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产(日语:日本遺産/にほんいさん */?)是由日本文化厅推动的文化资产综合开发和利用项目,通过将日本各地的日本文化财重新包装成一个故事来推广该地区的历史或文化传承,从而达至振兴当地(日语:地域おこし)的效果,截至2020年度为止的认定数目是104项。
为了善加利用日本的文化财,振兴传统文化,文化厅因此设置“日本遗产”计划。此计划将散落各地、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产,根据它们的历史背景、各地区风土民情,以及代代相传的习俗等,串连成完整的故事。一项日本遗产代表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故事与相对应的文化财。除了可以让各地区的文化资产得以有系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并借由向国内、国际宣传入选日本遗产的项目,强化各地居民对于当地文化资产的认同,并发展观光产业。让各地区得以借此振兴经济,并用新获得的资源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环境改善,形成正向循环。
日本遗产计划与文化厅过去的文化财保护工作相比,过去的计划包括国宝、重要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等,着重在个别项目的保存;日本遗产则重视文化财的整合与利用。
文化厅将持续推广“日本遗产”品牌,希望有朝一日能向世界遗产看齐,成为旅游的金字招牌。为此,将利用各种方式,国内部分包括将日本遗产内容引入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课程;国外部分包括利用各姊妹市、海外办事处等管道,将各种资料翻译成英文、中文、韩文等,以便有效与各国交流。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交流,以扩大日本遗产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日本遗产一般由市町村通过所属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日语:教育委員会)向文化厅提交申请,也可以由多个市町村联名申请,如果各市町村均在同一都道府县内的话,可以改由该都道府县负责申请。如果仅单一市町村的话则需要已经制定历史文化基本构想(日语:歴史文化基本構想)或历史的风致维持向上计划,又或是市町村范围内有记载于世界文化遗产或其暂定名单内的文化遗产才能够申请,也至少要包含一项由日本国指定或选定的文化财,同时也可以涵盖未指定的文化财。每年由文化厅向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收集申请,并且在由文化人组成的委员会得出审查结果后,由文化厅决定是否认定。
审查标准有三项,首先是该地区是否具备明显的历史特征和特色,同时又能充分展现日本的魅力,具体以是否有趣、崭新、易于理解、稀有和独特来作判断。其次,能够提出通过日本遗产来实践地域振兴的具体方法。其三,是否已经形成向日本国内外推广的准备等以日本遗产来推进地域振兴的体制。
2015年4月24日,文化厅在83项申请中,认定其中18项为日本遗产,并且打算在2020年为止将认定项目增加至约100项。2016年4月20日,在67项申请中,有19项获认定为日本遗产,同年11月4日,武井咲、Kyary Pamyu Pamyu、松井秀喜、马蒂·弗里德曼、三国清三(日语:三國清三)、村田吉弘(日语:村田吉弘)和中村时藏(日语:中村時蔵 (5代目))就任日本遗产大使,协助推广日本遗产,11月13日,以日本遗产为题的电视节目《日本遗产》在BS-TBS首播,首位旁白是草刈正雄,后为高岛礼子。2017年4月28日,在79项申请中,有17项获认定为日本遗产,同年12月,以日本遗产为题的电视节目《彩 ~日本遗产~》首播,首位旁白是上白石萌音,后为福本莉子。2018年5月24日,在76项申请中,13项获认定为日本遗产,同年10月7日,以日本遗产为题的电视节目《Jyonnobi日本遗产(日语:じょんのび日本遺産)》首播。
2019年5月20日,在72项申请中,有16项获认为日本遗产,同月娜塔莉·埃蒙斯(日语:ナタリー・エモンズ)就任日本遗产大使。同年12月13日宣布将2月13日定为日本遗产之日,这是由于2月是挑选黄金周或暑假旅游目的地时宣传效果较高的时期,再加上2的读音在日语与
2020年12月25日,由大卫·阿特金森、受田浩之、金野幸雄、下村彰男、丁野朗、高井晴彦和矢崎纪子(日语:矢ヶ崎紀子)组成日本遗产跟进委员会,将日本遗产中访日外国人(日语:訪日外国人旅行)到访意欲或潜力较高的地区定为重点支援地区,同时引入取消认定和候补地区制度。2021年2月9日,文化厅宣布开始募集候补地区,最终接获20项申请,并且在7月16日认定其中3项为候补地区,同时在2015年入选的18项日本遗产中,有14项维持认定,其中4项选定为重点支援地区,另外4项则需要再度审查。2022年1月14日,需要再度审查的4项日本遗产获有条件维持,三年内仍然未能改善的话可能被取消认定,由候补地区补上。2022年7月29日,文化厅虽然接获3项关于候补地区的申请,但是均没有作出认定,同时在2016年入选的19项日本遗产中,有16项维持认定,其中3项选定为重点支援地区,另外3项则需要再度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