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沧龙
✍ dations ◷ 2025-09-27 09:04:29 #沧龙
沧龙属(学名:Mosasaurus)是沧龙科的一个属,它们是一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也是沧龙科中最有名的属。沧龙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颌部与尖锐的牙齿、具有鳍状肢的,外形类似蛇,拥有极其细长的身躯;最大物种霍夫曼沧龙体长17米,是白垩纪后期海洋中最强大的掠食者。它的化石发现地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尤其以荷兰、比利时、德国为多。沧龙虽然是《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2》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但它经常被误认为是“在水里的恐龙”,沧龙(包括所有沧龙科)其实是和恐龙总目完全不同的有鳞目,沧龙实际上是一种海中的蜥蜴,习性和现代的蛇比较接近,而现代鸟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龙;电影中的沧龙被描绘成有30~40米、吻部就有8米长的可怕形象,比现实中的沧龙放大了许多,外形也从普通沧龙的苗条状转变为鲸鱼似的丰满状,电影中还能像现代鲨鱼或者虎鲸一样从海中一跃而起捕食,其攻击能力更是远远高于现实中的沧龙。沧龙的第一具化石于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被发现,因此沧龙的英文学名叫做“默兹河的蜥蜴”。沧龙属里面存在着所有有鳞目动物(即现代的蜥蜴和蛇)之中最大的物种——霍夫曼沧龙,其长度足足有17米、但身材极度苗条;沧龙化石主要集中于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西欧海域,目前荷兰、比利时、德国等西欧国家均有它的化石发现;沧龙根据化石,其实除了游泳、也是可以上岸得,但其速度只能和海豹一样缓慢移动。另外沧龙的身体构造和骨骼介于蜥蜴和蛇两者之间,海蛇就有可能是沧龙缩小化出来的后代,而沧龙和它外形相像的鳄鱼、鱼龙则关系较远。虽然鱼龙和沧龙同为中生代的海爬,但是这两个物种生存年代不同,当沧龙崛起成为白垩纪晚期海中的霸主时、鱼龙科早在侏罗纪中期就已经逐步走向灭绝,两者不可能相遇。卡普林鳄的化石发现于意大利,最初被V. Simonelli叙述为一种地蜥鳄科,类似达克龙。学名“Mosasaurus”意为“默兹河的蜥蜴”。而为何中文名译为“沧龙”则已不可考,中文中的“沧龙”来表示它是中生代最后的水中的王者,不能误写成“苍龙”。沧龙曾经被归类于鳄形超目而被命名为卡普林鳄(学名:Capelliniosuchus)。在1989年,科学家重新研究化石,证实卡普林鳄是沧龙的次同物异名。阿尔弗雷德·罗默使用的Capellineosuchus是个错误拼法。沧龙是沧龙科中第1个被命名的属。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是1766年在荷兰南端马斯特里赫特的一个石灰岩矿坑中发现的一个破碎的头骨。当时市内的建筑是使用采石场的石灰岩来建造的。1770年时,当地一个荷兰的陆军外科医生霍夫曼(C. L. Hoffmann)对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在1774年,人们发现了一个状态良好的头骨。这引起大众对于这些骨头的兴趣、争议,认为它们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数年后,法国陆军占领荷兰,化石被送到法国。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种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1822年,威廉·科尼比尔(英语:William Conybeare (geologist))将这个化石命名为沧龙(Mosasaurus),以流经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河为名。在1829年,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建立种名,以发现模式标本的霍夫曼(C. K. Hoffman)医生为名。沧龙的模式标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法语: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展出中。就像海王龙与海诺龙这些巨大的同类一样,沧龙的身长可以达到17米。沧龙的体型较海王龙亚科粗壮,沧龙体重大约40顿左右。比起其他的沧龙类,沧龙的头部是更强壮的,下颔的骨头间关节紧密,因此沧龙无法像早期沧龙类(例如海王龙)般将猎物整只吞下。沧龙的牙齿弯曲、锐利、呈圆锥状,沧龙应是将猎物撕裂后再吞下。沧龙拥有大的眼睛,但是视觉与嗅觉并不灵敏。沧龙的身体呈长桶状,尾巴强壮,外型类似蛇,具有高度流体力学性。沧龙的前肢具有五趾,后肢具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鳍状肢,前肢大于后肢。沧龙可能借由摆动身体而在水中前进,如同现代海蛇。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生活在海洋的表层,捕食鱼类、菊石类与海龟,可能还包括其他小型的沧龙类。沧龙科可分为数个亚科,沧龙属于沧龙亚科。沧龙亚科也可分为数个族,沧龙属于其中的沧龙族(Mosasaurini)。
相关
- 外套膜外套膜(Mantle)是软体动物及腕足动物的重要部分,由其背侧的体壁向下褶与伸展形成,经常包裹整个内脏团;而内脏囊与外套膜之间的空腔即为外套膜腔或外套腔(Mantle cavity)。外套腔是
- 泌尿道泌尿系统(英语:Urinary system),有时也归类于排泄系统(英语:Excretory system)(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人类的泌尿系统包括左右两颗肾脏、左右
- 50S亚基50核糖体亚基是原核细胞内70S核糖体中的较大亚基。该亚基由一条5S rRNA、一条23S rRNA及约34个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原核翻译中负责在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肽键
- 尧米祐米(英语:Yottametre,符号Ym)是一个长度单位。1 Ym=10的24次方米。“尧米”俗称 祐米米(m) · 尧米(Ym) · 泽米(Zm) · 艾米(Em) · 拍米(Pm) · 太米(Tm) · 吉米(Gm) · 兆米(Mm) · 千米(km
- 补体受体补体受体(英语:complement receptor)是补体系统中的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可通过抗体或其他途径激活补体蛋白切割为活性形式,再与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
- 朱履中朱履中,字玉堂,浙江海盐人,清朝政治人物。寓居北京,嘉庆元年(1796年)贡生,嘉庆二年(1797年)刊刻《淡巴菰百咏》一书。嘉庆二十年(1815年),任福建和平县县令,改龙溪县县令。嘉庆二十二年因
- 抑制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英语:Protease inhibitor)是带有环状结构的肽化合物,可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蛋白酶活性,此外,蛋白酶抑制剂还可以降低白介素-1β转换酶的表达,从而使病毒颗粒无法成熟,
- 英属北美法英属北美法(The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是两部英国法律,组成了加拿大的联邦制度,并确立了加拿大的自治领地位。共有两部同名法令,分别于1867年和1871年立法。其中1867年英属
- span class=nowrapTmClsub3/sub/span氯化铥,又称三氯化铥,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mCl3,它可以形成黄色晶体。氯化铥有YCl3(AlCl3)的层状结构,铥为八面体的。氯化铥的水合物可以通过氧化铥和浓盐酸反应得到。
- 交叉致敏敏化作用(英语:Sensitization)是一种非联系性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期间重复的刺激会导致越来越剧烈的反应。除了被重复的刺激本身外,敏化作用常常使得一整类的刺激都会产生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