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夷坚志
✍ dations ◷ 2025-02-23 22:34:50 #夷坚志
《夷坚志》是宋朝著名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南宋洪迈撰,原书420卷,今存不及半。《夷坚志》始刊于绍兴末年(1162年),停笔于嘉泰二年壬戊(1202年),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而志之”之意,记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闻趣事,内容涉及三教九流、宗教信仰、诸子百家,搜罗广泛,卷帙浩瀚,有不少话本和戏曲都取材于《夷坚志》故事,如〈冯玉梅团圆〉取材于〈徐信妻〉,仅凌濛初即取材三十余篇,占《二拍》篇幅一半。《夷坚志》原书凡420卷,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乙志序》中说:“《夷坚初志》成,士大夫或传之,今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盖家有其书。”但随编随印,加之卷帙浩繁,全帙的刻本极少。后世多以涵芬楼版二百零六卷为通行本,分初志、支志及三志,外加补遗。后人对《夷坚志》褒贬不一。沈屺瞻说:“第观其书,滉漾恣纵,瑰奇绝特,可喜可愕,可信可证,有足扩耳目闻见之所不及而供学士文人之搜寻摭拾者,又宁可与稗官野乘同日语哉。”陆心源说:“虽其所载颇予传记相似,饰说剽窃,借与谈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于文思隽永,层出不穷,实非后人所及。自甲志至四甲,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赵与时《宾退录》节录其文,堆挹甚至,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说之渊海也。”鲁迅说:“偏重事状,少所铺叙”,不脱六朝志怪“粗陈梗概”的传统。甚至是漫抄旧书,一昧贪多,有人取《太平广记》中之事“改鼠首尾,别以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洪迈也都收入。陈栎勤《有堂随录》则谓洪氏"欲修国史,借此练习其笔”。周密批评他“贪多务得,不免妄诞。”《夷坚志》于宋代已有散佚,元代亡佚近半。《宋史·艺文志》只录甲乙丙六十卷,丁戊己庚八十卷。元人沈天佑曾刻印《夷坚初志》甲乙丙丁四志共八十卷,仅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另外叶祖荣选编的《分类夷坚志》今存五十一卷。可见《夷坚志》散佚之严重。现存传本以上海涵芬楼编印张元济校勘的《新校辑补夷坚志》二百零六卷最全,但初志、支志、三志加补遗仅约为原书之半。后来《永乐大典》等书中又辑出佚文二十六则。《夷坚志》大量的记载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几乎包含了中医药文化的各个层面。元好问著有《续夷坚志》。元代有无名氏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相关
- 腿肿外周性水肿(peripheral edema)属于组织的肿胀(Swelling (medical)),由于流体的积聚及引力的作用、水肿通常发生在下肢。外周性水肿产生的条件通常与老化有关,但也可以由其它的情
- 马勃马勃(Puffball)是一类担子菌门的真菌通称,一般为球形,未成熟前是白色,成熟后为褐色,内部为粉末状。可入中药,用于止血。以前的分类法将马勃统一列为一个腹菌纲(Gasteromycetes)或腹
- 西伯利亚坐标:60°0′N 105°0′E / 60.000°N 105.000°E / 60.000; 105.000地理上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罗马化:Sibir)是乌拉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
- 塔崩塔崩(Tabun),或作GA(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的物质。它是清澈无色无味的液体,有轻微水果香味。由于它会严重地影响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
- 环杓肌环杓肌(cricoarytenoid muscles)是连接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之间的肌肉。而其中之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外环杓肌),与杓间肌均属于喉内肌群。后环杓肌及侧环杓肌(外环杓肌)更具体地
- 白色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就依照白色科学的定义而将参数值常定义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
- 乙锭溴化乙锭(缩写EtBr,EB)是一种核酸染料,常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用于核酸染色。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未与核酸结合的溴化乙锭可被激发出橙红色萤光,在与DNA或双股RNA结合时,萤光强度会增强
- 李邦河李邦河(1942年-),浙江温州乐清市人,知名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拓扑、低维拓扑的量子不变量、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等领域的研究。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现为中科院数
- 郭爱克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中国辽宁沈阳人,中国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1979年获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
- 本体本体(英语:Noumenon,发音: /ˈnuːmɛˌnɒn/),哲学名词,意指不必用感官就能够知识到的物体,或事件。它与现象是两个相对的名词,是形而上学中重要的议题。研究本体的学问,称为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