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种

✍ dations ◷ 2025-05-18 06:20:40 #阿拉比卡种
小果咖啡(学名:Coffea arabica)亦称阿拉伯咖啡、阿拉比卡咖啡,为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的一个物种,属大灌木或小乔木,高度5到8米,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3.5—5厘米;叶缘全缘成浅波浪状;花冠为白色;浆果椭圆形,成熟时变成红色,长约10~15毫米,直径9~12毫米,花期3~4月,是最传统的咖啡品种。原产于东非,在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因此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咖啡”。原来世界上的商品咖啡都是小果咖啡,只是到了19世纪末,发生了一次大面积的病害,种植者才开始寻找其他抗病的品种,目前小果咖啡仍然是最主要的咖啡品种,约占世界咖啡总产量的3/4。主要在拉丁美洲各国种植,也有部分在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岛屿种植。目前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地巴西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小果咖啡的生长,种植的主要咖啡品种也是小果咖啡,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传说中,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山羊吃了咖啡的叶子与果实后变得异常兴奋,于是传教士们便摘了一些这种植物煮汤,而发现了咖啡。现今埃塞俄比亚仍有人喝用咖啡叶熬煮的汁液。最早的文字记载将咖啡豆磨碎的用法是由阿拉伯学者所著,并说明有益于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烘焙咖啡豆的做法由也门的阿拉伯人发明,随后传到埃及人与土耳其人,并最后传到全世界。小果咖啡的果实比中果咖啡和大果咖啡要小,浆果椭圆型,一般内有两粒种子,即所谓的“咖啡豆”。小果咖啡适合生长温度为20℃左右、海拔600米富含矿物质的火山地质土壤生长。小果咖啡首次在也门西南高地被发现,现今在原产地已经很少见,然而在南苏丹博马高原与肯亚马萨比特也发现原生种,但不知道是被移植的或是原生的,因此至今小果咖啡的原产地仍是争议。现今的小果咖啡多是与其他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小果咖啡首度由安东尼‧乔舍,研究阿姆斯特丹植物园的样本后,分类为月桂科茉莉属。后来在1737年由林奈重新分类为茜草科咖啡属,咖啡属是为全新的专属分支。

相关

  • PDB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简称PDB)是一个专门收录蛋白质及核酸的三维结构资料的数据库。由Worldwide Protein Data Bank监管。PDB可以经由网络免费访问,是结构生物学研究
  • 周边动脉阻塞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可以称为周边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PAOD),或是
  • 酱菜酱菜(又称虀)是用酱腌制保存并调味的蔬菜,现代也有用酱油、虾油等腌制的。另外,日常使用中,“酱菜”一词经常与腌菜混用。
  • 世界第三大核武贮备量法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皮埃尔·居礼以及玛丽·居礼便针对铀的放射能进行详细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便加速展开核
  • 海牙国际法学院海牙国际法学院(荷兰语:Haagsche Academie voor Internationaal Recht)位于荷兰海牙,是一所专攻国际法及国际冲突法的高等教育学府。海牙国际法学院于1914年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
  • 电弱时期电弱时期是宇宙早期演化中的时期,在物理宇宙学中宇宙的温度不够高到能让电磁和弱交互作用合并成单一的电弱交互作用( > 100 GeV)。电弱时期大约开始于大爆炸之后的10-36秒 ,当
  • 精实案精实案,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于1997年7月1日至2001年间所推动的裁减军备法案,以“精简高层、充实基层”为目标,故称为精实案。
  • 豪猪亚目豪猪亚目(学名:Hystricomorpha)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含义。广义上是指所有具有豪猪型颧弓-咬肌结构(Zygomasseteric system)的啮齿目动物(跳鼠类除外),包括豪猪下目(Hystricognathi)、栉
  • 痱子痱疮,又名痱子、痱疮、汗疹、痱汗疹。出自《圣济总录》:“痱疮,盖热盛汗出,阳气发泄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则热气内郁于皮腠之间,轻则为痱,重则为痤也。”多见于盛夏酷暑的季节,儿童
  • 阿尔茨海默氏症阿尔茨海默病(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德语:Alzheimer-Krankheit、英语: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