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淀粉体
✍ dations ◷ 2025-07-03 18:36:08 #淀粉体
淀粉体(英语:Amyloplast),又称造粉体或淀粉质粒体,是高等植物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又可细分为白色体的一种。主要功能为以淀粉的形式合成及储存糖类,留待需要时使用。淀粉体和叶绿体有密切关系,目前已观察到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可相互转换。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和淀粉的代谢有关,植物可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经由聚合转变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通常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或块根、块茎等地下储存器官发现。当植物需要能量时,淀粉体可将其中储存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提供植物使用。和其他质粒体一样,淀粉体含有自己的环状DNA。根据内共生理论,质粒体县认为起源于原核生物在真核细胞内的共生。除了淀粉体之外,特化的白色体还有蛋白质体和油粒体。淀粉体中含有一个至数个淀粉粒,其外型因不同植物而有不小的差异,即使同一淀粉体内,淀粉粒的大小、形状也可能会有不同。总体来说,大部分的淀粉粒呈角形或球形,其中直链淀粉含量越多者,淀粉粒越接近圆球形。有些植物的淀粉粒有明显的同心层纹,是因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对水的溶解度不同,膨胀程度不同所致,这些层纹的中心点称为粒脐(hilum),不同植物的粒脐形状也有所不同,有些呈星形,有些呈圆形。由于层纹的来源为对水溶解度不同所致,在干燥的情况下,淀粉粒就没有层纹的构造。淀粉体和另一种质粒体——叶绿体有密切关系。淀粉的代谢有时也可在叶绿体中进行,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淀粉体和叶绿体被认为可以相互转换,目前这种转换的现象只在马铃薯的块茎中被发现:当块茎受到光照时,会转变为绿色,这是因其淀粉体转化为叶绿体造成的。植物的向地性为根冠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根部的生长会朝向地心弯曲。对于向地性形成的机制有许多说法,其中一种淀粉平衡石假说(starch-statolith hypothesis)于1900年由G.Haberlandt和E.Nemee提出,想法来自无脊椎动物的平衡囊(statocysts),平衡囊内腔附着了许多感应的毛,腔中有许多成分为碳酸钙的平衡石,当平衡囊受到外力而改变位置时,平衡石的再次沉淀会碰触到感应毛,造成感应毛的弯曲,从而送出动作电位到达中枢神经以产生感觉。淀粉平衡石假说即认为植物根冠细胞中的淀粉体就有如动物的平衡石,当淀粉石受重力影响再次沉淀时,会使特化为平衡细胞的中轴细胞产生反应。虽然详细机制还不清楚,但目前已发现淀粉体的沉淀会带动肌动蛋白改变,刺激中轴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这些讯号最终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对称性,因而造成根部的向地性。
相关
- 会厌会厌(epiglottis、会厌软骨)是覆盖了一层黏膜组织的软骨,和舌根部相连,位于舌头及舌骨稍微偏上的后方。人们通常容易将会厌或者扁桃体这两个词误认为是小舌。会厌形状如同一带柄
- 心房中隔缺损心房中隔缺损(英语:atrial septal defect,简称:ASD),也被称作心房中膈缺损、心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由于心脏的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右心房和左心房间的异常连通。右
- 头孢甲肟头孢甲肟也称为“头孢噻肟四唑”“头孢氨噻肟唑”“噻肟唑头孢”“氨噻肟唑头孢菌素”“倍司特克”或“CMX”,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为半合成抗生素。头孢甲肟抗菌谱与其
- 韦格纳肉芽肿肉芽肿并多发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缩写为GPA),旧称韦格纳肉芽肿(英语:Wegener's granulomatosis,缩写为 WG),又译为华格纳氏肉芽肿,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发生原因不
- 絮状表皮癣菌Acrothecium floccosum Harz Blastotrichum floccosum (Harz) Berl. & Voglino Dactylium floccosum (Harz) Sartory絮状表皮癣菌(学名: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是一种致病真
- 东莨菪碱东莨菪碱(法语、英语:Scopolamine,德语:Scopolamin),又称左旋-天仙子胺),是一种莨菪烷生物碱药物,具有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作用。东莨菪碱通过在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充当竞争性拮抗剂发
- 自由大宪章《大宪章》(拉丁语:Magna Carta,英语:The Great Charter),又称作《自由大宪章》(拉丁语:Magna Carta Libertatum;英语:The Great Charter of the Liberties)是英格兰国王约翰最初于1215
- 埃及-科普特语族埃及语(圣书体:
- 六书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性欲性欲,指对性的渴望。一般科学家认为,性欲是一种本能欲望,对于繁殖下一代有利。至于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性欲只存在于发情期时,而动物的发情期通常都是季节性的(例如春天)。对于某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