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

✍ dations ◷ 2025-04-03 16:53:41 #无机酸,高氯酸盐,无机氯化合物,腐蚀性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使用chem标签的弃用格式的页面

高氯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ClO4,是一种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性,通常以无色水溶液的形式存在。高氯酸的酸酐为Cl2O7。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硝酸。热的高氯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但室温下70%以下浓度的高氯酸相对稳定一些。高氯酸常被用来制备一些高氯酸盐,例如火箭燃料的重要成分——高氯酸铵。总而言之,高氯酸具有相当强的腐蚀性和危险性,并且极易形成易爆炸的混合物。

高氯酸工业制备有三条路线。传统方法是利用高氯酸钠的较大的溶解度(室温下209g/100ml水),用盐酸处理高氯酸钠的浓溶液,制备得到高氯酸和氯化钠沉淀:

制得浓高氯酸可以通过蒸馏来纯化。

另一条路线相较于传统方法而言,更为直接,并避免了高氯酸盐的使用:利用铂电极电解氯水,可在阳极生成高氯酸。

工业上也使用电解氯酸钠的方法生产高氯酸钠,高氯酸可由高氯酸钠和浓硫酸经复分解反应制备:

高氯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高氯酸,也可以通过硝酸氧化氯酸铵制备高氯酸,由于铵根的参与,该反应会得到氮氧化物和高氯酸。

无水高氯酸在室温下是一种油状液体。高氯酸可以形成至少五种水合物。在水合物中高氯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与H2O和H3O+ 相连。 高氯酸可与水形成72.5%质量分数的共沸物,并且市售高氯酸也多以该共沸物的形式出售。但该共沸物和浓硫酸一样,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高氯酸的脱水反应会得到一种非常危险的产物——七氧化二氯:

高氯酸主要被作为生产高氯酸铵的原料,高氯酸铵一般被用作制造火箭燃料。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高氯酸的产量也随之提高,年产量达到了数百万公斤。高氯酸也是生产液晶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蚀刻铬的良好试剂。而由高氯酸为原料生产的高氯酸镁在钢铁工业中也有应用。

高氯酸是一种很强的质子酸,其Ka值高达1010。相较于其他非配位阴离子,诸如氟硼酸和六氟磷酸易发生水解,而高氯酸就不会发生水解。尽管高氯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合成中,高氯酸仍然经常被使用。出于类似的原因,高氯酸也常被作为离子交换色谱的洗脱剂。

高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高氯酸和金属(如铝)以及有机物(如木头,塑料等)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高氯酸一定要在具有冲洗功能的通风橱中操作,以防止高氯酸在管道中的堆积,引发危险。

相关

  • 垂直显像SMI垂直显像SMI是1996年在SMI与SPDM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能在奈米等级上最快分析完整的3D细胞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有效的奈米级光学分辨率,在解析2D图像能达到5 nm,而在解析3D图像能
  • 氨基脲氨基脲(SEM)是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s,本文中简式NFs)药物中呋喃西林的代谢物。NF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抑制乙酰酯酶A,而且可干扰细菌糖代谢,其残留代谢物有致畸
  • 生态足迹以下有关2007年全世界154个国家生态足迹、生物容量数据由智库Global Footprint Network(英语: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提供。
  • 罗浮堡大学坐标:52°46′6″N 1°13′43″W / 52.76833°N 1.22861°W / 52.76833; -1.22861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或译拉夫伯勒大学、罗浮堡大学,位于英国英格兰中部东米德
  • 双元音双元音(diphthong)是一种复元音(compound vowel),又称双母音或二合复元音,在语音学中,指联合的两个元音,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之间有平滑的过渡,也就是说,双元音中的发音牵涉到两种
  • 海事及水务局国务院中央军委测绘机构海事及水务局(葡萄牙语: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e Assuntos Marítimos e de Água),前身为港务局,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局级政府部门,负责行使海事当局权
  • 俄罗斯门诺派教徒俄罗斯门诺派教徒(Russian Mennonites) 是一组荷兰门诺会和普鲁士再洗礼派教徒后裔,1789年时在南俄罗斯设立住民地。自1800年代末期,许多俄罗斯门诺会教徒移居到西半球国家,其余
  • 元彬元彬可以指:
  • 花旗花旗,是美国国旗(星条旗)的旧称。因旗上有很多星星、多道条纹、红蓝白三种颜色,看起来较为花俏,故东亚近代称之为花旗,也有称美国为“花旗”或“花旗国”,比如越南语至今仍沿用花旗
  • 白细胞介素-81ICW, 1IKL, 1IKM, 1IL8, 1ILP, 1ILQ, 1QE6, 1ROD, 2IL8, 3IL8· protein binding · 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 · cellular component movement ·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