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洋紫杉醇
✍ dations ◷ 2025-02-23 13:17:44 #太平洋紫杉醇
紫杉醇(英文:paclitaxel, PTX,或称太平洋紫杉醇),是一种用来治疗多种癌症的化疗药物,被以汰癌胜等商品名称销售 。可治疗的癌症包含卵巢癌、乳癌、肺癌、卡波西氏肉瘤、子宫颈癌、和胰脏癌 。使用上借由静脉注射注入体内。此外,也有白蛋白附着型的配方(英语:Protein-bound paclitaxel)(商品名为Abraxane)
。此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含落发、骨髓功能抑制、手套样和袜样麻木(英文:glove-stocking numbness)、过敏反应、肌肉疼痛、腹泻 。其他严重的副作用包含心脏问题、增加感染风险、和肺炎 。此外,怀孕期间使用紫杉醇也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 。紫杉醇被归类在紫杉烷类药物,其作用机转为干扰细胞分裂时微管的正常功能 。此药物于1971年首次从太平洋紫杉中分离出,并于1993年批准用于医学用途,并被列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此清单罗列了健康系统所需的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 。发展中国家的批发成本每100毫克约为7.06至13.48美元,而在英国则约为66.85英镑(约88美元) 。目前紫杉醇利用细胞培养制造。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分子结构非常复杂,有11个立体中心和一个17碳的四环骨架结构,因此对紫杉醇分子的全合成和半合成引起世界上许多有机合成小组的兴趣。1992年为止共有30多个研究组参与到紫杉醇的合成中,这在有机合成史上实属罕见。1989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Robert A. Holton以可以从欧洲紫杉Taxus baccata中大量提取的10-脱乙酰基巴卡丁为起始原料,完成了紫杉醇的半合成。1994年,Holton又完成了紫杉醇的首次全合成。在这之后,K·C·尼古劳Nicolaou (1994)、Danishefsky (1996)、Wender (1997)、Kuwajima (1998)、Mukaiyama (1998)等五个小组又相继完成了紫杉醇的全合成,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合成策略。性状:白色无臭无味的结晶或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白蛋白结合-紫杉醇(nab-paclitaxel,商品名:Abraxane)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紫杉醇,将紫杉醇与奈米颗粒白蛋白纳结合。紫杉醇许多既有的临床毒性都与溶剂Cremophor EL有关。因此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被拿来代替Cremophor EL的使用。 FDA于2005年1月批准了该药用于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癌症或是给予辅助化疗后六个月内复发的乳癌治疗。自被批准后,它已被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转移性腺癌。下图所示的是有抗癌活性的(−)-紫杉醇的结构:(1S,2S,3R,4S,7R,9S,10S,12R,15S)-4,12-Diacetoxy-15oxy1,9- dihydroxy-10,14,17,17-tetramethyl -11-oxo-6-oxatetracyclo heptadec-13-en-2-yl rel-benzoate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紫杉醇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去影响微管的正常功能,透过稳定与GDP结合的微管蛋白,从而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限制而无法分离,将细胞阻断于细胞周期之G2与M期间,使癌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因此紫杉醇在抗癌药物当中,被视为有丝分裂中的微管抑制剂 ,另一方面,与紫杉烷类相反,长春花生物碱的作用机转是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来抑制纺锤体形成。 因此,紫杉烷和长春花生物碱虽都被视为有丝分裂抑制剂,但是它们的机转差异事实上非常的大,顺带一提, 紫杉烷类也被发现对于放射线相当的敏感 。卤化/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克拉屈滨、克罗拉滨、氟达拉滨、奈拉滨)聚合酶链式反应抑制剂(阿糖胞苷#)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亚硝脲类: 卡莫司汀 • 洛莫司汀(司莫司汀) • 福莫司汀 • 尼莫司汀 • 雷莫司汀 • 链脲佐菌素烷基磺酸酯类: 白消安(甘露舒凡、苏消安)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
相关
- 二次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储蓄宿主自然宿主(natural reservoir,亦作reservoir host),又名存储宿主、保虫宿主或储蓄宿主,是一个流行病学或感染性生态学(英语:disease ecology)的专有名词,指病原体天然栖息及繁殖,又或赖
- 蚱蜢效应蚱蜢效应(grasshopper effect)是指污染物透过挥发或是风力的影响,不断的释放至大气中,然后再借由沉降作用(例如降雨)回到陆地上,并随季节变化一直在反复进行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
- 神经胶质瘤神经胶质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疾病,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神经胶质瘤通常出现于脑部(称为脑神经胶质瘤),但也有可能出现于其他神经,如视觉神经。
- 偏方民间疗法,大部分是一些没有精密科学依据,但又在民间传说中,号称具有特定成效的治病方式。又称偏方。民间疗法的一个特色是只能问相信不相信,但不能证明真实不真实。民间疗法的内
-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又名邓肯病(Duncan's disease):86或珀蒂洛综合征(Purtilo syndrome),是一种淋巴增生性障碍(英语:lymphoproliferativ
- 神经衰弱症神经衰弱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受当时的西方医学影响而传入中国的术语,用以表示人体神经实际上的机械性衰弱。其英语“Neurasthenia”在早至1829年就有使用,且它不是后来的神经病学
- 细胞粘附分子细胞黏附分子(英语:Cell adhesion molecules,缩写: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上的蛋白,参与了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ECM)中的称为细胞黏附(英语:Cell adhesion)的结合(英语:Molecular binding
- 物种起源《物种起源》(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或物种源始,全称《论处在生存竞争中的物种之起源(源于自然选择或者对偏好种族的保存)》(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
- 弹道学弹道学(英语:ballistics)是一门研究抛射物飞行、受力及其它运动行为的应用物理学科。通过弹道学,子弹、炮弹、重力炸弹、火箭等非制导武器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弹道学是兵器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