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霍桑

✍ dations ◷ 2025-05-20 03:10:25 #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19世纪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品《红字》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他的曾曾祖父约翰·霍桑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福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之后,他开始尝试把自己在博多因学院的经验写成小说,这就是长篇小说《范肖》,于1828年不署名发表,但是没有引起注意。霍桑将没有卖出去的小说全部付之一炬。1836年霍桑在海关任职。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教长的黑纱〉一篇最为人称道。1841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1842年7月9日他结婚,婚姻非常美满。两人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村老牧师住宅居住三年,期间霍桑完成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年)。其中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很受欢迎。1846年霍桑又到海关任职。他从阿莫士·奥尔柯特那里买下了康科德的wayside,并住在那里。他的邻居是作家爱默生、梭罗等人。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终于在1850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当年霍桑在野餐中偶然遇到了居住在附近的梅尔维尔并成为好友。梅尔维尔对霍桑的《古宅青苔》很是赞扬,并且在给霍桑的信里提到了自己的小说《白鲸》的写作。爱伦·坡也对《重讲一遍的故事》和《古宅青苔》非常感兴趣,写了很多评论。《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1853年皮尔斯就任美国总统后,霍桑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皮尔斯离任,霍桑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年霍桑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坚持写作。南北战争爆发后的1862年,霍桑为了获得第一手情况,在出版家威廉·提克瑙的陪同下到华盛顿旅行,见到了林肯总统和很多高层人物,写成了《关于战争问题》,其中的反战态度遭到各界的批评。回到康科德之后,霍桑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仍坚持和老友皮尔斯出外旅行。1864年5月19日霍桑与皮尔斯结伴旅游途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去世。葬于康科德的睡谷墓地。

相关

  • 李森科主义李森科主义(俄语:Лысе́нковщина)指的是在苏联科学家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及其追随者主导之下对基因学和农业科学的政治控制。李森科是苏联农业科学联合会
  • 卡尔·萨根卡尔·爱德华·萨根(英语: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
  • 发型发型指头发的修剪、整形,或戴上装饰品所整理的头发型式。通常为了审美、宗教、社交、职业或显示社会地位的原因,人类会对头发进行修剪和设计,达到不同的样式,而令到有不同的视觉
  • 美丽奈茨美丽奈茨(Merneith)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第一王朝摄政。哲尔死后,她曾摄政。她的陵墓已在阿比多斯被发现,是按照国王规格建造的。
  • 白洞在广义相对论中,白洞(英语:White hole)是一种理论推测出来的时空区域,物质与光线无法进入这个区域中,但是可以从这个区域中向外出现。白洞的性质与黑洞相反,光与物质可以进入黑洞中
  • 蝙蝠蝇科蝙蝠蝇科,或称蛛蝇,是双翅目有瓣亚组昆虫下的一科。该科物种缺乏复眼、身体扁平、无翅,六足向后折叠,头部藏在胸部背面的沟槽中,形似蜘蛛,外表与多数善于飞行、复眼发达的同目成员
  • 社会工程学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工程学指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合法交流,来使其心理受到影响,做出某些动作或者是透露一些机密信息的方式。这通常被认为是欺诈他人以收集信息、行骗和入侵计算机系
  • 南开校友总会南开校友总会,前身是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1919年12月,校友周恩来主持建立了“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并任办事人,是南开第一位校友工作者。1925年,校长张伯苓提出组织“出校同学会
  • 侯文咏侯文咏(1962年6月9日-),台湾作家、医师,出生于台南市新营区,父亲是台南市新营区人,母亲是嘉义县东石乡人。拥有内科、麻醉科专科医师资格,曾任台大医院和万芳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及台
  • 约翰·哈特约翰·哈特(John Hart,196510月2日出生),是一位美国惊悚小说作家。他的作品背景设在北卡罗莱纳,也是他出生和成长之地。哈特曾经两次获爱伦·坡奖,分别是2008年度的《顺流而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