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抢劫
✍ dations ◷ 2025-06-28 17:59:47 #抢劫
抢劫,亦称打劫、行抢,是指以暴力或威吓,夺取对方对某物之所有权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劫是对他人的财产权、人身安全的严重侵害,也彻底背弃人类文明价值,因此各国的刑罚皆极重。。进行抢劫的罪犯被称为“抢匪”或“强盗”。与盗窃不同,绝大多数的抢劫都包含了暴力的成分,有时候会转变成杀害被抢劫者的情况。抢劫通常发生在都会区或郊县、冷僻地区。在大部分的法律定义中,抢劫的详细定义会依照不同的审判而有差异。与侵占、偷窃等其他窃盗种类的犯罪不同的是,抢劫带有暴力的成分。海盗就是抢匪的一种。武装抢劫包含了武器的使用。车辆劫持(Carjacking)是一种从被害人手中夺走车辆的抢劫,最近在美国与加拿大这类的犯罪案件迅速增多。银行、金铺经常会成为抢劫的目标。抢劫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是侵犯财产中最严重的犯罪,故而对于所抢的数额没有限制性规定,但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则不认为是犯罪。根据刑法第267条,携带凶器抢夺的,也以抢劫罪论处。抢劫罪按情节之不同,最低刑罚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刑罚为死刑。被列为八大罪之一,通常从重判刑。根据盗窃罪条例第10条,任何人如偷窃,而在紧接偷窃之前或在偷窃时,为偷窃而向任何人使用武力,或使或试图使任何人害怕会在当时当地受到武力对付,即属犯抢劫罪。循公诉程序定罪后,最高可处终身监禁。根据《中华民国刑法》第2编第30章《抢夺强盗及海盗罪》,第325条中的定义为“意图为自己或第3人不法之所有,而抢夺他人之动产”,将处以6个月以上、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犯强盗罪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若造成被害人重伤,将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此外在同章中的第329条,还定义了“准强盗罪”的规范。若在窃盗或抢夺后,为了防护赃物、脱免逮捕或湮灭罪证,而当场使用强暴或胁迫之手段,将以强盗论。在台湾、中国大陆、澳门、马来西亚与其他东南亚地区,常会发生抢匪骑乘摩托车抢劫的犯罪。在英语中被称为“snatch theft”,汉语地区通常称之为“飞车党”。抢匪通常是两人一起行动,一人负责骑乘摩托车,另一人经过被害人旁边趁其不注意时,瞬间抢夺被害人手中的皮包或财物,随之逃逸。一个抢匪负责骑车,另外一个则负责抢劫。这种抢案在各种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包括热闹的商业区。中国大陆一些城市深受此类犯罪困扰,广州及深圳甚至出台了“禁摩令”,禁止摩托车在市区通行,但是此举却并未过多考虑大多数合法的摩托车驾驶员感受,强制的实行,造成大批民众的不满,在东莞等地甚至爆发大规模民众“反禁摩”示威事件。2007年8月,湖北荆州于发起“飓风行动”,称“飞车抢劫,拒捕者当场击毙”;郑州则干脆直接打出了“飞车抢劫,当场击毙”的标语。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类犯罪在大陆地区定为抢夺罪,与一般抢夺案件并无不同。但如因被害人反抗而将其拖拽,则转化成抢劫罪。抢夺罪依情节不同最低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最高可处无期徒刑。这种犯罪方式在马来西亚已经成为须关切的议题,许多这类的抢匪造成了连续的暴力事件。由于警力的短缺,许多当地的民众只好靠自己的力量来逮捕抢匪。
相关
- 后置词后置词(postposition)在文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受词(多半是一个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时间、作用对象或行为主体等。与前置词相反,后
- 斯金纳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英语: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纳是一位美国心理
- 有颌类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燃烧弹燃烧弹,有时也称纵火弹,是指装填燃烧剂,以纵火为目的弹药。近现代燃烧弹通常以白磷、铝热剂、凝固汽油等做为燃烧剂。燃烧弹概念类似火攻,在古代即有应用。如在五代时,就有将火油
- 小细胞肺癌小细胞癌(也称为小细胞肺癌、燕麦细胞癌)是一种极为恶性的癌症,最常出现在肺中, 尽管它可能偶尔出现在其它身体部位,例如子宫颈、前列腺和胃肠道。相比其他癌症而言,小细胞癌具有
- 蛇咬伤蛇咬伤是因蛇咬而造成的外伤。被咬后常会留下蛇牙造成的两道穿刺伤(英语:Penetrating trauma),有时候可能中毒。遭遇蛇吻后,被咬者可能在约一小时内伤口会红肿以及严重疼痛,或是出
- 转型正义转型正义(英语:Transitional Justice)是民主国家对过去独裁政府实施的违法和不正义行为的弥补,通常具有司法、历史、行政、宪法、赔偿等面向。其根本基础在还原历史真相。评议者
- 莱蒙托夫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作家、诗人。被视为普希金的后继者。父亲尤里·彼得罗
- 标签标签效应是教育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名词。标签效应是一个自然人、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给别人贴上标签之后所产生的效应,包括强化、自我认同、刻板印象。例如把中国制造的
- 凯瑟琳·西贝利厄斯凯瑟琳·西贝利厄斯 (Kathleen Sebelius,1948年5月15日-),是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曾担任堪萨斯州第44任州长(2003年1月13日-2009年4月28日)、第21任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2009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