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鲁厄会议

✍ dations ◷ 2025-04-04 07:38:44 #卡尔斯鲁厄会议
卡尔斯鲁厄会议是1860年9月3日-9月6日在德国工业城市卡尔斯鲁厄的博物馆大厅召开的一次国际化学科学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化学科学会议,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在化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卡尔斯鲁厄会议是由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维尔菜因、法国化学家武尔茨等人提议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来自欧洲大陆15个国家的一百四十余位化学家就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化学命名法、化学反应当量、化学符号等化学科学的基础性问题达成一致。卡尔斯鲁厄会议之后,世界性的化学科学共同体开始形成,会议的一些共识沿用至今,而另一些共识则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淘汰。在卡尔斯鲁厄会议之前,化学科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化学科学中一些现代人普遍接受的学说与概念,如分子、原子、原子量等,在19世纪上半叶已经逐渐形成,但尚未成型,于是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化学家之间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化学表示体系,仅氧的原子量一项,在欧洲大陆便有100、16、8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同时,化学式的写法也不统一,在一些国家,水和过氧化氢均用OH表示,而在另一些国家,甚至不使用拉丁字母表记化合物;凯库勒曾经举醋酸的化学式为例,居然有多达十九种写法而类似分子、原子等概念则更是各不相同。1859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等人商议认为有必要就分子、原子、当量以及化学符号等基本问题上形成统一的规则,便提议发起一次世界性的化学家聚会。1860年5月,凯库勒、卡尔·维尔蔡因、查尔斯-阿道夫·武慈在巴黎制定了聚会的计划,并用英语、德语和法语发布了公告。不久得到化学界的回应,最终确定了20余位当时世界知名的化学家为会议召集人,并确定了会期。卡尔斯鲁厄会议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散发了写于1858年的《化学哲学教程提要》这本小册子。澄清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提出用气体密度法测量分子量和使用杜隆-珀蒂定律测量原子量。这本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的小册子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尤利乌斯·洛塔尔·迈耶尔事后写到“原来的茫然一下子就被剥除了”

相关

  •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英语:Semantic roles),又称语义关系、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s),生成语法中称为题元或题元角色(θ-roles),在格语法中也称为语义格或深层格,是语义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短语或
  • 麦角甾醇麦角固醇(英语:Ergosterol,又称为麦角甾醇)是从真菌类酵母与麦角菌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被转化为维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功能与动物细胞膜
  • 螺旋藻属螺旋藻属(学名:Spirulina),是蓝藻纲的一个属。本属物种旧属颤藻目颤藻属,后来独立出来成为螺旋藻属,但仍属颤藻目; 2014年,螺旋藻属与Glaucospira(Lagerheim 1892)及Halospirulina(Nüb
  • 汤(约前17世纪-前16世纪),商朝开国之君,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称为唐、成、大乙(太乙),又称高祖乙,原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
  • 电子轨道原子轨道(德语:atomorbital;英语:atomic orbital),又称轨态,是以数学函数描述原子中电子似波行为。此波函数可用来计算在原子核外的特定空间中,找到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并指出电子在三
  • 1-十六烷醇1-十六烷醇,是一种脂肪醇,分子式为CH3(CH2)15OH。在室温下,1-十六烷醇为一蜡质的白色固体或薄片。由于它最初是从鲸油提炼分离出来的,因此有“鲸蜡醇”之别名。1-十六烷醇于1817
  • 地峡地峡(Isthmus)指连接两块陆地之间的狭长地形,例如:连接两大陆之巴拿马地峡,又或连接大陆和半岛之克拉地峡。这类的地形往往是成为两个水体之间的通航障碍,却是两块陆地之间的重要
  • 清洁清洁是指去除有害物质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污垢、传染源和其他来自物体或环境的杂质。清洁可发生在许多环境中,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有多种职业是执行清洁工作。清洗可发生在规模
  • 金枪鱼属金枪鱼属(学名:Thunnus)又名鲔属,是金枪鱼族(该族统称为金枪鱼)下5属之一的海洋生物,在英语中该属物种也被统称为真金枪鱼(true tuna, real tuna)。本属有8个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体积巨
  • span style=color: white;欧洲民主党/span欧洲民主党(英语:European Democratic Party,缩写为EDP)是一个支持欧洲整合的中间派欧洲政党。欧洲民主党在2004年4月16日开始运作,12月9日在布鲁塞尔正式成立。法国民主联盟的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