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4-27 04:32:06 #东亚民间信仰,巫觋宗教,东亚传统祭祀

传统宗教仪式:

神明

秘密社会:

傩(发音:nuó ),是古时中国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和傩祭、傩仪作用,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宗教职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产生于傩歌、傩舞。

傩文化是古时中国某些地区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其祭祀对象是鸟类˙。该文化为巫文化发展到后期所衍生,当时人们的生活型态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帮手。中国巫文化的起源与史前社会的图腾制有关,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当今中国一些地区,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便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

傩和傩戏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在广泛发掘各地傩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跨文化研究的新学科——傩学。

追傩,为一种驱逐疫鬼的习俗,是中国起源最早的民俗,驱除病魔恶鬼的仪式。于节令变换之日举行。《论语》对此也有记载。周代时方相氏披熊皮镶黄金四眼,黑红衣装,手执戈盾,率百官以追恶鬼,或过程中以物品(米、豆、矢)丢掷恶鬼,以去除厄运。汉代时动辄动员持桃弓棘矢、头缠红巾之童子数百名,以奇怪的服装和动作驱除恶神,时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底,立春前一日。到了唐朝朝廷盛大举办追傩大典,成了长安新年活动。宋之后成游戏性质而渐失传,仅持锺馗像,燃鞭炮行之。

追傩与中国的节气一同传入日本,文武天皇庆云三年(西元七○六)瘟疫流行,多人死亡,于是在该年十二月底以阴阳道之行事作土牛驱鬼,为最早之记录。从此成为日本朝廷之公事,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底行之。阴阳师从月华门进入南殿旁读祭文,然后方相氏大喊打鬼之声,举戈击盾三次,群臣齐声驱鬼。恶鬼通常由大舍人扮任,此外在殿中的贵族们乃携桃弓苇矢以射鬼,鬼乃窜逃。此习俗之所以在除夕夜举行,乃由于和日本古传的大祓的观念结合所致。追傩在平安时代是固定的例行活动。室町时代融合古式追傩习俗广泛流传,成为民间撒豆驱鬼的节分习俗。但仍有以驱除恶运的仪式存在的寺院。在寺院中,以法隆寺和药师寺的驱鬼式最为有名。

中国傩文化网

相关

  • 天门冬氨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可简写为Asp或D)是一种α-氨基酸,其化学式为HOOCCH2CH(NH2)COOH。天冬氨酸的L-异构物是20种蛋白氨基酸之一,即蛋白质的构造单位。它的密码子是GAU和GAC。
  • 淮扬菜淮扬菜是指流行于江苏省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南起长江沿岸,北到泗洪泗阳沭阳一线,都是淮扬菜的属地,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
  • 柳花柳花夫人(韩语:유화부인)是高句丽建国神话里的传说人物,相传为东明王高朱蒙的生母。该神话人物较早出现于高丽时代的《三国史记》,为河伯的女儿,高句丽创立者高朱蒙的母亲,朱蒙之父
  • 氧杂蒽酮氧杂蒽酮(英语:xanthone)也称为“呫吨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3H8O2。氧杂蒽酮可由水杨酸苯酯经加热制得。1939年,氧杂蒽酮开始被用于制造杀虫剂,后来用作苹果蠹蛾(codli
  • 双拥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国务院制发。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领导
  • 哥伦比亚特区电车华盛顿特区电车(英语:DC Streetcar)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大众交通运输系统。H/本宁堡(H/Benning)线已于2016年2月27日正式运营。
  • 约翰·博伊德·奥尔约翰·博伊德·奥尔,第1代博伊德-奥尔男爵(John Boyd Orr, 1st Baron Boyd-Orr,1880年9月23日-1971年6月25日),是苏格兰教师、医生、生物学家和政治家,因为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 小行星3122小行星3122(英语:3122 Florence,中文多直译为佛罗伦斯)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1年3月2日,舒尔特·巴斯在赛丁泉山发现了此天体。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700113869999999
  • 商周彝器通考商周彝器通考,作者容庚,1941年哈佛燕京学社出版,正文30万字,是通论商周时代青铜器的扛鼎之作。《商周彝器通考》书中已体认到新旧考古器物的过渡性:“遍观各器形制花纹,鬲与簋尚承
  • 李鸿藻民国《高阳县志》载李鸿藻像李鸿藻(1820年-1897年),字季云、寄云,号石孙、兰孙、砚斋,直隶高阳(今属河北省)人,清朝政治人物,同治帝启蒙老师。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