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乙醇发酵
✍ dations ◷ 2025-11-26 10:31:06 #乙醇发酵
酒精发酵是指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产出酒精的化学过程。酵母以及其它微生物经过发酵作用,反应物中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转化成能量、乙醇和二氧化碳,但根据反应物的不同,微生物发酵的具体过程各异。由于该过程大多在缺氧条件下完成,酒精发酵一般被认为是厌氧过程。酒精发酵被广泛地应用于酒精饮料、燃料、食品加工等方面。在利用石油气成分合成酒精之前,发酵是唯一的大规模工业生产酒精的方法,到现在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糖酵解途径又称EMP(Embden-Meyerhof Parnas)途径, 过一系列步骤,降解成三碳化合物(即丙酮酸,2 CH3COCOOH)。在无氧状态下,丙酮酸可转化为乳酸或者乙醇。酒精发酵的总体化学式为:第一段阶的二磷酸腺苷(ADP)转化成三磷酸腺苷(ATP)、2分子的NAD+与NADH产生変换。谷氨酸代谢途径,它们能催化NADH和ATP, ADP与Pi结合形成ATP, 此即葡萄糖的磷酸化过程, 磷酸果糖激酶是EMP途径的关键酶。第二段阶的发是糖的裂解, 丙酮酸分解为乙醛和二氧化碳。第三阶段使用还原剂 NADH。经由巯基酶催化,可被碘乙酸 (ICH2COOH)不可逆地抑制。NAD+还原成 NADH.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葡萄糖在哈沃斯投影式的描绘丙酮酸(Pyruvate)乙醛(Acetaldehyde)乙醇酒精发酵导致面包面团发起。酵母微生物食用在生面团中的糖,并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作为废弃产物。二氧化碳在生面团中形成气泡,泡沫扩大将面团发起来。面包中的几乎所有乙醇都在进行烘烤生面团时蒸发。所有酒精饮料(包括碳酸浸渍生产的乙醇)含有的乙醇是通过酵母引起的发酵的方法生产。在所有的情况下,发酵必须发生在一个容器中,它允许二氧化碳逸出,但阻止外部空气从进来。这是因为暴露于氧气会阻止乙醇的生成,而二氧化碳的积累会造成容器将破裂或灾难性失败的危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酒精发酵产生的未收获的副产品,如热量,二氧化碳,牲畜饲料,和水。
相关
- 脂肪储存脂肪组织在人体组织学上属于人体内一种松散的结缔组织,由脂肪细胞(一种细胞质内含有脂肪滴的细胞)组成,用来储存脂肪。可分为单房性脂肪组织和多房性脂肪组织两大类:脂肪组织的主
- 雅弗理论雅弗理论(俄语:яфе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是一个由苏联语言学家尼古拉·马尔提出的理论,理论声称高加索地区的南高加索语系与中东地区的闪米特语族相关。该理论由于
- 腈腈(英语:nitrile),指的是带有C≡N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C≡N基团称作氰基,在 -CN 基团中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三键键合在一起。无机化学中带有此官能团者为氰,而不称“腈”。许多含氰
- 有机金属配合物有机金属化学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研究含有金属(包括类金属)和碳原子键结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化学反应、合成等各种问题。其中的化学反应,包含了许多催化性质
- 夏威夷大学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System,前称University of Hawaii,缩写为UH)建于1907年,是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的一个公立男女大学,提供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夏威夷
- 孟加拉分治 (1905年)1905年的孟加拉分治(孟加拉文:বঙ্গভঙ্গ)是指由时任印度总督乔治·寇松主持的孟加拉地区划分,孟加拉地区分为东、西二部分,由此引发当时英属印度剧烈的政治动荡。该计
- 洛阳桥坐标:24°57′20″N 118°40′37″E / 24.95556°N 118.67694°E / 24.95556; 118.67694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处的一座跨海石桥,
- 全能干细胞细胞潜能(Cell potency)是指一个细胞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细胞的能力。一般来说,一种细胞可以分化成越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就可以认为这种细胞的细胞潜能越大。细胞潜能从大到小可以
- 准正准正系指非婚生子女之生父母结婚,法律上将非婚生子女视为婚生子女者,也就是若子女出生时,母亲并未与生父缔结婚姻关系,但嗣后生母与生父结婚,则子女在法律上即视为生父之婚生子女
- 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尼古拉斯·奥托(Nicolaus Otto,1832年6月11日-1891年1月28日),生于海德地区霍尔茨豪森,是一位德国科学家,1876年发明了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也有报道称,非四冲程内燃机此前已由他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