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式游戏

✍ dations ◷ 2025-04-03 10:57:57 #文字式游戏

文字游戏或文字式游戏是使用文字用户界面的电子类游戏。此类游戏的界面构成元素为ASCII等字符,而非位图或矢量图。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1960和1970年代,大型计算机还需借助电传打字机传入指令,并通过打印输出内容;这一时代已有几款重要文字游戏诞生。1970年代中期视频终端普及后,涌现了更多文字游戏。1980年代,文字游戏的热度达到高潮;1990年代中期,早期网络游戏亦为文字游戏。

文字式(text-based)内容严格来讲,是指使用编码系统的文字数据[1]:54。大多数电脑只能读取二进制代码,即最小数据单位为比特,只有两种取值;若干比特再组合形成比特组,表示的各类字母符号[1]:52。也就是说,文字式游戏指输出编码文字的游戏。

虽然从技术上讲,文字数据在屏幕上同样以图像呈现,但它和图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展示字符集内的可见字符。例如ASCII有128个字符,其中可见字符为96个[2]:27;ANSI则加入了128个扩展ASCII字符,并支持文字上色,可展示内容相对更丰富[2]:19。以如今的标准看,文字数据所需电脑处理能力低、对图形性能要求极小[3],且制作成本远低于图形数据[4]。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大型机多连接电传打字机输入输出;用户借助电传打印机输入指令,并透过纸张打印输出内容。可视终端时称“透明电传打字机”,尚处实验阶段且价格高昂[5]。早期大型机上的代表作有《月球登陆者》、《俄勒冈之旅》、《星际迷航》等[6]。

1970年代中期,可视终端已成为多用户与大型机交互的最廉价手段[5]。出于人工智能研究等原因,高校大型机上诞生多款文字式游戏;这些游戏一般或改编自1974年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或借鉴了J·R·R·托尔金的小说[7][8]。这些游戏简单短小,再加之硬件机能和开销因素,故无存档等功能。当时他人拿到源代码后,可如原作者般再次修改,继续丰富游戏世界和长度;因此早期电脑游戏呈章节制,部分原因可归结于此。而随着游戏体量扩大、流程增长,存档功能便随之而生;1977年唐·伍兹改写冒险游戏《巨洞冒险》,丰富游戏性和故事时,即开创了存档功能[9]。

文字式游戏还是网络游戏的先驱。197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段[3]:79,因特网统一全球之前,家用电脑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当时用户常通过文字式虚拟终端访问爱好者搭建的BBS(电子公告板)[10]。多数电脑的客户端程序不支持图形,网络游戏只能显示字符画[11];另一方面,拨号网络带宽窄,下载图片耗时远超文本,用户也只得使用文本客户端[3]:79。BBS网络游戏起初使用ASCII字符集;1980年代后期时,彩色ANSI画则成为大多BBS的图像标准。因BBS系打通客户端和游戏的“门道”,这种网络游戏故亦称“BBS门道游戏”[10]。

对于MUD(多用户迷宫)玩家和文字冒险游戏研究者,虚拟终端今日仍有其意义[来源请求]。互动小说竞赛是1995年创设的年度比赛,旨在鼓励独立互动游戏作品开发研究[12]。

虽然文字式游戏不限定于特定游戏类型[4],但几类重要游戏皆脱胎于文字游戏并发展壮大。

文字冒险游戏(有时也作互动式小说)是其中一类文字游戏,游戏世界随故事展开逐渐描绘,玩家则输入简短指令同世界互动[13]。《巨洞冒险》是公认的首款冒险游戏,也是“冒险游戏”这一类型名的来源[14]:13。1970至1980年代,文字冒险游戏的人气到达顶峰[13];这段时期诞生了一众文字冒险游戏名作,譬如Infocom的《魔域》和《银河系漫游指南》[14]:17。

MUD,原名Mulit-User Dungeon(多用户迷宫),后有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空间)、Multi-User Domain(多用户领土)等别称[15][16],是多人实时在线虚拟世界。MUD大多为纯文本界面,但图形MUD亦非默默无闻[17]。MUD融合了角色扮演、砍杀、互动小说和网络聊天元素。玩家可获取房间、对象、其他玩家和非玩家角色的信息,以及虚拟世界的活动。玩家使用自然语言般的指令同他人和世界互动。

Roguelike是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的其中一小类,特点为重玩随机化、永久死亡和回合制移动。早期roguelike游戏多使用ASCII字符画。Roguelike是典型的迷宫探索游戏,迷宫中布有大量怪物、道具和环境要素。Roguelike(类rogue)之名源于1980年游戏《Rogue》[18]。

相关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意大利语: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
  • 呼兰河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西南坡。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西南流向,与来自北面的通肯河交汇后,改向南流,进入平原区,河道变宽
  • 亚历山大·恩别特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恩别特(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Юрьевич Энберт,1989年4月17日-)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是一名俄罗斯男子花样滑冰运动员,主攻双人滑。恩别
  •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总部位于云南昆明书林街100号,是云南省的一个综合性出版单位。1950年12月25日建立。出书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历史、民族、美术音乐、摄影等方面理
  • 金彩虹大奖金彩虹大奖(SPECTRUM RADIO GOLDEN RAINBOW AWARD)乃伦敦国际广播电台举办之听众选举活动。每年一月由听众选出多个电影、电视及音乐大奖,并设有金彩虹至尊大奖,表扬过去一年
  • 石坂庄作石坂庄作(1870年-1940年)是台湾日治时代基隆的社会事业家,日本群马县出身。曾任台北州议会议员、基隆商业专修学校校长。为人热心公益,致力于社会事业、社会教育。明治3年(1870年)
  • 足利短期大学足利短期大学(日语:足利短期大学/あしかがたんきだいがく  *),简称足短(あしたん),是一所位于日本栃木县足利市的私立短期大学。 
  • 哈利·查平哈罗德·福士特·查平(英语:Harold Forster Chapin,1942年12月7日-1981年7月16日),是美国歌手兼作曲家、慈善家,以民间音乐和流行摇滚歌曲而闻名。1970年代,他获得全球性的成就,并成
  • 温仕培温仕培(Wen Shipai),生于1956年5月,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学术领军人物。他在地质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地质科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以下将详细介绍他的学术背景、贡献以及个人生平。温仕培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并在该校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早期主要集中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领域。在追求博士学位期间,他展现了卓越的研究潜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温仕培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动构造带和大陆动力学等方面。他通过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为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