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力加速度
✍ dations ◷ 2025-08-21 15:15:26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一个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的情况下所具有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会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与一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的距离为r时,质量所受的重力大小为:其中G为重力常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重力加速度为g
{displaystyle g}
的单位是加速度的单位,而不是力的单位。在地球表面附近,一质点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g
{displaystyle g}
与它的重力加速度
a
{displaystyle a}
稍微不同,一个质点的重量
m
g
{displaystyle mg}
与它所受的重力(地球万有引力)也不同,原因是地球会自转。若考虑地球自转,则:其中
m
g
{displaystyle mg}
为测量到的重量、
m
a
{displaystyle ma}
为重力的大小、
m
{displaystyle m}
为质量、
R
ω
2
{displaystyle Romega ^{2}}
为向心加速度可以得到:其中,
g
{displaystyle g}
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a
{displaystyle a}
为重力加速度、
R
ω
2
{displaystyle Romega ^{2}}
为向心加速度注意以上式子中的减法为矢量相减。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际上是小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也略有区别,在赤道上则相差最多,但由于地球的半径与自转周期的关系,两者大约只相差0.034m/s²,因此在日常使用的计算上,重量与重力之间的差异通常可以忽略,但若做为精密飞行器的计算,则需要考虑进去。地表附近的所有物体下降的加速度都介于9.78 m/s²和9.83 m/s²之间,差别是取决于纬度等因素(赤道最少,南北极最大),标准重力加速度是9.80665 m/s²(为方便计算,一般使用9.81 m/s²、9.8 m/s²或10 m/s²)。根据地球参考椭球,可以导出在地理纬度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海拔高度
h
{displaystyle h}
的重力加速度近似值:其中
g
0
≈
9.78046
m
/
s
2
{displaystyle g_{0}approx 9.78046 m/s^{2}}
为赤道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有的书会给出稍微不同的表达式:其中
h
=
0
{displaystyle h=0}
表示在海平面上。对重力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下式计算不同高度的重力:其中
R
0
≈
6371
km
{displaystyle R_{0}approx 6371operatorname {km} }
是地球的平均半径。
相关
- 哈尔基斯哈尔基斯(英语:Chalcis;现代希腊语:Χαλκίδα ;古希腊语:Χαλκίς, -ίδος),希腊优卑亚岛城市,位于该岛西部,与希腊大陆隔尤里普斯海峡。哈尔基斯为该岛主要城镇,埃维亚州
- 二氧化铅二氧化铅或过氧化铅,化学式PbO2,常温时为棕色结晶或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有强氧化性。二氧化铅可由四氧化三铅与硝酸作用而得。反应式:二氧化铅受热分解:由于6s2惰性电子对效应,二氧
- 性成熟性成熟是指一生物体可以繁殖的年龄或阶段,以人类而言,身体己性成熟,心理和生理由儿童转到成人的时期,称为青春期。人类女性的性成熟会以每月固定的月经为准,男性的性成熟则是以第
- 卢·贾里格亨利·路易斯·贾里格(英语:Henry Louis Gehrig,1903年6月19日-1941年6月2日)是美国职棒大联盟史上最伟大的一垒手,职棒生涯都效力于纽约洋基。贾里格生涯以稳定性高、不易受伤著
- 弩箭子甙弩箭子甙(英文名Antiarin)是由见血封喉树(Antiaris toxicaria)产生的一种强心苷。有两种结构形式,α-弩箭子甙和β-弩箭子甙。β-弩箭子甙,由见血封喉树产生的强心苷,不仅用于医疗
-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发明欲侦测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但现已失传。据传当年的候风地动仪毁于东汉战火。现在展览的各种候风地动仪,是由各国考古学家,根据古书中的描
- 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PP. XXIII,1881年11月25日-1963年6月3日),原名安杰洛·若瑟·龙嘉利(意大利语:Angelo Giuseppe Roncalli);于1958年10月8日至1963年6月3日
- 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Pol I)是最早发现的一种DNA聚合酶(也是最早发现的聚合酶),于1956年由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被 Kornberg 发现具有在体外
- 尘暴尘暴,可能指:
- 温州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是1928年在开封成立的河南大学医科,后改名河南大学医学院。1952年从河南大学独立,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57年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