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杀生
✍ dations ◷ 2025-01-23 11:53:50 #不杀生
无杀生(英语:Nonkilling)倡导人类社会不应该有杀生 ,不应该有杀生威胁,以及不该存有可助长杀生的环境。尽管在学术讨论上,无杀生主要探讨的是同人类有关的课题,但其实这个用词也可延用在动物或其它生物的讨论上。 无杀生不仅是佛教的重要戒律,例如五戒的第一个戒律就强调“勿杀”,也是其他宗教重视的原则之一。 更重要的是, 无杀生获得了第八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高峰会议批准,成为无暴力世界宪章中一个重要理念。无杀生的宗旨包含和平(不存在着战争或引发战争的条件)、非暴力(心理、生理和结构上)和无伤害(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不构成伤害)的概念。无杀生的特点体现在目标的可测量性,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采用的开放形式。 “非暴力”和“和平”等词语的用法,往往通过抽象概念来进行传统的思辨,但其结果往往会造成消极行为甚至是杀害。从公共健康的视角来看,这些词的用法可以量化,并同具体的目标挂钩, 例如进行预防、干预以及创伤后的转变,以致将杀生完全根除。在以营造一个无杀生社会做为目标时,无杀生没有事先设定任何途径,,这种做法同抑制人们杀生的一些意识形态和宗教传统有所不同。由于采取的是开放的形式,无杀生给予人们无限的创意和多元性,通过发展一系列的科学、机构、教育、政治、经济以及精神的途径,不断地促进对教育、研究、社会行动、制定决策等不同领域的探索来达成目标。虽然有着具体的,无杀生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所涵盖的方面却相当宽泛。在针对心理挑衅、人身攻击以及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折磨等问题时,无杀生会设法根除其社会心理起因。另外,在针对因直接性致命、为了杀生而调动资源而导致人们在社会、经济和机构的条件下被杀害,,无杀生意味着将这些剥夺生命的权利根除。当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无杀生会主张确保那些维持生命的资源不容易受到侵犯,同时也终止致命性的间接退化。对于因意外而造成的杀害,无杀生主张营造有利于根除意外伤害的社会和科技环境。格伦·佩奇在《无杀生全球政治学》一书中估计,少过百分之零点五的人类曾杀害其他人。此外,有人类学证据显示,杀生的几率在一些社会和文化中下降至微不足道的水平。在历史上,当人类还是靠采猎来谋生时,其生存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一个以无杀生为主的社会特性。即使在那时候,人类有百分之九十九是靠狩猎求生存,人类祖先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暴力与杀害的情况却不多。广义上,无杀生反对侵略、刺杀、自我灭绝、签约杀人、合伙杀人、文化灭绝、死刑、政府对人类的杀害、家庭谋杀、种族及其文化灭绝、杀害妇女、性别杀害、名誉伤害、杀人祭神、杀婴、杀人、语言灭绝、屠杀、先杀人后自杀、人为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对城市或国家的刻意性毁灭、对政治体组织者的刻意性毁灭、弑君、校园枪杀、结构性暴力、自杀、恐怖主义、寻求刺激型杀人、诛戮暴力、暴力、战争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各种杀害形式。
相关
- Tc4d5 5s22, 8, 18, 13, 2蒸气压((推断))第一:702 kJ·mol−1 第二:1470 kJ·mol−1 第三:2850 kJ·mol主条目:锝的同位素锝(拼音:dé,注音:ㄊㄚˇ,粤拼:dak1,台湾称
- 发炎反应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分体法分体法(英文:Partonomy),又称为分体学或分体论,是一种基于部分-整体关系的分类系统。分体法不同于生物分类学之类的分类法(taxonomy;又称为分类学),因为后者乃是基于相似性的分类系统
- 锆石锆石(英语:Zircon),是一种天然矿物,化学成分为硅酸锆(Zirconium Silicate, ZrSiO4)。可含微量的铁、锰、钙、铀、钍等成分。由于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可使锆石的结晶程度有不同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习惯简称“生命学院”或“生科”,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学院,1997年2月由交大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建立,原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该学
- 兰纳-琼斯势兰纳-琼斯势(英语:Lennard-Jones potential),又称L-J势, 6-12势, 或12-6势,是用来模拟两个电中性的分子或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最早由数学家约翰·兰纳-
- 马宗晋马宗晋(1933年1月4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吉林长春。籍贯吉林吉林。195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 半合子半合子(hemizygote):在二倍体生物中,有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的两套基因组。而只存在于其中一个基因组上的基因就称为半合子。
- 杨英风美术馆杨英风美术馆(Yuyu Yang Museum)位于台北市中正区,由雕塑家杨英风设计,在1992年9月26日开幕,系以陈列其作品并倡导其艺术理念为宗旨所设立。美术馆本身即由杨英风本人所设计。馆
- 力 (消歧义)力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