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简称IPhO)是中学生角逐的物理竞赛,作为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种,国际物理奥林匹克每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于1967年在波兰华沙举行。
每国一个代表队,由5名学生选手和2位领队组成,观察员也可随队。学生将会将个人进行比赛,解答理论及实验性问题。学生表现成绩优异,可获得金、银、铜牌或证书。
早期赛事参赛加国都是中欧国家。获邀参与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罗马尼亚(当中包括主办国波兰)每队有三名中学生及一名导师。第一届学生需要解答四条理论及一条实验问题。
第二届物理奥林匹克由Rezső Kunfalvi举行,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八个国家参与角逐。东德、苏联及南斯拉夫参与比赛。队中都是有三名中学生及一名导师。在第二届举办前举行一场淘汰赛。
第三届由Rostislav Kostial教授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举行。该届有五名中学生及两名导师
第四届在1970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每个国家派出六名学生及两名领队。此届比赛作出了少许改动。
自第五届1971年在保加利亚索菲亚举行,每队有五名学生及两名领队。1978年及1980年没有举办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因为西方国家参赛的影响。西德是第一个参加此比赛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东方国家取消1980年及1982年比赛。1982年以后,西方国家可以自由参赛。现在每年均会决定举行的场地,每个国家需要在三年内不能举行两次比赛。
理论测验最少五小时及回答三条问题。大多数问题都多于一个部分。问题包括一条或两条实验题,需要五小时完成。
比赛最少举行两天。第一天是回答定理问题(三个问题至少分布在四个领域均在中学教授过,总分30分)。 另一天是解答实验性的问题(一个或两个问题,总分20分)。这两天之间比赛会有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两个部分时间均为五小时。队伍包括一般的专业中学生(并非大学)。一般来说队伍有五名学生及一名领队,一名副领队)。
拿到奥林匹克奖牌以及荣誉纪录是根据以下规则而定:获得金牌的条件是成绩最好的8%参加者。获得银牌的条件是成绩最好的25%(减去金牌得主)参加者。获得铜牌的条件是成绩最好的50%(减去金银牌得主)参加者。而最好的67%(减去金银铜牌得主)的参加者可获得奖章。而所有参加者可获得参加证。最高者的组合可获得特别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