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赫哲语
✍ dations ◷ 2025-07-04 00:16:15 #赫哲语
赫哲语(Нанай、Нанайэ)又称那乃语(Nanai)、赫真语(Hezhen)或戈尔德语(Gold),是赫哲族(在俄罗斯称为那乃族)的民族通用语言。通行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赫哲族族内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称,可分为“na nio”、“na bəi”、“na nai”三部。这三个自称的意思是“本地人”(直译“这里人”),其中“人”字的说法存在差别。“na nio”、“na bəi”二部多数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松花江上游地带,统称为奇勒恩人“ki lən”,说奇勒恩语(亦可定为赫哲语奇勒恩方言),另有极少数居于俄罗斯境内。“na nai”一部多数聚居于俄罗斯境内,少数居住于中国黑龙江省,他们统称赫哲人“χə d͡ʑən”。汉语中统称三部为“赫哲族”。俄语中将包括“na nio”、“na bəi”二部在内的全部赫哲族统称为那乃族。语言方面,早期中国境内的赫哲语实际多为“na nio”、“na bəi”二部的奇勒恩语,少数使用“na nai”一部的赫哲语。但因为清朝时期的针对包括赫哲族在内的索伦人的满化政策,以及后来民族内部不同程度的汉化,致使居于偏南的“na nio”、“na bəi”二部的奇勒恩人绝大多数失去民族语言,而偏北毗邻俄罗斯的“na nai”一部赫哲人还有相对多数人使用民族语言,所以中国境内采用“赫哲族”、“赫哲语”来统称奇勒恩人和赫哲人的民族和语言。俄罗斯境内赫哲族多数属于“na nai”一部的赫哲人,所以俄罗斯使用“那乃族”、“那乃语”来统称境内的赫哲人和奇勒恩人及其语言。从20世纪中叶起,中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族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汉化和俄化,赫哲语在族内的母语地位被汉语和俄语代替,赫哲语面临濒危。在黑省除了约十数名50岁以上的族人尚能操赫哲语外,该族共1400余人已转用汉语。赫哲语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南通古斯语支东南通古斯亚语支赫哲诸语言的一个语言。赫哲诸语言还包括奇勒恩语、奥罗克语和乌尔奇语。另外赫哲语和南通古斯语支的其他语言(奥罗奇语、乌德语、满语、锡伯语、女真语)有近亲关系。1920年代起,在俄罗斯远东地区Valentin Avrorin等语言学家以西里尔字母书写赫哲语。
相关
- 斯塔提乌斯斯塔提乌斯(英语:Statius),(45年-96年)。古罗马著名的诗人之一,出生于那不勒斯,其父即凭借诗歌而闻名于世。他曾创作了大量反映古希腊神话的相关史诗作品而在古罗马闻名遐迩,他的作品
- 西帝国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分后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从而开始有的东西两部的概念,位处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后分裂的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则成为东
- 美国法院美国法院(courts of the United States;List of courts of the United States)由美国联邦法院与各州或领地的州法院两系统所组成。美国的联邦法院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部门所
- Cercozoa丝足虫门是一类原生动物,属于有孔虫界. 也有人主张丝足虫独立为一界.丝足虫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丝状伪足摄食,没有真实的胞口。
- 宇宙膨胀宇宙加速膨胀是宇宙的膨胀速度越来越快的现象。以天文学术语来说,就是宇宙标度因子 a ( t ) {\displays
- 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简称退辅会、辅导会)为中华民国专门处理退伍军人五大事项(就业、就学、就医、就养与服务照顾等)的机关。退辅会在台湾各地的所属机关有15所荣民医院(包
- 泰格马克马克斯·埃里克·泰格马克(英语:Max Erik Tegmark,1967年5月5日-),宇宙学家,拥有美国与瑞典双重国籍。他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基础问题研究所(英语:Foundational Questions Institu
- 黑蝇属蚋(学名:Simuliidae),也称黑蝇,双翅目下蚋科昆虫的总称,当中包括了超过1800种已知的物种(11种已绝种)。大部分的物种均分类到蚋属。与其同类蚊一样,大部分的蚋均透过吸取动物的血液
- 迷你卫星小型卫星,或小卫星,是质量和大小较小的人造卫星,质量一般小于500千克(1100磅)。尽管这种类型的卫星可被通称为“小型卫星”,但对这一范畴中不同种类的划分通常视其质量而定。研发
- 卤化银卤化银:卤素(氟、氯、溴、碘等)与银元素形成的盐(氟化银、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等)因为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而被统称为卤化银。由于其高感光性,氯化银和溴化银大量用于摄影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