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柏茨·希库尔斯

✍ dations ◷ 2025-05-10 11:44:14 #1900年出生,1965年逝世,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员,被枪决的德国人,库尔兰省人,犹太人大屠杀参与者,与纳粹德国合作者,拉脱维亚军事人物

赫柏茨·希库尔斯(拉脱维亚语:Herberts Cukurs,1900年5月17日-1965年2月23日)是一名拉脱维亚飞行员与阿拉斯突击队成员,曾参与对拉脱维亚犹太人(英语:Latvian Jews)的大屠杀。尽管大量目击证人均表示希库尔斯涉入多项战争罪行,但他却从未为此受到审判。1965年,希库尔斯在乌拉圭遭以色列情报机构特工杀害。负责此次暗杀任务的以色列特工亚科夫·梅达德(希伯来语:יעקב מידד)随后与该国记者贾德·希姆隆(英语:Gad Shimron)共同撰写并出版了《里加刽子手之死》()一书,并在内文中将西库尔斯称为“里加屠夫”;而这个称呼随后又为多个来源所引用。

作为一名长距离飞行员,希库尔斯曾于1930年代完成多项单独飞行纪录,其中包括自拉脱维亚飞往冈比亚与自里加飞往东京等,并因此获得了国家表扬奖。他于1933年为拉脱维亚赢得了一座哈蒙奖杯(英语:Harmon Trophy),并被国内民众视为可媲美查尔斯·林白的国家英雄。除此之外,希库尔斯也曾自行设计并建造了至少三款飞机。1937年,他飞行了45,000千米(24,000海里;28,000英里)前往日本、中国、中南半岛、印度与苏联等地进行访问。1940年,希库尔斯设计了希库尔斯C.6bis(英语:Cukurs C-6bis)原型俯冲轰炸机。

1941年夏季,在纳粹德国占领拉脱维亚(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Latvia during World War II)期间,希库尔斯成为恶名昭彰的阿拉斯突击队的一员;该组织不仅广泛参与纳粹的屠杀活动,且亦是拉脱维亚犹太屠杀罪行的主要元凶之一。

在其著作《1941年至1945年的拉脱维亚大屠杀》()中,拉脱维亚历史学者安德鲁·艾瑟盖利斯(英语:Andrew Ezergailis)表示希库尔斯在1941年11月30日的伦布拉大屠杀(英语:Rumbula massacre)中扮演着领导性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幸存的目击者表示在清剿里加犹太区(英语:Riga Ghetto)与扫射犹太平民的过程中,希库尔斯均全程在场。

根据目击来源,希库尔斯是伦布拉大屠杀(英语:Rumbula massacre)中最易辨认的拉脱维亚成员。艾瑟盖利斯写道:“虽然在犹太区的行动过程中不只有阿拉斯突击队成员在场,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该地的暴行,赫柏茨·希库尔斯更负有主要的责任。”。《拉脱维亚犹太人的灭绝》()一书如此形容希库尔斯:

不过艾瑟盖利斯稍后却撤销了对希库尔斯的负面论述,表示根据新的文件资料,指控希库尔斯曾参与伦布拉大屠杀或焚毁里加犹太会堂等罪行是错误的。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艾瑟盖利斯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希库尔斯曾经参与伦布拉的屠杀事件,“最渴望射杀拉脱维亚犹太人的杀人犯”的说法也未经证实。

根据其他来源,希库尔斯也参与了里加犹太会堂纵火案(英语:Burning of the Riga synagogues)。根据美国历史学者伯恩哈德·普雷斯(Bernhard Press)的著作《拉脱维亚犹太人大屠杀》()的说法,希库尔斯先是将居住于里加中央区(拉脱维亚语:Centra rajons (Rīga))史塔布街(拉脱维亚语:Stabu iela (Rīga))上的犹太会堂周遭的犹太住户拖出屋外,再将他们悉数锁入会堂中,最后再放火将会堂焚毁。

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在其于1965年身亡时,希库尔斯所背负的罪名包括里加犹太会堂纵火案(英语:Burning of the Riga synagogues)、在一处湖泊淹死超过1,200名犹太人与1941年11月30日在里加近郊的一处森林内杀害10,600名犹太人(英语:Rumbula massacre)。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希库尔斯随德意志国防军部队一同撤往德国。战后,希库尔斯经由法国潜逃至巴西。位于马赛的巴西办事处于1945年12月8日向希库尔斯核发了永久居留签证;签证资格并不包含他的妻子,但他的三名子女均在核发名单之列 。抵达巴西后,希库尔斯在圣保罗开创事业,驾驶RC-7海蜂型飞机(英语:Republic RC-3 Seabee)接载游客进行观光飞行。在居住于南美洲的时间里,希库尔斯既没有刻意隐匿行踪,也没有试图隐藏其身份。

以色列当局在得知无法将希库尔斯引渡回国受审后便指示情报机构摩萨德前往南美洲将其杀害。摩萨德特工以共同创立飞行公司的说法说服希库尔斯前往乌拉圭,而早已潜伏于当地的以色列特工亚科夫·梅达德(希伯来语:יעקב מידד)在后者抵达时便在该国首都蒙特维多将其绑架,并带往城市郊区的一处房子。特工以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对希库尔斯的脑部开了两枪;其尸体于1965年3月6日在一辆汽车的后车厢内被发现,身上有多处枪伤,头颅亦遭击碎。尸体旁则放置著其涉入里加犹太区(英语:Riga Ghetto)屠杀事件的相关文件。

南美洲与德国的媒体随后收到一份讯息表示:

考量被告遭控罪名的严重性,即亲自监督了超过30,000名男性、妇女与孩童的屠杀行动,同时考量其在执行任务时所展现出的极端残酷性格,特此判处被告赫柏茨·希库尔斯死刑。被告已于1965年2月23日被那些无法忘却过去的人们处决。他的尸体在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哥伦比亚大道7号的库贝蒂尼别墅中。

起初多数媒体均将这份讯息视为玩笑,并未予以重视,但讯息却引起了乌拉圭警方的关注,最终亦在讯息上的地点寻获尸体。

共产主义式微后,拉脱维亚国内有许多人试图为希库尔斯平反。2004年,时任拉脱维亚外交部长(英语:List of Ministers for Foreign Affairs of Latvia)的阿尔提斯·帕布里克斯(英语:Artis Pabriks)谴责了为纪念希库尔斯而发行的邮戳信封。在一份声明稿中,帕布里克斯表示“在拉脱维亚境内制造生产这种信封的人很显然不了解拉脱维亚或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剧历史”。拉脱维亚外交部同时强调希库尔斯“犯有战争罪行”,而且曾“参与阿拉斯突击队的行动,而后者更与犹太人大屠杀与屠杀无辜平民百姓等事件脱不了关系。拉脱维亚总检察长办公室已两次拒绝为赫柏茨·希库尔斯平反的请求”。

相关

  • 环利尿剂环利尿剂(英语:Loop diuretics),又称袢利尿剂,是利尿剂的一类。此类药物作用在肾脏中亨利氏环(英语:Loop of Henle)的上行支(thick ascending limb, TAL)。
  • 天使人症候群天使人综合征又称安格曼综合征(英文原名为Angelman syndrome),是一种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罹患此症的小孩,脸上常有笑容,缺乏语言能力、过动,且智能低下。患者中约80%会有癫痫症
  • 纳-德内语系纳-德内语系(英语:Na-Dené languages),或作纳-得内语系、纳-达内语系或纳-德内诸语言,都是指北美洲原住民的一个建议中的语系,主要分布于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西北地区、育空地区及其邻
  • 家婆姻亲指基于婚姻关系而生之亲属型态,一方配偶与他方配偶之亲属间,因双方缔结婚姻后,成为相互具法律上亲属关系的情况。《中华民国民法》第969条规定,包括配偶的血亲、血亲的配偶
  • 民政总署民政总署(葡文: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Cívicos e Municipais,葡文缩写:IACM)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2年1月1日成立,统管民政及市政事务的部门,以取代临时澳门市政局及临时
  • 管胞管胞(英语:Tracheid),又称假导管,是维管束植物木质部中一种长形、木质化的细胞,其名称最早于1863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萨尼欧(西班牙语:Carl Gustav Sanio)使用,来自德文
  •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美国科学家联盟(另译:美国科学家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FAS),由当年某些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于1945年成立。在该组织的网站上宣称有七十位诺贝尔奖得主
  • 法国殖民地法兰西殖民帝国是指法国在17世纪至1960年代控制的诸多殖民地。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了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在1919至1939年这个巅峰时期,它横跨了1234.7万平方公里
  • 里霍博斯人巴斯特人(英语:Basters),是纳米比亚共和国中一个由荷兰男人与布须曼人和黑人妇女混血产生的族群,说南非语。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纳米比亚阿非利卡人一个次群体,更偏远的有色人。自19
  • 梁佩兰梁佩兰(1629年-1705年),字芝五,号药亭,晚号郁州,广东南海人。清初政治人物、诗人。顺治十四年(1657年)乡试第一(解元),后六试不第:69,即潜心治学,书法学李邕、苏轼和米芾,与屈大均、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