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组学

✍ dations ◷ 2025-08-07 08:05:24 #脂类组学
脂类组学(英语:Lipidomics)是生物系统中细胞脂类途径和网络的大规模研究。“脂类组(英语:Lipidome)(Lipidome)”一词用于描述细胞,组织,生物或生态系统中的完整脂类谱, 是“代谢物组(Metabolome)”的一个子集,其中还包括其他三大类生物分子: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和核酸。脂类组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它受到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荧光光谱,双极化干涉测量(英语:Dual-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和计算方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推动,并且结合到脂类在许多代谢疾病中的角色的认识,例如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中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这个迅速扩大的领域补充了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家族。脂类组学研究涉及数千种细胞脂类分子种类的鉴定和定量及其与其他脂类,蛋白质和其他代谢物的相互作用。脂类组学研究人员检查细胞脂类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动力学以及系统摄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韩贤林(Han, Xianlin)和Gross首先通过将脂类分子种类中固有的特定化学性质与综合质谱方法相结合,首先定义了脂类组学领域。 虽然脂类组学属于更广泛的“代谢物组学”领域,但由于脂类相对于其他代谢物的独特性和功能特异性,脂类组学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在脂类组学研究中,大量定量描述不同脂类分子种类的含量和组成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信息通过改变其生理或病理状态而造成细胞摄动后累积。 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信息促进了对细胞功能变化的机理性认识。 因此,脂类组学研究通过鉴定细胞脂类代谢,运输和体内平衡的改变,在定义脂类相关疾病过程的生物化学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脂类研究的关注也从美国NIH资助的"脂类代谢途径研究计划"(LIPID MAPS Consortium)的倡议,和欧洲脂类组学倡议(ELIfe),和日本政府资助的Lipid Bank (LipidBank)等计划中看出。

相关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人体核心温度人体体温、人体正常体温(英语: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al 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othermia、或 euthermia, )测量出的结果取决于在一天中的时间中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 脉搏短绌脉搏(英语:Pulse)是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
  • 抗万古霉素肠球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缩写作 VRE),又名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是肠球菌属下的一种细菌,有着对万古霉素这种抗生素的抗药性。在肠球菌属中,对人类有
  • 童增童增(1956年-)祖籍湖北黄陂,生于重庆。保钓运动人士。童增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祖上有数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其中三人参加过武昌起义。1982年,童增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1986年考入北
  •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C3H5N3O9),又称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丙三酯,是甘油的三硝酸酯,是一种爆炸能力极强的炸药。1847年由都灵大学的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常有人
  • 詹姆斯·赫里克詹姆斯·赫里克(英语:James Bryan Herrick,1861年8月11日-1954年3月7日),美国医生和医学教授,在芝加哥行医和授课。他是镰刀型红血球疾病的发现者和最早发现心肌梗死症状的医生之一
  • 行动理论行动理论是一哲学课题,讨论人类作出意识行为的过程。这方面的讨论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其后行动理论被纳入社会科学的讨论范围。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
  • 考古学考古学(英语: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腊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学问”),对于过去人类
  • 基督教化基督教化,也称基督化(英语:Christianization或Christianisation)指个人改宗(英语: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或集体改宗至基督教。从古典时代晚期直到中世纪,人们使用过各种各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