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

✍ dations ◷ 2025-07-02 03:41:02 #载人航天计划,生态实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月宫一号(英语:Lunar Palace 1、Moon Palace 1或Yuegong-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为建设月球基地而设立的生命保障研究实验装置。

月宫一号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占地160平方米,为可以完全模拟月球环境的封闭设施。它以封闭设施模拟人员在没有外部输入(电力/能源除外)的情况下执行长期任务时的状况。

月宫一号包括1个居住舱和2个植物舱,总有效空间约142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14年竣工,二期则建成于2017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方面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之前一个类似系统是位于美国的“生物圈二号”,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月宫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刘红教授团队设计,建成后亦由该团队运营并负责管理。

2014年2月3日至5月20日,谢倍珍(女,舰长)、董琛(男)、王敏娟(女)三位来自北航的志愿者,在“月宫一号”一期成功进行并最终完成中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试验。

2017年5月10日至2018年5月15日,8名志愿者(4男4女)分为两组(每组由两男两女组成),在“月宫一号”进行为期365天的综合性密闭试验。

2017年5月至7月,第一组志愿者(刘慧(女,舰长)、刘佃磊(男)、胡静斐(女)、高寒(男))在月宫一号内进行了60天实验。

2017年7月9日,“月宫365”计划第一次换班,第二组志愿者(刘光辉(男,舰长)、伊志豪(男)、褚正佩(女)、王伟(女))入舱,开展200天密闭试验。

2018年1月26日,第二次换班仪式成功举行,200天密闭试验获得成功,中国因而打破了前苏联BIOS-3设施于1973年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按照计划,第一组志愿者还将再次入舱,开展第三阶段105天(实为110天)的实验。

2018年5月15日,第一组志愿者再次出舱,标志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顺利结束,同时创下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

2017年12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月宫一号”入选。

相关

  • 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
  • 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央元音(central vowel)是使用于一些口语语言中的一种元音类型。央元音的决定性特征为舌头的位置大约在前元音及后元音两者位置的中间。国际
  • 轧棉机轧棉机(英语:cotton gin),又称轧花机,是一种快速而且简单地分开棉花纤维和种子的机器,生产力比人手分离高得多。该纤维可以加工成如亚麻织物的各种棉制品;至于纤维未损坏者则主要用
  • 碎层云碎层云(学名:Stratus fractus,缩写: ),是层云的一种。碎层云的形状破碎,外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相比于碎积云,其颜色往往更深、结构更为分散,垂直延伸的程度更小。
  • 大西洋鲭大西洋鲭(学名:、英语:Mackerel)是鲭属的模式种,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本鱼生活在温带及寒带的大陆棚,成群活动,冬季时会游至深水域越冬,春天时游
  • 毒力岛毒力岛(英语:Pathogenicity island,PAIs,也译为致病岛)一词出现于1990年,是指一些微生物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一类基因组岛,通常出现在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微生物基因组里。此外,革
  • 曹大埜曹大埜(1535年-?年),字仲平,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次年改陕西乾州判官。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山西提学佥事。万历五年,任湖广佥
  • 多方球在天文物理学上的多方球(或称为多层球,Polytrope),是指莱恩-埃姆登方程中压力与密度关系的解,表示方程为 P = K ρ
  • 润滑脂润滑脂乃是在基础油加入增稠剂与润滑添加剂制成的半固态机械零件润滑剂。润滑脂俗称黄油、牛油,因为润滑脂是半固态的油腻物质且多半呈深浅不一的黄色~乳白色,与一般人习见的
  • 试播集 (索引)以试播集(Pilot)为名的影视作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