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46号潜艇

✍ dations ◷ 2025-10-29 06:46:36 #UB-46号潜艇

陛下之UB-46号艇(德语:SM UB 46)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自1915年9月4日开始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其全长36.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272吨和305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两具50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英语:Deck gun)。完工后的艇体被拆解成若干部分并通过铁路运输至奥匈帝国港口普拉进行重新组装,并于1916年5月底在当地下水,至6月上旬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

UB-46号曾先后被部署至普拉区舰队和君士坦丁堡半区舰队(英语:Constantinople Flotilla)服役,并参与了地中海潜艇战(英语: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I)。在六个月役期的五次巡逻中,该艇累计击沉了4艘协约国商船,容积总吨为8099吨。1916年12月初,UB-46号在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北入口附近触雷沉没,艇内20名官兵全数阵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U艇战(英语:U-boat campaign)形势的发展,UB-I型潜艇排水量过小、适航性不佳、推进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愈发凸显。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它们只有单个螺旋桨轴和发动机组合,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潜艇就会几乎完全失效。为了纠正相关缺陷,潜艇监察局于1915年4月研发了UB-I型潜艇的放大版——UB-II型。UB-II型艇采用了双桨双发配置(每个发动机驱动一根轴),同时也提高了潜艇的航速。新的设计还包括续航能力更强的蓄电池、更大的鱼雷发射管和甲板炮(英语:Deck gun)。作为UB-II型艇的一分子,UB-46号还可以携带两倍于UB-I型的鱼雷载荷,以及将近十倍的燃料。为了适应所有这些变化,其艇体更大,而且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均是UB-I型艇的两倍以上。

UB-46号是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的UB-II型第二批次(UB-42至UB-47号)五号艇,由德国国家海军办公室于1915年7月31日订购。其全长36.90米,舷宽4.37米。艇体采用单壳体加鞍形水柜(英语:Saddle tank (submarine))构造,浮起时的吃水深度为3.6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272吨和305吨。主机为两台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六缸四冲程270匹公制马力(20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280匹公制马力(210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8.82节(16.33千米每小时),水下6.22节(11.52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5节航速续航6,940海里(12,850千米),或以5节(9.3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千米)而无需充电。蓄电池被放置在中央潜柜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发动机安装。其最大潜水深度为50米,潜没需时为30-45秒。

UB-46号的主武器为两具500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采用层叠式布局,以实现可以创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设计;鱼雷携带量为4枚,威力亦显著提高。辅助武器是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潜望镜,并配备了1根两段式可伸缩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调整。其标准船员编制为2名军官加21名水兵。

UB-46号自1915年9月4日开始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由于舷宽突破了铁路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大多数UB-II型艇都是在竣工后独力驶往作战港口,但作为在建造中即被指派至地中海服役的六艘姊妹艇之一,UB-46号仍然是通过铁路运往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普拉。解决办法是将艇体纵向剖开,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部分后,再通过铁路平车装运。威悉船厂的工人会在普拉重新组装该艇,UB-46号于1916年5月31日在当地下水。

1916年6月12日,UB-46号在经验丰富的艇长、时年30岁的海军中尉凯撒·鲍尔的指挥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作为鲍尔指挥的第三艘U艇,它随即被编入普拉区舰队。尽管区舰队的基地设于奥匈帝国的军港普拉,但其下属潜艇却主要在更南端、更靠近地中海的卡塔罗基地执行任务。它们通常只会返回普拉进行维修。在执掌UB-46号一个月后,鲍尔获晋升为海军上尉。

8月2日,鲍尔率领UB-46号取得首个战功,日本轮船小雏丸()在距离目的地塞得港不远的亚历山大港附近被击沉。一周后,UB-46号又击沉了从埃及返回亚得里亚海的希腊帆船巴西琉斯号()。10月2日,鲍尔发射鱼雷击沉了正向萨洛尼卡运送干草的亨茨法尔号(),并俘虏了船长。这艘容积总吨为4331吨的英国轮船是 UB-46号所击沉的最大型船只。

在同盟国占领罗马尼亚南部之后(参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罗马尼亚),德意志帝国海军便有足够的燃油供部署至黑海的潜艇使用。为此,UB-46号及其普拉区舰队的三艘姊妹艇奉命前往君士坦丁堡,沿途必须穿越协约国已在1916年中期布设了大量水雷的达达尼尔海峡。UB-46号于10月7日加入君士坦丁堡半区舰队(英语:Constantinople Flotilla)。

德国潜艇在黑海所获的成就甚微,从1916年8月至年底仅击沉六艘船,而UB-46号更是仅占其中的一艘。11月7日,UB-46号在克里米亚的达干库特角(英语:Tarkhankut Peninsula)以北将116总吨的俄国帆船梅勒妮号()送入海底。梅勒妮号也成为UB-46号的最后一个受害者。至12月初,UB-46号已进驻保加利亚的瓦尔纳海军基地。

1916年12月7日,当UB-46号执行第五次巡逻期间,在土耳其村庄阿克皮纳尔海岸对开300米处、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西北约30千米处不慎触雷沉没。艇内20名官兵全数阵亡。艇身一段16米长的残骸——包括鱼雷舱和蓄电池舱的前部,于1993年在当地人的一次采煤作业期间被寻获,并由土耳其海军(英语:Turkish Naval Forces)打捞上岸;潜艇的其余部分则不知所踪。它随即被陈列在伊斯坦布尔海军博物馆(英语:Istanbul Naval Museum)的一个户外展区。自2008年起,UB-46号的残骸被转移至恰纳卡莱的达达尼尔海军博物馆保存,该艇的遗存件正在那里展出至今。

相关

  • 吴守礼吴守礼(1909年3月17日-2005年10月14日),字从宜,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州台南市,语言学家,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和台湾话,亦擅长华语。吴守礼出生在台南市,在彰化和台中长大。台中州立第一中学
  • 河鼓二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天鹰座α”(α Aql/Altair),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在日文中称作“彦星”。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 政治压迫受害者纪念碑 (圣彼得堡)政治压迫受害者纪念碑(Памятник же́ртвам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репре́ссий)原名形而上学狮身人(Метафизические сфинкс
  • 帕特里克·特劳顿帕特里克·特劳顿(Patrick George Troughton,1920年3月25日-1987年3月28日)是一位英格兰演员,知名于在幻想、科幻、恐怖电影中的演出,尤其是从1966年到1969年(于1973年、1983年、19
  • 密室之不可告人《密室之不可告人》(英语:),中国大陆悬疑惊悚片,导演张番番,主演苏有朋、吴佩慈、胡明、袁成杰、杜俊泽、史光辉。其续集是《密室之不可靠岸》。该片讲述一宗在别墅的离奇案件。
  • 诺桑觉寺《诺桑觉寺》(英语:),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1817年出版。根据卡桑德拉·奥斯丁的回忆录,简·奥斯丁于1798年到1799年间就已经完成了这部作品(当时的书名是《苏珊》),1803年
  • 约翰·麦克杜格尔约翰·麦克杜格尔(John McDougall,1818年-1866年3月30日),美国政治家,独立民主党人,曾任首任加利福尼亚州副州长(1849年-1851年)和第二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851年-1852年)。
  • 东兴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学名:)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西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克拉韦尔高原坐标:63°27′S 57°47′W / 63.450°S 57.783°W / -63.450; -57.783拉克拉韦尔高原(英语:Laclavère Plateau)是南极洲的高原,座标,位于葛拉汉地的特里尼蒂半岛,处于施密特半岛南
  • 2011年国际足联U-20世界杯2011年国际足联U-20世界杯是由FIFA于2011年7月29日至8月20日在哥伦比亚举办的足球赛事。 哥伦比亚 巴西 尼日利亚 葡萄牙 阿根廷 西班牙 哥斯达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