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夷坚志
✍ dations ◷ 2025-04-03 13:22:53 #夷坚志
《夷坚志》是宋朝著名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南宋洪迈撰,原书420卷,今存不及半。《夷坚志》始刊于绍兴末年(1162年),停笔于嘉泰二年壬戊(1202年),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而志之”之意,记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闻趣事,内容涉及三教九流、宗教信仰、诸子百家,搜罗广泛,卷帙浩瀚,有不少话本和戏曲都取材于《夷坚志》故事,如〈冯玉梅团圆〉取材于〈徐信妻〉,仅凌濛初即取材三十余篇,占《二拍》篇幅一半。《夷坚志》原书凡420卷,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乙志序》中说:“《夷坚初志》成,士大夫或传之,今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盖家有其书。”但随编随印,加之卷帙浩繁,全帙的刻本极少。后世多以涵芬楼版二百零六卷为通行本,分初志、支志及三志,外加补遗。后人对《夷坚志》褒贬不一。沈屺瞻说:“第观其书,滉漾恣纵,瑰奇绝特,可喜可愕,可信可证,有足扩耳目闻见之所不及而供学士文人之搜寻摭拾者,又宁可与稗官野乘同日语哉。”陆心源说:“虽其所载颇予传记相似,饰说剽窃,借与谈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于文思隽永,层出不穷,实非后人所及。自甲志至四甲,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赵与时《宾退录》节录其文,堆挹甚至,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说之渊海也。”鲁迅说:“偏重事状,少所铺叙”,不脱六朝志怪“粗陈梗概”的传统。甚至是漫抄旧书,一昧贪多,有人取《太平广记》中之事“改鼠首尾,别以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洪迈也都收入。陈栎勤《有堂随录》则谓洪氏"欲修国史,借此练习其笔”。周密批评他“贪多务得,不免妄诞。”《夷坚志》于宋代已有散佚,元代亡佚近半。《宋史·艺文志》只录甲乙丙六十卷,丁戊己庚八十卷。元人沈天佑曾刻印《夷坚初志》甲乙丙丁四志共八十卷,仅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另外叶祖荣选编的《分类夷坚志》今存五十一卷。可见《夷坚志》散佚之严重。现存传本以上海涵芬楼编印张元济校勘的《新校辑补夷坚志》二百零六卷最全,但初志、支志、三志加补遗仅约为原书之半。后来《永乐大典》等书中又辑出佚文二十六则。《夷坚志》大量的记载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几乎包含了中医药文化的各个层面。元好问著有《续夷坚志》。元代有无名氏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相关
- 半干旱地区半干旱气候,又称草原气候,是降水量低于潜在的蒸散量,但又不像干旱气候那么极端的一种气候类型。柯本气候分类法提供的更精确定义是生态特征在沙漠气候和潮湿气候之间的气候。本
- 墨角藻糖墨角藻糖(英文:Fuculose),即6-脱氧-L-塔格糖,是一种脱氧的己酮糖。它与核糖、半乳糖、甘露糖、胺基葡萄糖同为禽流感病毒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
- 頁页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一个(九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中文中,页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六划,原本的字则作为附形部首。页部只以右
- in situIn situ是一个拉丁文词组,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在原本位置”,于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用法,包括航天学、考古学、建筑学、生物学、法律、文学、天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
- 生活质素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上达到越高层的人可以视同生活质量越高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需求(社会承认需求)社交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身体基本需求)生活质量(Quality of L
- 东洋海域东洋,或称东瀛,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东方的海洋”,在现代中文主要做为日本的别称,但在其他汉字文化圈语言则有不同的用法。在现代中文,“东洋”一词主要表示“日本”,偶尔也用于表示
- 阿塞拜疆总理阿塞拜疆总理(Prime Minister of Azerbaijan) 阿塞拜疆的政府首脑。
- 蕃薯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甘薯、红薯、红苕、白薯,中国农业部系统称之为甘薯,中国食品工业称之为红薯)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种,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
- 对象对象(Object),可能指
- 捕食者捕食(英语:Predation,或称猎食或掠食)是生态学中一种生物互动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捕食者会捕食其他的生命,而这些被捕食者则称为猎物。在进食或行动的过程里,捕食者不一定会杀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