的叶子。在委内瑞拉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它们的饮食有82%是叶子,10%是花朵及8%是果实。麝雉的消化系统是鸟类中独有的。它们像欧洲牛及其他反刍动物,在食道前部会用细菌发酵来分解植物。不过它们没有反刍动物的瘤胃,而是以嗉囊来发挥同一功用。它们的嗉囊很大,取代了飞行用的肌肉及胸骨的龙骨突,因而限制了它们的飞行能力。由于它们食用的叶子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加上细菌发酵,使它们发出一阵像粪便的气味。它们并不会主动觅食昆虫或其他动物。麝雉的繁殖是季节性的,会于雨季繁殖。它们是群居的,但只会以小群生活。鸟巢是以树枝筑成,并筑在树上。它们每次会生2-3只鸟蛋。雏鸟会吃反刍出来的食物,其双翼上有两只爪。受到骚扰时,雏鸟会逃入水中躲避掠食者,并会待安全时用爪攀树回到巢中。这令人联想起始祖鸟,但它们的是独有衍征,可能是一种回归恐龙的返祖现象。这种翼爪在它们成长换毛后会脱落。不过也有人认为麝雉各种异于现生鸟类的特征,比较像鸟类里较原始的种族,跟哺乳类里的鸭嘴兽的情况相似。麝雉并非濒危物种,比其他当地的特有种生存能力更强。在巴西,一些部落会采集它们的鸟蛋作为食物,但因其臭味很少会猎杀它们。虽然其栖息地的红树林及河流森林正在消失,但情况比亚马逊盆地的地菲尔梅森林(terra firme forest)理想。所以麝雉在其分布地的数量也算普遍。麝雉是圭亚那的国鸟。
相关
- 氯莫环素氯莫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的抗生素,又称为“氯摩环素”“氯摩四环素”“羟甲金霉素”或“羟甲氯四环素”。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
- 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是发生于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围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境内的龙坑生态保护区。该事件为保护区的生态带来浩劫。2003年,环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赔偿诉
- 罗马公民罗马公民,罗马帝国的一种身份。212年之后,依据安东尼努斯敕令,所有的罗马帝国自由人,被授与公民权。在罗马帝国,下列的人民能够变成公民:公民赋予下列权利:
- 诘问法苏格拉底反诘法(英语:Socratic method、method of elenchus、elenctic method 或 Socratic debate)或作苏格拉底法,实质上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柏
-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一般是指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代表西方近代哲学的最高阶段。它继承了由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代表的唯理主义倾向,同时又受到了苏格兰启蒙
- 澳大利亚旗帜列表这里是澳大利亚联邦相关旗帜的旗帜列表。民用旗政府旗军用旗民船旗政府船旗军舰旗
- 肾丝球肾小球(英语:glomerulus,又称肾丝球、丝球体)是肾元中的用于将血液过滤生成原尿的一团毛细血丛,被鲍氏囊所包裹,是尿液形成的重要构造。血液经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肾小球内的
- 免疫网络理论免疫网络学说是1974年以来,Niels Jerne和Geoffrey W. Hoffmann发展的一个学说,用来解释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运作原理。此理论认为,免疫系统是由拥有可变区域的淋巴球和分子所构成
- SASTRA拉马努金奖SASTRA拉马努金奖(英语:SASTRA Ramanujan Prize)是为纪念印度著名数学家拉马努金而设立的奖项,由位于拉马努金故乡贡伯戈讷姆的Shanmugha文理工研究院(简称SASTRA)所颁发。该奖项
- 赛夏族赛夏族(赛夏语:Say-Siyat),旧称萨斯特,古称狮设族(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