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齿锯鳐

✍ dations ◷ 2025-09-12 21:41:17 #栉齿锯鳐

栉齿锯鳐(学名:)是犁头鳐目锯鳐科锯鳐属的物种,分布于大西洋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沿岸水域以及河口湾处。目前栉齿锯鳐正面临极大的灭绝风险,分布范围大大减少,IUCN将其评为极危物种。

英格兰生物学家约翰·莱瑟姆在1794年于《伦敦林奈学会公报》上首次描述了栉齿锯鳐,并未给出正模标本产地位置。

对栉齿锯鳐的系统发生学研究显示,该物种基因上同昆士兰锯鳐关系最为密切,二者为姐妹种。

栉齿锯鳐上半身为棕黑色、灰色、蓝灰色或黑色,而下半身为白色。同锯鳐科其他成员不同,栉齿锯鳐的背鳍末端与其腹鳍末端大约在同一位置。此外,其胸鳍和尾叶相对较小。栉齿锯鳐的锯状吻部较窄,有20-23颗锯齿。

值得一提的是,栉齿锯鳐的锯齿结构同牙齿大相径庭,实际上系特化的鱼鳞。

栉齿锯鳐曾广泛分布于大西洋的热带与亚热带水域,包括地中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海区,北至美国南至乌拉圭和安哥拉的沿岸海域均能觅其踪影,但目前其已在大部分区域灭绝。目前尚有分布的国家包括巴哈马、伯利兹、古巴、洪都拉斯、塞拉利昂和美国的大西洋潮间带。虽然在毛里塔尼亚和几内亚比绍有相关目击报告,但这两次报告仅被确定为锯鳐属的物种( sp.),无法认定是否为栉齿锯鳐。

栉齿锯鳐的幼鱼生活于河流、运河、溪流等较浅的淡水水域,随着年龄增大会逐渐迁徙至盐度更高的河流下游并最终进入海水。成年栉齿锯鳐多分布于沿岸水域或是河口湾的浅水区,一般水深不超过8米。栉齿锯鳐最理想的栖息地为红树林与海草床(英语:seagrass meadow)等海床多泥沙的环境,偶尔亦会出没于珊瑚礁附近。

栉齿锯鳐的吻部有数千个能感应电场的器官,尤其集中于上半部分。栉齿锯鳐在捕猎时会通过这些器官侦测电场的变动来定位附近的动物,故其在能见度极低的水域亦能找到猎物,同时也能感知到躲藏于泥沙中的猎物。在找到底栖猎物后,栉齿锯鳐会使用其锯状结构将其挖出,而对于水中游泳的猎物则会用将其刺穿或击晕。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员将投喂栉齿锯鳐的食物分为从水面落下和直接放置于鱼缸底部两组,并发现其会用锯状结构挑起那些放置于缸底的食物,而对于水面落下的食物栉齿锯鳐则会将其刺穿,这与其野生环境下的捕食习性相符。其主要的猎物为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

栉齿锯鳐在遭受威胁时会挥舞其锯状结构进行自卫,包括被人类捕获的情况,但在没有感受到威胁时其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栉齿锯鳐每两年繁殖一次,为卵胎生物种,即幼鱼孵化后留在母鱼体内,依靠卵黄获取营养直到发育完全后再诞生。栉齿锯鳐一胎产下15-20条幼鱼。寻求伴侣的栉齿锯鳐会利用其“锯子”(即形似锯子的吻部)上的劳伦氏壶腹定位异性的位置,并通过啮咬彼此胸鳍的方式来示爱。在确定交配对象后,雄性栉齿锯鳐会将其鳍足插入雌性的阴道,并借助其虹吸囊将精子推入雌性体内。交配完成后,栉齿锯鳐会立刻离开配偶继续独自生活。

关于栉齿锯鳐具体性成熟长度尚有争议,2005年的文献认为雄性和雌性栉齿锯鳐的性成熟长度分别为270厘米和360厘米,2012年IUCN报告称目前捕获最小的性成熟雄性为370厘米,雌性则为415厘米,也有网站称捕获了340厘米长的雄性成年个体以及370厘米和380厘米长的雌性成年个体。有学者按实际数据通过冯·贝塔郎非函数反推得出雄性的性成熟年龄为7.5岁,雌性则是10-12岁。

除此以外,科学家于2014年发现佛罗里达州沿岸的栉齿锯鳐族群会进行单性繁殖,并估算大约3%的个体都是单性繁殖所生。他们推测栉齿锯鳐进行单性繁殖的原因是由于本地种群衰退严重、雌鱼难以找到交配的雄鱼所致。

2012年5月,巴哈马亚特兰蒂斯度假中心水族馆宣称该年4月馆内诞下2公2母共4条栉齿锯鳐,随后得到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确认,这是目前唯一一种在人工环境下繁殖的锯鳐。

栉齿锯鳐种群目前正濒临灭绝,IUCN将其评为极危物种。目前其种群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渔业。自19世纪起美国东南部沿海即有对栉齿锯鳐的大规模商业捕捞,致使其种群大减,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捕鱼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鲨鱼制品的需求使得西非沿海亦开始大规模捕捞栉齿锯鳐,并最终致使该鱼在许多西非国家(例如贝宁、喀麦隆、加纳)区域性灭绝。虽然目前栉齿锯鳐的种群已衰退至商业捕捞完全无利可图的境地,但其锯状的吻部仍然使得其极易缠入拖网,作为兼捕被渔民意外捕获。由于其吻部作为装饰品或是仪式用品价值极高,鱼翅亦可卖出高价,因此渔民在捕获栉齿锯鳐后可能选择将其杀死并获取其锯状吻部和鱼翅以出售。即使栉齿锯鳐被放生,其亦有可能死于渔网所造成的伤口。除此之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海洋污染亦会破坏其主要栖息地海藻床与红树林,对其种群造成一定影响。目前,栉齿锯鳐同其他锯鳐科成员一样名列CITES I,且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塞内加尔、厄瓜多尔等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栉齿锯鳐。

巴哈马西部水域的一条栉齿锯鳐

奥杜邦美国水族馆(英语:Audubon Aquarium of the Americas)的一条栉齿锯鳐

亚特兰蒂斯度假中心水族馆的一条栉齿锯鳐;该水族馆首次实现了锯鳐在人工环境下的繁殖

相关

  • 维钦托利维钦托利(拉丁语:Vercingetorix,约前82年-前46年)是高卢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曾领导高卢人对罗马统治的最后反抗。维钦托利是阿维尔尼首领之子,在高卢战争末期,他领导高卢人民试图
  • 轨道交通铁路运输(英语:rail transport),通称轨道运输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种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陆上运输方式。而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
  • 蒙古语文字蒙古文字是蒙古人用来记录蒙古语的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使用过多种文字体系。室韦之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
  • 台湾男人《台湾男人》为澎恰恰于2004年9月24日发行的个人第三张原创专辑,陈国华制作,擎天娱乐发行。
  • 程士范程士范(1892年-1960年),安徽绩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安徽省工业厅厅长、参事室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扬·康斯坦丁·布勒蒂亚努扬·康斯坦丁·布勒蒂亚努(Ion C. Brătianu) (罗马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
  • 兼并阿穆尔兼并阿穆尔指俄罗斯帝国于1858、1860年的兼并。此两块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阿穆尔河)以北至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的Priamurye,以及黑龙江河口至朝鲜边界间的Primorye,但并不包括
  • 常宽常宽(1968年6月27日-)北京人,中国流行音乐歌手、音乐人,1980年代起就活跃在中国大陆一线流行乐坛,曾引导中国大陆音乐潮流,代表作为《奔向爱的怀抱》。1985年,17岁时得常宽参加了在
  • 吕西林吕西林(1955年1月-),陕西岐山人,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4年12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纽马克
  • 迈伦·布朗朱利安·迈伦·布朗(英语:Julian Myron Brown,1969年11月3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1991年的NBA选秀中第2轮第34顺位被明尼苏达森林狼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