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政权

✍ dations ◷ 2025-08-13 23:17:16 #平安时代,伊势平氏,平家,武家政权

平氏政权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60年代-1185年)期间登场的,以平清盛为中心的伊势平氏政权。由于平清盛的居馆是位于京都的六波罗馆,又被称为六波罗政权。平氏政权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

平氏政权的建立时期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从仁安2年(1167年)5月的赋予平重盛东山、东海、山阳、南海诸道治安警察权的宣旨开始,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治承三年政变(日语:治承三年の政変)(1179年)、平清盛废止后白河法皇的院政开始。

平清盛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中与源义朝联合支持后白河天皇并获得最终的胜利,因而赢得后白河天皇的信赖,于是升任播磨守及大宰大贰。然而此后清盛与藤原通宪联手扩张其权力的企图使藤原信赖与源义朝大为不满,两人于是举兵反抗之,是为平治之乱。最后平清盛取得胜利,源义朝被诛杀,其余以义朝长子源义平为首的许多源氏族人均被处死,被逮捕的义朝三男源赖朝则被处以流放伊豆之刑。自此,平清盛打下了建立政权的基础。

平治之乱后,平清盛原先支持年少的二条天皇亲政,不过在其正室平时子的异母妹妹平滋子与后白河上皇生下宪仁亲王后,平氏便开始期望宪仁亲王能够继承天皇之位,造成了二条天皇的不满,因此天皇将平时子及平滋子之兄平时忠处以流刑。反之平清盛则逐渐向后白河上皇靠拢。二条天皇急病,临死前传位给年幼的六条天皇,平清盛抓住机会与后白河上皇联合册立宪仁亲王为皇太子。

之后平清盛和后白河上皇之间的关系还延续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同时他的官位也节节高升,1160年升任正三位参议,隔年升任检非违使别当,1165年升任兵部卿兼权大纳言,次年1166年从正二位春宫大夫升任内大臣。1167年打破惯例,未经升任左大臣及右大臣的程序便直接升任为正一位太政大臣,这是律令官制中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宰相,平清盛也因此成为从一介武士位极人臣的第一人。

然而不久后平清盛却突患重病,甚至一度病危,因而平清盛只担任了三个月左右的太政大臣便辞职归隐并且出家,之后人称“入道相国”。但他并未因此释出实权,仍然掌控大局。与此同时平氏一族也盛极一时,独占朝中的重要官职;在全国各地拥有多达五百多座庄园,甚至因为推动日本与中国宋朝之间的海上贸易而赚取暴利。因此才有了平时忠口中的“没有平家一族,其他人就没法生存。”(另有一译法为“非平氏者非人也”)的说法。

平清盛的势力扩张达到永无止尽,将自己和正室所生的女儿平德子嫁给高仓天皇作为皇后,使自己成为天皇的外戚。平德子产下的皇子成为日后的安德天皇。另一个女儿平盛子则嫁给摄关家藤原忠通的儿子藤原基实,并且以此为始,让许多子女和有权有势的公家贵族阶级联姻,巧妙地透过政治婚姻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

然而,平清盛的扩张,使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院政势力感到不满,也逐渐加深双方之间的对立。1177年6月发生了企图推翻平家势力的鹿谷阴谋事件,结果因为被告密而遭揭发并胎死腹中。平清盛利用这个事件开始铲除参与院政的院近臣。于是将藤原师光处死、与平家相识的藤原成亲被流放到备中,并且在当地坠下悬崖离奇地死亡。僧侣俊宽则被流放到鬼界之岛。不过平清盛最终还是没有直接向法皇兴师问罪。

1179年时许多不幸之事连连降临在平氏一族。先是在六月时其女平盛子去世。之后法皇未与平清盛商议就径自没收平盛子生前过世的丈夫藤原基实作为藤原氏长者时所遗下的所有庄园。接着在七月,被平清盛视为继承人并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平重盛英年早逝,就在平清盛为之哀恸不已的时刻,法皇却又一次未与平清盛商量即没收了平重盛原有的领国越前国。

震怒的平清盛终于无法忍受法皇无视自己的作法。同年11月14日,他亲率大军自福原上京,隔天发动所谓的治承政变(日语:治承三年の政変),将以藤原基房为首的反平氏亲贵共约三十九人全数罢官,并任命亲平氏的亲贵取而代之。为平清盛此举感到畏惧的法皇也向其请求饶恕,这回平清盛没有放过法皇,将后白河法皇幽禁于鸟羽殿。自此院政宣告中止,由平清盛独揽大权的平氏政权掌控天下。

1180年平清盛迫使女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即位为安德天皇。这是平氏一族的全盛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平氏领地已达到日本全国一半以上。

然而也就在此时,三股无法坐视平氏专政的势力已然成形,除了必然对之不满的皇族及贵族外,武士族群也因为平氏的贵族化,利害关系已经与其渐行渐远而大感不满。于是1180年激起了反抗平氏的第一波浪潮:投靠平氏的源赖政拥护后白河法皇次子以仁王对抗平清盛。然而迅速反应的平清盛立即派四男平知盛领军征讨,最后败逃的以仁王和源赖政两人都被诛杀。之后平清盛更进一步地将目标指向帮助以仁王对抗平氏的园城寺,派五男平重衡率领大军准备铲除园城寺。同时平清盛也将各寺院组成的宗教势力,尤其是与园城寺同属天台宗的比叡山延历寺视为潜在的危险,加以拥护法皇的亲贵也在蠢蠢欲动,为了维持平氏政权的长治久安,平清盛于1180年6月强行将国都迁往平氏的据点福原京,将居馆政厅设于雪见御所(日语:雪見御所)。

然而以仁王讨伐平氏的令旨仍然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同年8月,被清盛流放到伊豆国的源赖朝与岳父北条时政联手举兵。9月,信浓国的源义仲也举兵反平氏。为了防止源赖朝的势力坐大,平清盛派遣由嫡孙平维盛率领的大军进入关东。然而,在与源赖朝交手的富士川之战一役中,传出平氏大军被水鸟的振翅声所惊吓而败走的丑事,显现出平家军已经积弱不振,于是反抗平氏的声浪也越来越大。

富士川败战平氏的战败让宗教势力,尤其是之前协助以仁王举兵的兴福寺开始蠢蠢欲动。而在亲贵坚决反对迁都的压力下,同年11月平清盛又将国都迁回京都。12月,由平重衡率领的大军开往南都奈良并纵火焚城(南都烧讨),随之又命平知盛率兵至近江国和美浓国镇压源氏一族的反抗势力。平氏的一连串行动确实压制了国都周边的反平家势力,然而火烧南都也使平清盛蒙上佛教之敌的污名。

翌年,来自平家势力大本营——西日本伊予国的河野通清、河野通信父子及丰后国的绪方惟能、臼杵惟隆、佐贺惟宪等地方势力也举兵反抗平氏。在东日本,支持平氏的佐竹氏也被源赖朝讨灭,反抗平氏的声浪在各地方兴未艾。身处此一困境的平清盛则在此时开始建立以京都为中心的新平家体制,设立了惣官、总下司等官职。随之又命越后国的城资永、城助职(长茂)率兵攻打木曾义仲。然而,平清盛却在同年二月底因为染上热病而倒下,于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屋敷逝世。

平清盛死后,由于其嫡子平重盛已先病死,次子平基盛也早死,领导平氏一族的大位就由三男平宗盛来接班。然而,平宗盛缺乏其父的才干,也不具其父的强悍个性,因而完全无法应付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发生的反抗变乱。再者以法皇为中心的院政势力再次复苏,也逐渐侵蚀平家的基础。再加上恰于此时发生饥荒(养和大饥荒)亦为不利条件,在此种种因素交织下,平氏一族先是在寿永二年(1183年)的俱利伽罗峠之战大败于源义仲,平家大军因而崩溃,无计可施之下平宗盛不得不挟持安德天皇撤离京都逃往西日本。

之后平家又在一之谷之战中败给由源赖朝之弟源义经,于是退据赞岐国的屋岛。此时后白河法皇向平家提出愿以被源氏军所捕的平重衡作为人质,交换平家及安德天皇所持有的三神器,但为平宗盛所拒绝。随后平家军又在屋岛之战败给源义经。

元历2年(1185年),平家在坛之浦之战中败亡,平氏政权覆灭。平宗盛在镰仓与源赖朝会面后被送返京都,在半途中的近江国篠原宿被源义经的部将橘公长斩首,他的四个子嗣也被一一处死。平氏家族灭亡。

随后不久,新的武家政权镰仓幕府于消灭东北豪族奥州藤原氏后正式建立。

相关

  • 毫升毫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mL(为milliliter缩写,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
  • 多卤代化合物多卤代化合物(Polyhalogenated compounds)简称PHC,是指其中有许多卤素取代基的化合物。因为这类化合物容易在人体内累积,而且其中有许多有毒及致癌的化学物质,因此格外受到关注。
  • 论上帝之城《上帝之城》(拉丁语:De Civitate Dei),书名或译作“天主之城”,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当时罗马城已被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
  • 瓯江片温州话(,Wenzhounese),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无论是发音、词汇、还是句法上都与现代标准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甚至,温州吴语在这些方面与北部吴语以
  • 安非他命 (消歧义)安非他命可以指:
  • 褐鳟鳟(学名:Salmo trutta)又名褐鳟,为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鳟属的一种。本鱼广泛分布于欧洲,并被引进到世界其他地区。本鱼体呈纺锤状,略侧扁,头小而尖,嘴大,身体被圆鳞。体呈灰蓝色,并布满
  • 于越於越或于越可以指:
  • 北仑港北仑港,中国著名大型深水良港,也是中国最大的矿港和大型的石化港口。现属于宁波舟山港的一部分。北仑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太平洋西海岸,在中国海岸线中部地带,紧靠杭州湾和长江口
  • 等离激子学等离激子学(Plasmonics,台湾译为等离子体光学)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及材料科学小组创立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及材料科学小组, 用光波产生一种他们命名为Plasmo
  • 台东苏铁台东苏铁(学名:),为台湾特有、且仅有之苏铁科植物,英文名称为Taitung cycad。台东苏铁过去曾经被当成目前已知为另一种苏铁的标本,由于日本学者佐佐木舜一于台湾台东县境内采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