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无咎

✍ dations ◷ 2025-11-09 21:48:18 #高无咎

高无咎(?—?),姜姓,高氏,名无咎,齐国上卿高傒的后代、高宣子高固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前576年,高无咎代表齐国与鲁国叔孙侨如、晋国士燮、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郑国公子䲡、邾国大夫与吴国会盟于锺离。

前575年,高无咎与国佐率领齐军在鄢陵之战爆发后前来协助晋厉公击败楚国。

前574年,齐国大夫庆克穿着妇人的衣服坐着辇车进入宫中,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而被鲍牵看见,告诉了国佐。国佐责备了庆克。庆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诉声孟子国佐责备了他。齐灵公会盟后回国,声孟子说留守临淄的高无咎、鲍牵不接纳归国的国君,要另立公子角。齐灵公遂砍掉鲍牵的双脚、驱逐高无咎,高无咎出走莒国。高无咎子高弱在卢城造反,齐灵公派庆克、崔杼去平叛,国佐从郑国回来,到卢城前线,杀死庆克,高弱随后投降。

相关

  • 爱尔兰国家图书馆爱尔兰国家图书馆(英语:National Library of Ireland,爱尔兰语:Leabharlann Náisiúnta na hÉireann)是爱尔兰的国家图书馆,位于都柏林基尔代尔街,毗邻伦斯特府和爱尔兰国家博物
  • 1961年果阿并入印度1961年果阿并入印度(印度称Operation Vijay、胜利作战行动、Liberation of Goa、解放果阿;葡萄牙称Invasão de Goa、侵略果阿)指的是1961年印度军队为结束葡萄牙对葡属印度之
  • 布鲁斯·鲍文小布鲁斯·埃里克·鲍文(英语:Bruce Eric Bowen Jr.,1971年6月14日-)前美国NBA职业篮球运动员,主要位置是小前锋,但时常因防守需要而调换到得分后卫或大前锋。虽然没有得过NBA最佳
  • 一片歌手一片歌手,为流行音乐界中曾与唱片公司签约成为歌手,但在首张专辑发行后不再有新作品之艺人。亦称一碟歌手。一片歌手原因众多,大致可分为:通常“一片歌手”因唱片销售量不佳而再
  • 马尔文·艾维拉马尔文·艾维拉(Marvin Tomás Ávila Sánchez),1985年2月6日生于利文斯顿,危地马拉职业足球运动员,现效力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会陕西中新队,是中国足球联赛第一位危地马拉籍球
  • 睦美美里睦美美里(日语:みつみ 美里/みつみ みさと 、1972年11月16日-),是一位日本女性角色设定、原画师及插画家。目前就职于Leaf东京开发室。东京都出生、成长于埼玉县,毕业于立正大学经济学院。早期曾与西又葵交流,以同人社团“Cut a Dash”积极参加同人活动。在同人志圈内具有博大的人气,在Comic Market上经常发生上千人排队购买同人志的盛况,据传每次发售贩卖本数可达2万本以上。曾为2005年12月举行的Comic Market 69创作了场刊的封面绘图。
  • 2014年亚足联五人制足球俱乐部锦标赛2014年亚足联五人制足球俱乐部锦标赛是第五届亚足联五人制足球俱乐部锦标赛,本届比赛于2014年8月25日至30日在中国成都市进行。本届比赛依据技术评分决定国家球队参赛资格,因此无资格赛。名古屋海洋 v 塔什干火车头深圳南岭 v 维克威皮士维克威皮士 v 名古屋海洋深圳南岭 v 塔什干火车头深圳南岭 v 名古屋海洋维克威皮士 v 塔什干火车头塔布里兹部长 v 贝鲁特银行春武里蓝浪 v 卡迪斯亚竞技塔布里兹部长 v 卡迪斯亚竞技春武里蓝浪 v 贝鲁特银行春武里蓝浪
  • 蛇骨婆蛇骨婆,或称蛇五婆,是日本传说妖怪之一,见载于鸟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遗》内。根据《今昔百鬼拾遗》的图文版本所示,蛇骨婆是一位年老的婆婆,身体上缠着一条巨大的蛇。她的丈夫名为“蛇五右卫门”,葬于巫咸国(《山海经》中曾提及巫咸此地,是一个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位巫师所带领的巫师群所组织成的国度)的一个蛇冢之中。。近年的日本妖怪研究文献指,蛇五右卫门是一头蛇形妖怪,被人类封禁于蛇冢之中。其妻蛇骨婆独守蛇冢,右手持一条青蛇,左手持一条赤蛇,以吓退所有接近蛇冢的人类。
  • 定吴高速公路定边至吴起高速公路,简称定吴高速,为陕西省“2367”高速公路网三条纵线之一“定汉线”的组成路段,陕西省级高速编号“S23”。线路起点位于榆林市定边县贺圈镇石井子村,设枢纽立交与靖边至王圈梁高速公路相接,止于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白畔村(陕甘界),接甘肃省打扮梁至庆城高速公路。分为两段建设,其中,吴起至定边段已通车,由陕西省交通控股集团延定分公司负责运营;吴起至华池(陕甘界)段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简称吴定高速,路线起于吴起县走马台村,与延安至吴起高速公路相接,止于定边县贺圈镇石井子村,与青银线
  • 四梵住四梵住(梵语:चत्वारि ब्रह्मविहाराः,catvāri brahmavihārāḥ,巴利语:cattāri brahmavihārā),又译四梵行,佛教名词,即是修行与实践慈、悲、喜、舍四种心境。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沿用。佛教究竟修行者需将这四种心境扩展至无边无际,因此又称为四无量心、四无量观。修行四梵住时,以慈心观为入门,也可以慈心观来统摄四梵住。四梵住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宗教,婆罗门教相信,保持这四种心态,将可投生梵天,与大梵天同住。释迦牟尼以此来教导弟子,希望弟子都能以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