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真语
✍ dations ◷ 2025-11-11 02:04:10 #女真语
女真语是古代女真人在10世纪到15世纪初使用的民族语言,女真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古代语言,是满语的祖语。女真语的三大主要来源,即源于突厥语、契丹语、源于古代蒙古语和中古蒙古语。 鄂温克语和满语都是由肃慎语—女真语演变而来。 女真原没有文字,只是借用契丹文字。金太祖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制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八月,字书成。现存女真文在世界文字中可谓别具一格,它是在汉字和契丹字基础上,采用加笔、变形等方式创制而成的,女真文与汉字和契丹字的关系大体是意字取义,音字取音。女真文作为金国国书主体文字,在一段时期里,曾与契丹文、汉文同时并用,尤其是在符牌、诰命、程文和宣敕上广为应用,并以女真文撰修国史、译述汉文经典。金太宗吴乞买时,设立女真字学校,教授女真字。金世宗完颜雍时,曾立女真进士科以升擢选官。女真文自公元1119年颁布使用至1234年金朝覆亡后停止使用,历时120多年。宋元女真语语音的辅音系统,概有双唇音p、b、m,舌尖擦音s,舌尖塞音t、d,舌尖鼻音n,舌尖边音l,颤音r,舌叶音č、j、š,舌根音k、g、h、ŋ,小舌音q、γ,半元音y、w;元音系统有单元音a、o、u、i、e;二合元音ai、ei、au、ui、ia、ie、io、oi。女真语名词、形容词词缀-n。 女真语最初使用女真文,后来这种文字渐渐消亡。元朝之后,女真语中融入了大量蒙古语外来词。女真语名词有10个格,有音节式、辅音式两种复数后缀。女真语对是古满语的称呼。 女真语的复数后缀根据其语音形式可以分作两类,一类属于音节式的-sa/-s/-si;一类属于辅音式的-l/-r。与女真语-sa/-s同属一类的有满洲语-sa/-s/-so,-so不见于现存女真大字石刻中。满洲语的-si与女真语的-si相对应,满洲语的-ta/-t,在现存女真大字石刻中尚未出现。女真语的名词共有10个格,其中主格除在从句以外,其他场合皆以零形式出现,这一点与满洲语相同。主格以外的九个格皆用专门的表音字予以表示,多数格后缀具有和谐变体。清朝建立后,女真语彻底被满语替代。
相关
- 去炎松去炎松(英语:Triamcinolone又叫氟羟氢化泼尼松或曲安西龙)是长效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可口服、注射、吸入或制成软膏外用。可用来治疗湿疹、银屑病、关节炎、过敏、溃疡性大肠炎(Ulc
- 水母水母(Jellyfish,又名白鲊、.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
- 大大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七个(三划的则为第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大部归于三划部首。大部通常是从上、中、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
- 碲醇碲醇(英语:tellurol)是指含有碲醇基(形如-TeH的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碲醇是醇和酚的类似物,其中醇的氧被替换成了碲。碲醇和硒醇、硫醇具有类似的性质,其中碲醇是最稳定的。碲醇与
- 国际音标表以下给出国际音标表。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和维护的标准化标音系统。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
- 薛福成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县人,清朝官员、外交官。其父薛湘是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曾任湖南安福、新宁县知县。其母顾氏出身无锡望族,生六
- 攻击性在心理学、其他社会学或行为科学领域,侵略是一种造成伤害或痛苦的行为,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二方面。作为行为,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伤害或痛苦可能是侵略;意外造成伤害或者痛苦不是侵
- 蔺草蔺草,可能指:
- 户政事务所户政事务所是中华民国各乡、镇、县辖市或区之中,受理户籍登记及管理的机关,其业务有户籍登记、户口名簿、身份证、印鉴证明等管理等。主管机关为中华民国内政部。中华民国的户
- 契丹语契丹语 (大字: ; 小字: ) 是契丹人的语言,现已绝迹,一般认为属于蒙古语族。在辽朝和西辽(907至1218年)有官方语言地位。它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系统,现代语言学家目前尚未完全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