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漫滩平原
✍ dations ◷ 2025-04-04 08:10:11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成,在河流不改道的情况下会因河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而不断扩大,直至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而被废弃。河漫滩可分为堰堤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河曲型河漫滩等。其发育的最终结果常为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同时亦有河漫滩地貌。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堆积作用下,河床在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受到堆积的一岸会形成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河水流速减慢,就将悬浮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堆积体露出水面,就形成了河漫滩。河漫滩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而河漫滩的形成又细分为三个阶段:河漫滩类型的不同主要由河床类型的不同造成。主要分为3种:随着河曲不断地横向发展,凸岸部位形成一组弧形垄岗状沙坝与弧形洼地相间的扇形体,称为迂回扇。组成迂回扇的多条垄岗向河流下游方向幅聚,向上游则逐渐幅散开来。故可以根据垄岗聚散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恢复河床移动和河曲发展过程,在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上据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作为一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河漫滩平原通常比较广阔,且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此定居,许多大城市就建在河漫滩平原上。但另一方面,由于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有被淹没的可能,在这里定居不一定十分安全。历史上许多大洪水,如1931年江淮大水、1998年中国水灾都与居民点所在河漫滩被淹没有关。
相关
- 行书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楷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
- 氮芥类氮芥类物质(英语: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
- 塞内卡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或辛尼加 (拉丁语: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65年),古罗马时代著名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生于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科尔多瓦。曾任尼禄
- 甘草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英语:Licorice),又名乌拉尔甘草、生草、生甘草、粉草、粉甘草、灸草、国老、甜草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茎
- 重组蛋白质重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遗传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组中,比如细菌的
- 贺伯特·威尔森贺伯特·威尔森(Herbert Wilson,1929年-2008年)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为伦敦国王学院发现DNA结构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 台19甲线台19线 彰化-台南,别称中央公路,是连络台湾中南部次要城镇的纵贯省道,全线贯通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县彰化市,南至台南市永康区,起终点皆位于台1线,总长140.195公里。路廊
- 太阳系的假设天体列表假设的太阳系天体是在我们太阳系中,已经从观测的科学中推断出,但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的一颗行星、天然卫星或类似的天体。多年来已经提出一些假设的行星,但很多已经被排除掉。然
- 膦膦(拼音:lìn)是一个官能团,其有机化合物是指磷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烃基取代的一切衍生物。膦有时也专指磷化氢。
-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英语:Authentication)又称“验证”、“鉴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身份验证的目的是确认当前所声称为某种身份的用户,确实是所声称的用户。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