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韧带

✍ dations ◷ 2025-04-26 00:38:39 #屈氏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Musculus suspensorius duodeni),又称屈氏韧带(Ligament of Treitz)。为一连接十二指肠空肠曲(英语:duodenojejunal flexure)和上肠系膜动脉(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周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型肌肉。该肌肉最常连接于十二指肠的第三和第四部分,以及十二指肠空肠曲,但详细位置会因人而异。十二指肠悬肌同时也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定义上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分界线。十二指肠悬肌源自于中胚层,并在胚胎学的肠道折叠过程中,给予肠道一个固定点。该肌肉也拉宽了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夹角,帮助食糜通过。若该悬肌先天过短,会造成上消化道阻塞,称为上肠系动脉症候群(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不过并不常见。小肠由前至后可依序分为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三个部分,而十二指肠悬肌就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分界线。该悬肌起源自腹腔动脉干和上肠系膜动脉(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基部的结缔组织,加入食道旁的右横膈脚。 之后从右横膈脚分出,经过胰脏后方,进入肠系膜上部,最后连结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十二指肠空肠曲(duodenojejunal flexure):48。连结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肌肉纤维会加入十二指肠壁的肌肉层。十二指肠悬肌即存在许多已知解剖变异,举凡长度和附着点都有变异可能。虽然文献一般都将该肌肉终点写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但实际上真正仅连接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人仅占8%。四至六成的人还会附着到十二指肠的第三及第四部分,有二至三成的人甚至仅连到十二指肠的第三及第四部分,完全没有接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也常见有人有多处附着点。有些文献引用屈氏原始论文的说法,将十二指肠悬肌分为韧带段及肌质段。韧带段进入右横膈脚,并附着于腹腔动脉及上肠系膜动脉旁的结缔组织;下方的肌质段则连接到十二指肠。现在有些论文则将两者分位不同解剖构造,而所谓悬肌仅指下方的肌质部分。十二指肠悬肌的组成包含了来自横膈的骨骼肌纤维,以及来自十二指肠上升段及水平段平滑肌的肌纤维带。当其收缩时,会牵拉十二指肠的第三及第四部分,并拉开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夹角,使肠道内的食糜更能顺利推动。十二指肠悬肌源自于中胚层,并在胚胎学的肠道折叠过程中,给予一向上的张力,将肠道向上提:48。十二指肠悬肌为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重要参考点,该韧带不但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定义交界,同时也是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呕血及黑便(英语:melena),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则以便血为主。此外,该悬肌也是诊断肠道旋转不良(英语:Intestinal malrotation)的重要参考解剖构造,此类疾病通常发生于小孩,症状主要为反复呕吐。由于肠道旋转不良时,悬肌的位置会异常,因此若医学影像看到悬肌的位置正常,则可排除此疾病。胰脏癌的病人常会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英语:Whipple's procedure),十二指肠悬肌会从十二指肠上分离,并保留下来。在摘除胰脏、十二指肠,以及部分空肠后,有时会将残余的空肠绕过悬肌,接上胃的幽门。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疾病,可能是先天慢性,也可能是后天急性。此类疾病可能因十二指肠被腹主动脉(英语:abdominal aorta)和上肠系动脉夹住所致,在先天型的则可能是因十二指肠悬肌过短所致。若是因悬肌过短所导致的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有时会进行史壮氏手术(Strong's operation),将悬肌切除,但这个手术较少进行。1853年,瓦茨拉夫·屈氏(英语:Václav Treitz)首次描述了十二指肠悬肌。屈氏描述该肌肉下半部分较宽,且为肌肉质,上半部分的腱质部则主要来自上肠系膜动脉及腹腔动脉干基部的结缔组织。由于屈氏为首位描述该肌肉的人,因此十二指肠悬肌在临床上又常称作屈氏韧带(Ligament of Treitz)。十二指肠悬肌为源自于右侧的横膈脚(英语:diaphragmatic crura)肌肉纤维十二指肠悬肌腹面观

相关

  • 肠可以是:
  • 悉达悉达医学(泰米尔语:சித்த மருத்துவம் 或 தமிழ் மருத்துவம்,英语:Siddha medicine),起源自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医学,为古印度医学三大传统之
  • 植物 (消歧义)植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自一般认为的植物学奠基人特奥弗拉斯托至今,“植物”的概念多经变化,本消歧义页列出“植物”可能指代的概念,及其可能包含的子类群。
  • 1930年193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930 United States Census)是美国历史上第15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定了美国的常住人口为122,775,046人,相比1920年美国人口普查,同比增长为13.7%。1930年的
  • 理查德二世理查二世(英语:Richard II,1367年1月6日-1400年2月14日),1377年登基成为英格兰国王,1399年被废。理查二世出生于波尔多,是黑太子爱德华最小的儿子。其父及兄长昂古莱姆的爱德华先后
  • 静电引力库仑定律(Coulomb's law),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库仑于1785年发现,因而命名的一条物理学定律。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因此,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
  • 周国治周国治(1937年3月25日-),中国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生于南京。原籍广东潮阳。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丑纪范丑纪范(1934年7月23日-),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首先在世界上提出将数值天气预
  •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达文西手术系统是一个由Intuitive Surgical设计和制造,使用微创手术方式来协助进行复杂手术的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该系统需要一名以上外科医生在控制台来操纵。它常用于前列
  • 昏睡病非洲人类锥虫病(法语: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语: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称昏睡病、嗜睡病(英语: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由布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