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循环换气
✍ dations ◷ 2025-11-14 08:42:33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又称作循环换气、吞气,是吹奏乐器中的一个技巧,这种技巧以同时以鼻吸气及口吐气,使声音不因换气而中断,可以连续吹奏很长(超过半分钟以上,只要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吹个几小时)的乐段,以达成乐曲需要或舞台效果。循环换气法最早起于何时何地已不能确定,传说古希腊时代的吹笛手已经能使用这项技巧。此外中国的唢呐乐手以及马来西亚的scrunai乐手,都在很久以前就能掌握这种技巧。循环换气的基本原理,是在以嘴巴吐气吹奏时时,将部分空气预留在口腔内或咽喉一带,以会厌封闭口腔气道,同时以鼻吸气,用下颚和口腔将预留的空气吐出,以持续乐器的吹奏,如同风笛将空气预留在气袋内挤出。其困难在于吐气和吸气之间气量力度能够持续。唢呐、笙、竖笛等,因为吹奏时可鼓腮,而且乐器设计可封闭嘴唇,使用循环换气较为容易,而吹奏竹笛、长笛时不能鼓腮,而且口腔是开放的,所以使用循环换气的难度较高。早期的循环换气大多用于很长的长音,或是连续不断的旋律,其使用也较为容易。但1990年代以来,快速断奏同时循往换气的双吐循环换气近也逐渐被运用,尤其在笛子的曲目中使用。其困难在于在舌头快速奏出断奏的同时,鼻子要配合灵活地快速换气,且不能因换气而减小吐音的力度。必须使下颚、丹田、舌头、口形充分灵敏的配合才能达成。唢呐是中国乐器中较早就使用这项技巧的乐器,在吹打乐中,以循环换气来吸引听众是很常见的,而许多取材自民间音乐的现代唢呐曲如《百鸟朝凤》等,也运用到循环换气,唢呐独奏家在演这类曲目时,通常会刻意把这些乐段或长音吹得很长,以炫耀技巧。1957年赵松庭将其学习唢呐的经验应用到笛子上,并用于其创作的乐曲如《早晨》、《三五七》、《鹧鸪飞》,目的不在于炫技,而是在于乐曲需要。此后,笛子演奏家也开始学习并用于各种乐曲中。1950年代,安托宁.马赫首先使用于长笛,1970年代由澳洲演奏家兹德尼克.布鲁汉德斯加以发展,已成为长笛演奏常用的技巧之一。在单簧乐器如单簧管、萨克斯风中,但使用的曲目尚不多。被运用于独奏曲,以及在交响乐中必须吹奏较长高音乐段的部分,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双簧管独奏乐段。在一些独奏曲中使用,以增加舞台效果。
相关
- 红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苯并咪唑苯并咪唑是一个多环芳香杂环化合物,由苯和咪唑并合而成,分子式为C7H6N2。维生素B12分子中,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与钴中心相连。苯并咪唑与咪唑类似,也是制备氮杂环卡宾的常
-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气旋气旋是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一种近地面气流向内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的天气系统。由于地球自转与科氏力(Coriolis effect)作用,使得气旋在北半球作逆
- 多米尼克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1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
- 子宫环宫内节育器(英文名:Intra-uterine device,简称IUD),俗称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是置于子宫内的避孕装置,因最早装置为圆形,也称为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现今一般为T形,由医生或
- 威廉·詹姆士威廉·詹姆斯(英语: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著名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威廉
- 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常简称北京地坛医院),是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肝病及其它各类传染病科室为医院主要科室。北京地坛医院前身是1946
- Schistosoma haematobium埃及血吸虫(学名:Schistosoma haematobium),一种扁形动物,寄生虫,是寄生于人类引起血吸虫病的一种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基因组大小为385 Mbp,2012年,完成了埃及血吸虫的全基因组测序。
- 胆石病胆结石(英语:gallstones)是在胆囊内由胆汁化合物组成的结石。胆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胆囊中的结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约80%)不曾有过症状。胆结石的患者中,有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