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次序

✍ dations ◷ 2025-05-16 09:30:45 #出生次序
出生次序,亦作出生排序或出生排行,是指一个人在兄弟姊妹中的排行顺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指出,视乎一个家庭的大小,一个人的出生次序往往会对他的性格有影响。他就此发展出一套出生次序与性格关系的理论。近年在学术界对于这个理论有所争议。在心理学,出生次序会否对性格的发展造成影响,仍然是一个具争议的议题。虽然大众普遍相信出生次序对性格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反对者对这个理论提出了不少批评与质疑。1975年,Robert B. Zajonc与G. B. Markus在《Psychological Review》发表了一个理论,解释为何长子女比在家庭中排序较后的子女的智力较高。这个理论,到今时今日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称之为群集理论(confluence model)。根据这个理论的论点,一般而言出生排序愈前,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相反地出生排序愈后,智力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家庭内,长子女在他们早年的成长时期只有成年人与他们相伴,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经常与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相处。而另一方面,出生排序较后的子女有其他兄弟姊妹共享资源,所以家庭的资源被稀释,所以其在学业成就的表现不如长子女或独生子女。而这个现象不独在西方社会出现,即使在东亚地区亦一样。不过,这个理论仍有一个弱点,就是有些出生排序较低的子女,研究发现他们所得到的资源不比长子女差。通常这些子女对上的兄弟姊妹都比他们年长至少五年。因此,一方面他们的兄弟姊妹对家庭的倚赖相对较少,使他们可以得到成人更多的照顾;另一方面,较年长的兄弟姊妹亦能够领导这些弟妹。技术上,这一类出现与长子女相近智力水平的弟妹,被称为“功能长子女”(functional firstborns)。有很多理论都声称出生排序对人格有相当的影响。一般的流行心理学丛书把以下各点归因于对人格的影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年-1937年),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科专家及与佛洛依德和容格同期的人物,把出生次序的变化纳入他的人格形成理论里。

相关

  • 毫升毫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mL(为milliliter缩写,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主要用环境监测手段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解决污染纠纷的主要依据。
  • 乔治·桑塔亚那乔治·桑塔亚那(英语:George Santayana,1863年12月16日-1952年9月26日)。著名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他出身西班牙,后移居美国,年轻时曾在哈佛大学学习,获得了
  • 手肘肘是指手臂中部,连接上臂与前臂的铰链关节——肘关节附近的区域。有三块骨头与肘关节相连: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和桡骨。肘尖的突出物是尺骨鹰嘴,而肘内部的外表构造称为肘前
  • 皇帝罗马皇帝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最高头衔,是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最高领导人。在欧洲历史中,皇帝(拉丁语:Imperator;英语: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译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
  • 倒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
  • 炭黑炭黑(英语:carbon black),又称为碳烟,为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碳氢化合物得到极细微碳黑粉,再与废气分离后所得之纯黑粉末。炭黑的原料为塔底油和杂酚油,一般来说2.2公吨的原料可
  • 彭春彭春(?-1699年),又作朋春,清朝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和郎坦率军视察雅克萨形势。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郎坦率领林兴珠等将领围攻雅克萨,俄罗斯将
  • 臭鼬臭鼬(学名:Mephitis mephitis,美俚称:Skunk),是臭鼬科最著名的一种动物。臭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加拿大和美国都非常常见,甚至被当作宠物驯养。臭鼬的体毛为黑
  • 先天性肌肉病变先天性肌肉病变是一种多数为遗传性,而出生时或青少年期发生的肌肉疾病,其分先天性肌肉营养不良及非进行性先天性肌肉病变。此项病变已达40余种变化。其发生率为按各种不同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