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贝克效应

✍ dations ◷ 2025-05-19 15:07:50 #热力学,物理现象,电学

赛贝克效应(英语:Seebeck effect)将二种不同金属各自的二端分别连接,并放在不同的温度下,就会在这样的线路内发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赛贝克效应。它是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塞贝克(英语:Thomas Johann Seebeck)于1821年发现的。

不同的金属(或半导体)具有不同的塞贝克系数(英语:Seebeck coefficient)(所产生赛贝克效应大小不同),半导体与金属的主因略有不同。半导体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载流子密度,当单一半导体两端具有温度差时,载子会扩散以消除密度的差异,因而造成电动势。两端的温度相差越大,则产生的赛贝克电位差越大。而金属的自由电子密度与费米能阶几乎不会随温度改变,因此金属的赛贝克效应远小于半导体。金属的赛贝克效应由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来决定。若平均自由程随温度上升,则热端的自由电子有较高的机会向冷端移动,此时的塞贝克系数为负值。反过来说,若电子的平均自由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则冷端的自由电子有较高的机会流向热端,塞贝克系数为正值。

将两种不同的金属连接,并在两接点给予温度差,两种金属会分别产生各自的温差电动势。选用适当的二种不同金属,利用赛贝克效应可以测量温度;还可利用不同温度进行特别的发电。若使用相同的金属形成回路,则会因为温差造成的电动势互相抵销而无法观察到赛贝克效应。

相关

  • 培根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演说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
  • 甲锡烷甲锡烷(SnH4)是锡的氢化物。它可以由氢化铝锂还原四氯化锡制得。 甲锡烷在室温下缓慢分解产生锡和氢气,与空气接触会起火。甲锡烷的衍生物都是剧毒的化合物。甲锡烷可以看作甲
  • 秋葵秋葵(学名:Abelmoschus esculentus)亦称黄秋葵、咖啡黄葵、补肾草,其果实常被称为羊角豆、潺茄。性喜温暖,原产地为非洲西部、埃塞俄比亚附近以及亚洲热带。秋葵为一年或多年生草
  • 四硝酸根合硼酸盐四硝酸根合硼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它可以和较大的阳离子形成盐类,如四硝酸根合硼酸四甲基铵或四硝酸根合硼酸四乙基铵等。这个离子最初由C. R. Guibert和M. D. M
  • Come 2 Me《Come 2 Me》是林峯的第四张个人大碟,于2010年7月17日分精装版及平装版公开发售。精装版随碟附送24页张写真卡(尺寸:18cm x 25cm,约A4尺寸);平装版附送精美相集。《Come 2 Me》共
  • 信托银行大厦信托银行大厦(南非语:Trust Bank Gebou,英语:Trust Bank Building)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中心商业区(英语:Johannesburg CBD)的一座摩天大楼。其建于1970年,高度为140米(460英尺)。该大厦是
  • 特里普·霍金斯特里普·霍金斯(英语:Trip Hawkins,1954年12月28日-),美国艺电创始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分别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进行学业。在斯坦福大学获得MBA学位后,前往新兴的苹果公
  • 参露藤参露藤(学名:;越南语:dây sương sâm,dây意为“藤”,sương意为“露水”,sâm指人参等根茎类药材)是防己科蛇椒藤属植物,原产中南半岛、印度东北部、安达曼群岛。越南人用参露藤
  • 叶重华叶重华(?-17世纪),字白岳,直隶苏州府昆山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叶重华是叶国华之弟,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转礼部员外郎,又外任浙江参议,改睢陈道
  • 青铜时期晩期崩溃青铜时期晩期崩溃指在近东,安那托利亚,爱琴海地区,北非,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等东地中海地区于后青铜时期至早铁器时代的暴力,突然且造成文化损坏的时期,这导致了该地区进入了黑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