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强暴避孕套

✍ dations ◷ 2025-07-25 23:43:51 #反强暴避孕套
反强暴避孕套(Anti-rape device)是一种阻止强奸的装置,第一个类似的装置是15世纪时期的贞操带。虽然反强暴避孕套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强奸,但是批评者认为应该是惩罚强奸犯来阻止强奸,而不是将防止强奸的责任交给受害者。一部分著名的反强暴避孕套是在南非这个强奸案发生率高、定罪成功率低的国家创造出来的。南非活动家表示,当地的法律体系在预防或减少强奸和其他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方面没有起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一项研究,全世界20%的妇女一生中遭受过至少一次的强奸或强奸未遂的经历。2000年一名南非人Jaap Haumann发明了反强暴避孕套。Haumann的设计包含一把被拉紧的刀片在一个塑料内,当阴茎插入后,少部分阴茎将被去除。南非的强奸问题十分严重,据南非医学研究委员会的随机抽样调查,1700名受访的男性中有25%承认曾强奸妇女,有些人犯案甚至不止一次。“强奸斧”(Rape-aXe)是另外一种发明装置,用于防止女性遭到男性性侵的防护具。该防护具是一个乳胶套,内侧有齿型倒勾方向的尖牙。其结构是由人类的嘴巴牙齿的功能作用得来的创造灵感,依据人类牙齿具有咬合的特性,把该特性运用到强奸斧里。当男性阴茎插入强奸斧时,会被倒勾尖牙紧紧夹住不放,并且如果性侵者想自行解开,更会增加痛楚和不适,甚至影响不能排尿,但不会造成流血,性侵者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才能将装置取下。强奸斧是放置于女性阴道内,就如同女性避孕器安装方式类似。该发明是由苏尼特·埃勒丝(Sonnet Ehlers)女士发明。其发明动机是她在40年前,曾听到一名遭强奸的20岁妇女说:“如果我下面那里有牙齿就好了。”由这儿得到概念后来发明成功。

相关

  • 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一般来说,贫血是指低的红血球统计,但患有
  • 原子力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也称扫描力显微镜(Scanning Force Microscope,SFM)是一种纳米级高分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优于光学衍射极限1000倍。原子力显微镜的前
  • 古吉拉特古吉拉特邦(古吉拉特语:ગુજરાત,拉丁字母转写:Gujarat,旧译瞿折罗、胡茶辣)是位于印度最西部的邦。该邦西部和西南部紧邻阿拉伯海,北部与巴基斯坦信德省和拉贾斯坦邦相接壤,南
  • 俞鸿儒俞鸿儒(1928年6月15日-),江西广丰人,中国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年就读于广丰县杉江中学附小和广丰三岩中学。1946年考入同济大学数学系。1949年8月考入大连大学机械系(今
  • 佛性佛性(梵语:बुद्धधातु,Buddha-dhātu),大乘佛教术语,最早出现于《大般涅槃经》,为如来藏学派的学说之一。传入中国后,成为涅槃宗中心教义,也影响到汉传佛教各宗教,如地论宗、
  • 腓特烈·威廉四世腓特烈·威廉四世(德语: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腓特烈·威廉少年时曾在1814年参加解放
  • 十月十月可以指:
  • 缩酮缩酮是一类同一碳与两个烷氧基和两个烃基相连的有机化合物。缩酮可由半缩酮与醇在酸催化下继续反应制得,而半缩酮可由酮与醇反应得到。原甲酸酯与酮反应也可以得到缩酮。缩酮
  • 剖齿龙剖齿龙属(学名:Koparion)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目前的研究甚少。模式种是道氏剖齿龙(K. douglassi),是在1994年被描述、命名的。它的化石只有牙齿,被认为是属于虚骨龙类,有可能是伤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