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

✍ dations ◷ 2025-07-24 03:02:37 #载人航天计划,生态实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月宫一号(英语:Lunar Palace 1、Moon Palace 1或Yuegong-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为建设月球基地而设立的生命保障研究实验装置。

月宫一号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占地160平方米,为可以完全模拟月球环境的封闭设施。它以封闭设施模拟人员在没有外部输入(电力/能源除外)的情况下执行长期任务时的状况。

月宫一号包括1个居住舱和2个植物舱,总有效空间约142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14年竣工,二期则建成于2017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方面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之前一个类似系统是位于美国的“生物圈二号”,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月宫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刘红教授团队设计,建成后亦由该团队运营并负责管理。

2014年2月3日至5月20日,谢倍珍(女,舰长)、董琛(男)、王敏娟(女)三位来自北航的志愿者,在“月宫一号”一期成功进行并最终完成中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试验。

2017年5月10日至2018年5月15日,8名志愿者(4男4女)分为两组(每组由两男两女组成),在“月宫一号”进行为期365天的综合性密闭试验。

2017年5月至7月,第一组志愿者(刘慧(女,舰长)、刘佃磊(男)、胡静斐(女)、高寒(男))在月宫一号内进行了60天实验。

2017年7月9日,“月宫365”计划第一次换班,第二组志愿者(刘光辉(男,舰长)、伊志豪(男)、褚正佩(女)、王伟(女))入舱,开展200天密闭试验。

2018年1月26日,第二次换班仪式成功举行,200天密闭试验获得成功,中国因而打破了前苏联BIOS-3设施于1973年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按照计划,第一组志愿者还将再次入舱,开展第三阶段105天(实为110天)的实验。

2018年5月15日,第一组志愿者再次出舱,标志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顺利结束,同时创下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

2017年12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月宫一号”入选。

相关

  • 不孕症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DNA合成酶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EC编号2.7.7.7)是一种参与DNA复制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后的分子将会组成模板链并再进一步参与配对。DNA聚合酶
  • 托莱多翻译院托莱多翻译院(西班牙语:Escuela de Traductores de Toledo)由12世纪到13世纪在西班牙托莱多共同从事翻译工作的学者组成,他们翻译了大量古典阿拉伯语的哲学和科学著作。该学院历
  • 马世龙马世龙(1594年-1634年),字苍渊,汉族,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明末将领。武举人出身,早年为宣府(今河北宣化)游击,天启二年担任永平(今河北卢龙)副总兵,历官都督佥事、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总
  • 阿道夫·巴斯蒂安阿道夫·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1826年1月26日-1905年2月2日),德国19世纪的通才,对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发展贡献极大。他也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有所贡献。他对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法
  • 蔡幸珍蔡幸珍(1972年9月24日-),台湾儿童绘本作家、研究者及儿童阅读推动者。
  • 安东尼·兰姆安东尼·兰姆(Anthony L. Lamb)为英国植物学家,出生于斯里兰卡。他专业从事于婆罗洲植物。兰姆曾就读于德文郡蒂弗顿的布伦德尔学校(Blundell's School)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
  • 裘姓裘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1位。在现代,它是个不常见姓氏。裘姓有不同起源:历史上裘姓望族的聚居地在渤海郡(今河北省境内),现多分布于浙江和江苏两省。
  • 榴霰弹榴霰弹或称榴散弹是一种装有大量的弹丸,并且在接近目标时喷射出来以延著炮弹轨迹分别打击目标的反人员炮弹;其杀伤力几乎完全是依靠炮弹本身的速度而定。这种炮弹在第一次世界
  • 周元 (韩国)周元(韩语:주원,1987年9月30日-),韩国男演员,本名文晙原(문준원),曾被音译为朱元。2006年通过音乐剧《Alta Boys》出道。由于主演的《面包王金卓求》、《乌鹊桥兄弟》、《新娘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