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合成
✍ dations ◷ 2025-08-28 21:45:42 #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元素,又称为人造元素,在化学中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才能制造出来的化学元素。一般透过将两种元素以高速撞击,增大自然存在的元素原子核质子的个数,达到增大原子序数,制造出新的元素。至今已有20多种人工合成元素被合成出来,它们均是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从几年到仅仅只有数毫秒。另外,还有十几种元素最初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发现,但是后来在自然界中,也发现有痕迹量的存在。人工合成元素通常具有放射性,从而快速衰变为其他较轻的元素。由于它们的半衰期与地球的寿命相比过短,即使在地球形成初期曾经存在过这些元素,到现今也已经全部衰变为其他元素了。目前,只有在核武器或是在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中进行的核试验中才能发现人工合成元素的原子。人工合成元素的产生方式有核聚变和中子俘获。对于自然存在的元素来说,其原子量由地壳和大气层中天然同位素的丰度来决定。但是由于人工合成元素的同位素完全由人工合成产生,天然同位素的丰度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人工合成元素的原子量使用其最稳定(即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之质量数来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都是人工合成元素,比如铀和钍都没有稳定同位素,但是它们在地壳和大气层中均有分布,同时,它们的衰变产物——钋、镭和氡等元素,尽管半衰期很短,也能在自然界中找到。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是锝,在1936年,该发现被最终确认并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白。锝不存在稳定同位素,其最稳定的同位素锝-98的半衰期为420万年,远低于地球的寿命,因此地球形成时所产生的锝到今天已经全无踪迹。自然界中仅存在痕迹量的锝,由铀-238的自发裂变以及钼矿石的中子俘获而产生。第一个完全由人工合成而产生的元素是1952年合成的锿,之后是镄、钔和锘等。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各自独立合成出了
相关
-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发育源于骨髓CD34+前体细胞,是连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桥梁,因为靠近周围神经末梢而很早就可以感受神经纤维的活动。肥大细胞激活后,可以释放炎症因子并募集
- 脊椎炎脊椎炎(英语:Spondylitis)是一种发炎引起的椎骨疾病。它算是脊椎病变的一类。在许多情况,脊椎炎同时会同时影响一个或数个脊椎关节,也被称为脊椎关节病变。博特氏病是一种结核菌
-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制定全世界工商业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建立机构。ISO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成员
- 亚齐省伊斯兰教 98.19% 新教 1.12% 佛教 0.16%天主教会 0.07% 印度教 0.003%亚济特区(Aceh),是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首府班达亚齐。1949年印尼脱离荷兰殖民独立,并
- 呋喃西林呋喃西林(Nitrofural、Nitrofurazone或Furacilin,商品名Furacin)是一种用做抗菌药的杀菌性化合物,大多数商品为膏状。呋喃西林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纯净物为透明鹅
- 体节体节(somite or metamere)为动物胚胎中身体分节发育的单位。在原始甲壳类中,体节被认为是身体构造的一部分。再现生甲壳类身上,某些体节可能已经融合。
- 牛至牛至(学名:Origanum vulgare),又名滇香薷,欧洲语言中称为“俄勒杆叶”、“披萨草”或“野马郁兰”(意大利语:origano;英语:oregano、pizza herb、wild marjoram),是唇形科牛至属中的一
- 核酸分子结构《核酸的分子结构:去氧核糖核酸之构造》(英语: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是沃森与克里克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被刊
- 聚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缩写:PE)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是塑料的一种,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的产品,也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单体为乙烯(化学式C2H4),乙烯亦可
- 口 (消歧义)口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