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式游戏

✍ dations ◷ 2025-09-07 23:38:48 #文字式游戏

文字游戏或文字式游戏是使用文字用户界面的电子类游戏。此类游戏的界面构成元素为ASCII等字符,而非位图或矢量图。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1960和1970年代,大型计算机还需借助电传打字机传入指令,并通过打印输出内容;这一时代已有几款重要文字游戏诞生。1970年代中期视频终端普及后,涌现了更多文字游戏。1980年代,文字游戏的热度达到高潮;1990年代中期,早期网络游戏亦为文字游戏。

文字式(text-based)内容严格来讲,是指使用编码系统的文字数据[1]:54。大多数电脑只能读取二进制代码,即最小数据单位为比特,只有两种取值;若干比特再组合形成比特组,表示的各类字母符号[1]:52。也就是说,文字式游戏指输出编码文字的游戏。

虽然从技术上讲,文字数据在屏幕上同样以图像呈现,但它和图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展示字符集内的可见字符。例如ASCII有128个字符,其中可见字符为96个[2]:27;ANSI则加入了128个扩展ASCII字符,并支持文字上色,可展示内容相对更丰富[2]:19。以如今的标准看,文字数据所需电脑处理能力低、对图形性能要求极小[3],且制作成本远低于图形数据[4]。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大型机多连接电传打字机输入输出;用户借助电传打印机输入指令,并透过纸张打印输出内容。可视终端时称“透明电传打字机”,尚处实验阶段且价格高昂[5]。早期大型机上的代表作有《月球登陆者》、《俄勒冈之旅》、《星际迷航》等[6]。

1970年代中期,可视终端已成为多用户与大型机交互的最廉价手段[5]。出于人工智能研究等原因,高校大型机上诞生多款文字式游戏;这些游戏一般或改编自1974年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或借鉴了J·R·R·托尔金的小说[7][8]。这些游戏简单短小,再加之硬件机能和开销因素,故无存档等功能。当时他人拿到源代码后,可如原作者般再次修改,继续丰富游戏世界和长度;因此早期电脑游戏呈章节制,部分原因可归结于此。而随着游戏体量扩大、流程增长,存档功能便随之而生;1977年唐·伍兹改写冒险游戏《巨洞冒险》,丰富游戏性和故事时,即开创了存档功能[9]。

文字式游戏还是网络游戏的先驱。197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段[3]:79,因特网统一全球之前,家用电脑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当时用户常通过文字式虚拟终端访问爱好者搭建的BBS(电子公告板)[10]。多数电脑的客户端程序不支持图形,网络游戏只能显示字符画[11];另一方面,拨号网络带宽窄,下载图片耗时远超文本,用户也只得使用文本客户端[3]:79。BBS网络游戏起初使用ASCII字符集;1980年代后期时,彩色ANSI画则成为大多BBS的图像标准。因BBS系打通客户端和游戏的“门道”,这种网络游戏故亦称“BBS门道游戏”[10]。

对于MUD(多用户迷宫)玩家和文字冒险游戏研究者,虚拟终端今日仍有其意义[来源请求]。互动小说竞赛是1995年创设的年度比赛,旨在鼓励独立互动游戏作品开发研究[12]。

虽然文字式游戏不限定于特定游戏类型[4],但几类重要游戏皆脱胎于文字游戏并发展壮大。

文字冒险游戏(有时也作互动式小说)是其中一类文字游戏,游戏世界随故事展开逐渐描绘,玩家则输入简短指令同世界互动[13]。《巨洞冒险》是公认的首款冒险游戏,也是“冒险游戏”这一类型名的来源[14]:13。1970至1980年代,文字冒险游戏的人气到达顶峰[13];这段时期诞生了一众文字冒险游戏名作,譬如Infocom的《魔域》和《银河系漫游指南》[14]:17。

MUD,原名Mulit-User Dungeon(多用户迷宫),后有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空间)、Multi-User Domain(多用户领土)等别称[15][16],是多人实时在线虚拟世界。MUD大多为纯文本界面,但图形MUD亦非默默无闻[17]。MUD融合了角色扮演、砍杀、互动小说和网络聊天元素。玩家可获取房间、对象、其他玩家和非玩家角色的信息,以及虚拟世界的活动。玩家使用自然语言般的指令同他人和世界互动。

Roguelike是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的其中一小类,特点为重玩随机化、永久死亡和回合制移动。早期roguelike游戏多使用ASCII字符画。Roguelike是典型的迷宫探索游戏,迷宫中布有大量怪物、道具和环境要素。Roguelike(类rogue)之名源于1980年游戏《Rogue》[18]。

相关

  • 台北艺术中心台北表演艺术中心(英语: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简称北艺中心、TPAC,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一处兴建中的文化展演设施,基地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夜市旧址,占地2公顷。于2012年
  • 大卫·费雷尔大卫·费雷尔(David Ferrer,1982年4月2日-),西班牙已退役男子网球选手,现居住于瓦伦西亚。费雷尔于2000年转为职业选手,是一名红土球场高手,且在硬地球场赛事中也常有良好表现。2006
  •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德语:Gustav Radbruch,1878年11月21日-1949年11月23日),生于普鲁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吕贝克,德国法学家与政治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律哲学
  • 曹广桢曹广桢(1864年-1937年),字梅访,湖南长沙人,清朝进士、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登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刑部主事,后升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后改
  • 知识鸿沟知识鸿沟(英语:Knowledge gap hypothesis),又称知识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假设,属传媒影响的课题。知识鸿沟假设指传播媒体使知识丰富和知识缺乏间的距离增加。知识鸿沟假设(Knowle
  • 海上飞行器海上飞行器 ,一种水上娱乐工具,通过海上摩托艇喷出的水作为动力将人推向空中,驾驶者通过自身平衡来掌握飞行器行驶方向。玩好海上飞行器难度是比较高的,除了需要队的配合外,个人
  • 赤穗浪士赤穗浪士(日语:赤穂浪士/あこうろうし ),是元禄15年12月14日(1703年1月30日)深夜为报旧主浅野长矩之仇,攻入高家吉良义央(日语:吉良義央)的住宅,将吉良义央及其家人杀害的原赤穗藩(今 兵库县赤穗郡)藩士大石良雄以下47人之武士。此事件史称“元禄赤穗事件”。在过去多被称作赤穗之浪人(牢人),但是明治中期以后被称作赤穗义士、四十七士、赤穗义士或赤穗四十七义士,在日本二战投降前成为一般的名称。明治以降,受壬生浪士的影响,也将浪人称作浪士。战后,大佛次郎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之后,赤穗浪士的名称广为周
  • 王歙王歙(?-?),西汉末年新朝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王襄的孙子,王昭君兄之子,王飒之兄。汉平帝时,王歙为长水校尉,出使匈奴。王莽取代西汉,封王歙为和亲侯。当时匈奴因为王莽改换匈奴印玺,新朝和匈奴关系恶化,天凤元年(14年),他与其弟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用黄金缯帛庆贺乌累若鞮单于即位,并将反叛新朝的陈良、终带赎回。天凤五年(18年)王歙奉王莽之命道塞下与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当于居次相会,并用兵胁迫须卜当至新朝的都城常安。
  •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俄语:Южно-Ураль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是俄罗斯联邦国家自治高等教育机构(国立研究型大学),为该国大型教育机构之一,也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最大的院校。在21世纪初该校曾是俄罗斯在学学生最多的大学。2010年,南乌拉尔国立大学被评定为“国立研究型大学”,2015年,该大学入选俄罗斯联邦5/100卓越大学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俄罗斯大学的竞争地位。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包括10个学院和高等学院学校,2个系(入学前教育和军事教育) ,以及4个分支机构(
  • 伊达宗清 (饭坂)伊达宗清(饭坂)(庆长5年(1600年) - 宽永11年7月22日(1634年8月15日))为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将。黑川郡吉冈险地馆主。伊达政宗三男。母为新造之方(六郷伊贺守女)、养母为饭坂之局(饭坂宗康女)。幼名为权八郎。庆长9年(1604年)成为饭坂宗康养嗣子,庆长15年(1610年)11歳元服后从伊达氏赐伊达河内守宗清称号。领黑川郡吉冈3万8千石领地入城、元和元年(1615年)于吉冈险地筑城、翌年迁入吉冈险地。由于早逝而无子嗣,纳桑折重长之子定长为继承人。大和田佐渡等13人殉死。墓所在宫城县黑川郡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