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果效应(Brazil nut effect)是指如果把两种颗粒的混合物置于容器中,然后由外部施加振荡,体积比较大的颗粒会上升到表层,而较小的颗粒会沉降到底部。关于这种古老的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至今仍众说纷纭。巴西果效应得名于欧洲的一种早餐木斯里,木斯里是用干水果和燕麦混合制成的。在食用时,最先从这种食品里倒出来的一定是个头最大的巴西果。1998年又发现了与之相反的反巴西果效应,即体积大的颗粒下沉而体积小的颗粒上升。巴西果效应和反巴西果效应已经成为颗粒物理学中一类非常热门的话题。这类现象的一个现实重要性在于,在很多工业活动中(如制药,运输等行业)颗粒混合和分离总是要考虑的问题。
首页 >
巴西果效应
✍ dations ◷ 2025-08-17 16:43:55 #凝聚体物理学
相关
- 家族性肾淀粉样变家族性肾淀粉样变(Familial renal amyloidosis、或称"家族性内脏淀粉样变性病"(familial visceral amyloidosis),或"遗传性淀粉样肾病"(hereditary amyloid nephropathy))为原
- eIF1eIF1(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1,真核起始因子1)是一种参与真核翻译起始的重要的蛋白质。eIF1在起始密码子AUG的识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能使起始密码子的识别具有很高的保
- 生育能力测试生育能力测试(Fertility testing)是评估生育能力的程序,也用来确认女性容易受孕的期间(即危险期)。生育能力和整体的健康有关,而性感染疾病也会影响生育能力。健康的女性自青春期
- 酒石酸氢钾酒石酸氢钾(化学式:KC4H5O6)是酒石酸钾的酸式盐。通常为无色至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性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不溶于乙醇、乙酸,易溶于无机酸;是酿葡萄酒时的副产品,食品工业
- 哌迷清双氟苯丁哌啶苯并咪唑酮(Pimozide;哌迷清;匹莫齐特;商标名 Orap)是二苯丁基哌啶(英语:Diphenylbutylpiperidine)类的抗精神病药药品。它于1963年由杨森制药公司(英语:Janssen Pharmace
- span class=nowrapIrClsub4/sub/span四氯化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rCl4,为水溶性的暗褐色无定形固体。四氯化铱的结构未得到准确表征,分子中会含有少量水和氯铱(IV)酸。它用于制备催化剂,如Henbest催化剂,可用
- 泛滥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威胁沿河、湖滨、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洪灾是因自然降水过量或排水不及时
- 阿普卡阿普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科里亚克族的九个分支之一,其语言为科里亚克语的一种方言。在苏联成立之前他们被认为是独立的民族,之后才画入科里亚克族,他们主要生活在科里亚克自治区
- YKKYKK株式会社(英语:YKK Corporation、日语:YKK株式会社),公司名称之由来为旧社名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日文缩写(),总公司设立在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为日本大型制造商,另设有建材事业部YKK
- 赛义德·艾哈默德·汗赛义德·艾哈默德·汗(英语:Syed Ahmad bin Muttaqi Khan,也作赛义德·艾哈迈德·汗,1817年10月-1898年3月27日),通常称呼为“赛义德先生”,是印度穆斯林(英语:Indian Muslim)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