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

✍ dations ◷ 2025-11-10 07:37:17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

传统华夏人民尤其北方,冬季的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其妙漫长。当时人民为捱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而在宋元时期开始,数九娱乐流传中国南北各地,与此也产生了“消寒图”,亦即九九消寒图。

传统华夏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因此中国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且须成完整语句(例子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幸保幽姿珍重春風面”、“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均为繁体字),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此外另有涂圆版和染梅版的九九消寒图,分别以八十一个圆形和八十一朵梅花代替八十一笔划。

填充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由于数九期间历时整整八十一天并且经历从仲冬到孟春的季节变化,每天的天气各不相同,因而九九消寒图色彩斑斓,颇为悦目。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纵三格横三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纵三圆横三圆),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有直排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迷其寒燠之候。”

此外还有的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一枝寒梅,该枝上绘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含九块花瓣(生物学上本应只含五块)。一朵梅花对应一九,一辫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块梅花花瓣,称为“日染一辫,辫后而九九出”。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辫八十有一,日染一辫,辫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还有其他各种形式,例如:

……等等。

九九消寒图不仅仅是一项冬季民俗,同时也是一份简单的气象记录暨计时日历,亦是优美的装备品,发展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而文字消寒皆为春景暖和、万物生动之意涵,使一笔一画消去寒酷、迎来春暖。

相关

  • 挑战者深渊挑战者深渊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深约11,000米,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的地方。该深度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100倍。人类使用深海载人潜水器(英语:Deep-sub
  • 电子鼻电子鼻是一种用于检测气味的设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电子技术和商业的角度来看,“电子传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所谓“电子传感”是指使用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系统再现人类感
  • 廖正豪廖正豪(1946年3月30日-),台湾政治人物及法学家,中华民国台湾嘉义县人。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曾任台湾省政府官员、行政院副秘书长、中华民国法务部部长。胞兄是廖正雄,曾任六
  • 2019冠状病毒病安徽省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安徽省疫情,介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发生的情况。2020年1月21日,安徽省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8日,安徽省本地确诊数量清零,直至4月
  • a Boy〜一直无法忘怀〜黄金(日本唱片协会)当周排行第2名(ORICON)《a Boy〜一直无法忘怀〜》,是日本乐团GLAY的第10张单曲。
  • 豪特万区豪特万区(匈牙利语:Hatvani járás),是匈牙利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北部,由赫维什州负责管辖,首府设于豪特万,面积352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51,24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6人。
  • 松村雄基松村 雄基(まつむら ゆうき、本名:松村 宪幸<まつむら のりゆき>、1963年11月7日 - ),日本演员。隶属All stars・company(オールスターズ・カンパニー)旗下。身高178cm、体重63kg
  • 林投姐 (1988年电影)《林投姐》(英语:)为1988年由丁善玺执导的电影作品。改编自台湾民间广传清代台湾四大奇案之一的林投姐一传说。相较于较为民间流传中较常见的望夫版本及负心汉版本,此电影版将女
  • 周翊 (天文学家)周翊(Yi Chou,1965-)是一位台湾天文学家,现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并曾担任该所所长。主要研究是在高能天文学方面。周翊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和国立清华大
  • 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车比赛-男子12小时赛在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车比赛中,男子12小时赛是五项赛道自行车赛事之一,这场比赛亦是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一场进行的比赛,于4 月 13 日凌晨五时举行,由来自四个国家的七名自行车手参赛,于当日下午五时结束,参赛选手需要在赛道限时12小时内,行驶最长距离的车手为金牌得主。 该场赛事由奥地利的阿道夫·施马尔(Adolf Schmal)赢得,这是该国第一面获得的自行车奥运会金牌,直至125年后的安娜·基森霍佛在2020年东京奥运女子公路赛获胜。男子12小时赛是目前夏季奥运会第一场亦唯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