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次序

✍ dations ◷ 2024-10-06 08:18:46 #出生次序
出生次序,亦作出生排序或出生排行,是指一个人在兄弟姊妹中的排行顺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指出,视乎一个家庭的大小,一个人的出生次序往往会对他的性格有影响。他就此发展出一套出生次序与性格关系的理论。近年在学术界对于这个理论有所争议。在心理学,出生次序会否对性格的发展造成影响,仍然是一个具争议的议题。虽然大众普遍相信出生次序对性格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反对者对这个理论提出了不少批评与质疑。1975年,Robert B. Zajonc与G. B. Markus在《Psychological Review》发表了一个理论,解释为何长子女比在家庭中排序较后的子女的智力较高。这个理论,到今时今日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称之为群集理论(confluence model)。根据这个理论的论点,一般而言出生排序愈前,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相反地出生排序愈后,智力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家庭内,长子女在他们早年的成长时期只有成年人与他们相伴,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经常与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相处。而另一方面,出生排序较后的子女有其他兄弟姊妹共享资源,所以家庭的资源被稀释,所以其在学业成就的表现不如长子女或独生子女。而这个现象不独在西方社会出现,即使在东亚地区亦一样。不过,这个理论仍有一个弱点,就是有些出生排序较低的子女,研究发现他们所得到的资源不比长子女差。通常这些子女对上的兄弟姊妹都比他们年长至少五年。因此,一方面他们的兄弟姊妹对家庭的倚赖相对较少,使他们可以得到成人更多的照顾;另一方面,较年长的兄弟姊妹亦能够领导这些弟妹。技术上,这一类出现与长子女相近智力水平的弟妹,被称为“功能长子女”(functional firstborns)。有很多理论都声称出生排序对人格有相当的影响。一般的流行心理学丛书把以下各点归因于对人格的影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年-1937年),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科专家及与佛洛依德和容格同期的人物,把出生次序的变化纳入他的人格形成理论里。

相关

  • 抗菌药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盎格鲁-撒克逊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或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因率先在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实行而得名),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许多人对此模式发
  • 体温体温指生物的身体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体温一般为37℃或者98.6℉。经口腔测量的体温一般为36.8±0.7℃(98.2±1.3℉)。亦即摄氏36.1度至37.5度,或者华氏97.9度至99.5度。体温
  • 环杓肌环杓肌(cricoarytenoid muscles)是连接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之间的肌肉。而其中之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外环杓肌),与杓间肌均属于喉内肌群。后环杓肌及侧环杓肌(外环杓肌)更具体地
  • 名人证言证言法,又称为名人证言法或代言,是一种普遍使用于广告及宣传的手法,让知名公众人物或一般民众利用书面或实际演说的方式,替特定事物证明或背书,借此提高事物的可信度。证言法现在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Visible light)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看见(感受得到)的部分。这个范围中电磁辐射被称为可见光,或简单地称为光。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一般是落在380到760纳米 。对应
  • MUC13黏液素(英语:Mucins,或简称黏素)是一类高分子量蛋白家族,且高度糖基化(属于糖缀合物(英语:glycoconjugate)),在大部分后生动物的上皮组织中都有表达。黏液素的特色是它可以构成胶状物;因
  • 呼吸道上皮伪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属于另一种单层柱状上皮的变异,细胞皆具有纤毛,又可以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之所以称做伪复层是因为其在切片下看起来细胞好像多于一层所造成的错误观念
  • 草蜢总科: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总科:区蚱总科Tetrigoidea总科:蜢总科Eumastacoidea总科:牛蝗总科Pneumoroidea总科: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oidea总科:蝗总科Acridoidea总科:长角
  • 辟支佛辟支佛(梵语:प्रत्येक बुद्ध,转写: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佛教术语,其梵语音译为钵剌翳迦佛陀,俗语音译为辟支迦佛陀,或简称为辟支迦佛、辟支等,意译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