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式游戏

✍ dations ◷ 2025-11-15 12:18:38 #文字式游戏

文字游戏或文字式游戏是使用文字用户界面的电子类游戏。此类游戏的界面构成元素为ASCII等字符,而非位图或矢量图。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1960和1970年代,大型计算机还需借助电传打字机传入指令,并通过打印输出内容;这一时代已有几款重要文字游戏诞生。1970年代中期视频终端普及后,涌现了更多文字游戏。1980年代,文字游戏的热度达到高潮;1990年代中期,早期网络游戏亦为文字游戏。

文字式(text-based)内容严格来讲,是指使用编码系统的文字数据[1]:54。大多数电脑只能读取二进制代码,即最小数据单位为比特,只有两种取值;若干比特再组合形成比特组,表示的各类字母符号[1]:52。也就是说,文字式游戏指输出编码文字的游戏。

虽然从技术上讲,文字数据在屏幕上同样以图像呈现,但它和图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展示字符集内的可见字符。例如ASCII有128个字符,其中可见字符为96个[2]:27;ANSI则加入了128个扩展ASCII字符,并支持文字上色,可展示内容相对更丰富[2]:19。以如今的标准看,文字数据所需电脑处理能力低、对图形性能要求极小[3],且制作成本远低于图形数据[4]。

文字式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大型机多连接电传打字机输入输出;用户借助电传打印机输入指令,并透过纸张打印输出内容。可视终端时称“透明电传打字机”,尚处实验阶段且价格高昂[5]。早期大型机上的代表作有《月球登陆者》、《俄勒冈之旅》、《星际迷航》等[6]。

1970年代中期,可视终端已成为多用户与大型机交互的最廉价手段[5]。出于人工智能研究等原因,高校大型机上诞生多款文字式游戏;这些游戏一般或改编自1974年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或借鉴了J·R·R·托尔金的小说[7][8]。这些游戏简单短小,再加之硬件机能和开销因素,故无存档等功能。当时他人拿到源代码后,可如原作者般再次修改,继续丰富游戏世界和长度;因此早期电脑游戏呈章节制,部分原因可归结于此。而随着游戏体量扩大、流程增长,存档功能便随之而生;1977年唐·伍兹改写冒险游戏《巨洞冒险》,丰富游戏性和故事时,即开创了存档功能[9]。

文字式游戏还是网络游戏的先驱。197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段[3]:79,因特网统一全球之前,家用电脑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当时用户常通过文字式虚拟终端访问爱好者搭建的BBS(电子公告板)[10]。多数电脑的客户端程序不支持图形,网络游戏只能显示字符画[11];另一方面,拨号网络带宽窄,下载图片耗时远超文本,用户也只得使用文本客户端[3]:79。BBS网络游戏起初使用ASCII字符集;1980年代后期时,彩色ANSI画则成为大多BBS的图像标准。因BBS系打通客户端和游戏的“门道”,这种网络游戏故亦称“BBS门道游戏”[10]。

对于MUD(多用户迷宫)玩家和文字冒险游戏研究者,虚拟终端今日仍有其意义[来源请求]。互动小说竞赛是1995年创设的年度比赛,旨在鼓励独立互动游戏作品开发研究[12]。

虽然文字式游戏不限定于特定游戏类型[4],但几类重要游戏皆脱胎于文字游戏并发展壮大。

文字冒险游戏(有时也作互动式小说)是其中一类文字游戏,游戏世界随故事展开逐渐描绘,玩家则输入简短指令同世界互动[13]。《巨洞冒险》是公认的首款冒险游戏,也是“冒险游戏”这一类型名的来源[14]:13。1970至1980年代,文字冒险游戏的人气到达顶峰[13];这段时期诞生了一众文字冒险游戏名作,譬如Infocom的《魔域》和《银河系漫游指南》[14]:17。

MUD,原名Mulit-User Dungeon(多用户迷宫),后有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空间)、Multi-User Domain(多用户领土)等别称[15][16],是多人实时在线虚拟世界。MUD大多为纯文本界面,但图形MUD亦非默默无闻[17]。MUD融合了角色扮演、砍杀、互动小说和网络聊天元素。玩家可获取房间、对象、其他玩家和非玩家角色的信息,以及虚拟世界的活动。玩家使用自然语言般的指令同他人和世界互动。

Roguelike是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的其中一小类,特点为重玩随机化、永久死亡和回合制移动。早期roguelike游戏多使用ASCII字符画。Roguelike是典型的迷宫探索游戏,迷宫中布有大量怪物、道具和环境要素。Roguelike(类rogue)之名源于1980年游戏《Rogue》[18]。

相关

  • 埼玉县埼玉县(日语:埼玉県/さいたまけん Saitama ken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中部的一个县,也是日本8个无海岸线的内陆县份之一,县治为埼玉市。人口约730万,为全日本第5多的都道府县。
  • M116M116榴弹炮(M116 howitzer(1962年改名)、75mm Pack Howitzer M1、75mm Pack Howitzer M1A1、七五山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称为“M1A1榴弹炮”,由于它可以被拆开成为6个部分分
  • 姚剧姚剧是一种滩簧类戏曲剧种,流行于中国浙江余姚,舞台语言采用余姚方言。姚剧起源于余姚滩簧,形成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为其鼎盛时期。传统剧目有72出,多表现日常生活。目前唯一
  • 寒姓寒姓是汉字姓氏之一,寒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等地。另外在台湾也有寒姓人士。
  • TmaxSoftTmaxSoft公司,一间跨国公司,总部位于大韩民国城南市盆唐区,产品主要为企业级软件。创立于1997年,创办者Daeyeon Park,原为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最早是以研发中间件软件为主,在2007
  • 柴格柴格,本名陈晓柯(1990年9月2日-),汉族,中国偶像男演员、艺人,天娱传媒旗下男艺人,2013年因与快女快男出演偶像剧《落跑甜心》“柴格”一角而走红。未收录在其专辑里的单曲
  • 邬梦兆邬梦兆(1934年1月-2020年2月3日),广东大埔人,中国政治人物,广州市政协原主席。1934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1949年在大埔参加工作。历任广东肇庆地委办公室主任,封开县委
  • 李绮雯李绮雯(英语:Lee Yee Man Marine,1984年10月18日-),亚洲电视2001年女优选拔赛冠军,外号“�妹”,前亚洲电视、无线电视艺员。李绮雯小学毕业于大埔圣公会阮郑梦芹小学,中学毕业于大埔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其后中六转读保良局庄启程预科书院,同年参加亚洲电视女优选拔赛。李绮雯对主持工作极具兴趣及天分,她先在亚洲电视的剧集演出,又参与直播节目“群雄夺宝”、“天气报告”等主持工作。之后与陈启泰及张嘉伦主持“粤港越好玩”,并于2004年担任“雅典奥运”现场主持。2005年跟何守信、鲍起静、
  • 动画术语列表动画术语指动画专用的特别词语。本页所枚举的主要为日本动画为主的术语,部分术语在欧洲动画、美国动画或其他国家的动画均适用。日本动画中亦出现很多术语,以下为互联网、动画文献、动画工作室互相通信时常用的术语。一般动画片画面的主要制作步骤:监督按编剧的剧本构思整集的画面构成,由原画师绘制主要镜头的原画,再由动画师描绘出需要的各分格画面,经各部门加工后进行上色等。电视动画《SHIROBAKO》是以动画制作幕后工作为题材的作品。一套日本动画由多个不同部门合力制作而成。而这些职位都有特定名字:此类术语用于描述动画光盘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