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漫滩平原
✍ dations ◷ 2025-11-11 20:36:51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成,在河流不改道的情况下会因河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而不断扩大,直至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而被废弃。河漫滩可分为堰堤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河曲型河漫滩等。其发育的最终结果常为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同时亦有河漫滩地貌。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堆积作用下,河床在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受到堆积的一岸会形成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河水流速减慢,就将悬浮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堆积体露出水面,就形成了河漫滩。河漫滩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而河漫滩的形成又细分为三个阶段:河漫滩类型的不同主要由河床类型的不同造成。主要分为3种:随着河曲不断地横向发展,凸岸部位形成一组弧形垄岗状沙坝与弧形洼地相间的扇形体,称为迂回扇。组成迂回扇的多条垄岗向河流下游方向幅聚,向上游则逐渐幅散开来。故可以根据垄岗聚散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恢复河床移动和河曲发展过程,在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上据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作为一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河漫滩平原通常比较广阔,且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此定居,许多大城市就建在河漫滩平原上。但另一方面,由于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有被淹没的可能,在这里定居不一定十分安全。历史上许多大洪水,如1931年江淮大水、1998年中国水灾都与居民点所在河漫滩被淹没有关。
相关
- 芽生菌病芽生菌病(英语:Blastomycosis),也被称为北美芽生菌病(英语:North American blastomycosis)、芽生菌性皮炎(英语:Blastomycetic dermatitis)、吉克力斯氏病(英语:Gilchrist's disease),一种
- 玻璃转化温度玻璃转化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是玻璃态物质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相互可逆转化的温度。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这区域的分子链会做局部运动,这个温度称作“玻璃转移
- 亲电体亲电体(英语:Electrophile,意思为电子喜好者)为一化学术语,指在化学反应中对含有可成键电子对的原子或分子(亲核试剂)有亲和作用的原子或分子。因为亲电试剂可以接受电子,所以它们是
- 夏多布里昂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法语: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年9月4日-1848年7月4日)是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出生于法国布列塔
- 重铬酸根铬酸盐是铬酸形成的非多聚阴离子的盐,含有铬酸根离子——CrO2−4,呈现特征性的黄色;重铬酸根化学式则为 Cr2O72−,在水性溶液中呈橙色。铬酸盐中的铬为 VI 氧化态,具氧化性、有毒
- 蒲蛰龙蒲蛰龙(1912年8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原籍广西钦州,生于云南,中国昆虫学家。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生命科学
- 甲氧滴滴涕甲氧DDT(Methoxychlor)是DDT衍生物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用作杀虫剂。可由茴香醛与三氯乙醛在硫酸或三氟化硼存在下缩合而得。为白色或乳黄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石油,易
- 乌干达政治乌干达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家。立法权属于乌干达政府和乌干达议会。该制度建立在民主议会制度基础上,对18岁以上的所有公民普选。经济学人信息社将乌干达在2016年的民主指数评
- 韦韦特南戈坐标:15°18′53″N 91°28′34″W / 15.31472°N 91.47611°W / 15.31472; -91.47611韦韦特南戈是危地马拉的城市,也是韦韦特南戈省的首府,位于该国西部,距离首都危地马拉市269
- 大西洋鳕大西洋鳕为辐鳍鱼纲鳕形目鳕科的其中一种,被IUCN列为次级保育类动物,分布于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栖息深度100-1000米,本鱼背鳍3个,臀鳍2个,侧线在胸鳍处弯曲,体色多变,从褐色的到呈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