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

✍ dations ◷ 2024-12-22 19:30:35 #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倦)症候群(英语: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又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脊髓炎是有争议的,另一种说法为可能是由于心理焦虑引起,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的身体症状) 。为一种身体出现慢性的持续性疲劳症状的病症而无法恢复,诊断的定义是发生期间达连续6个月以上,且排除已知的疲劳原因后的不明原因的疲劳感觉或身体不适。目前这类疾病的危险因子仍认识不多,在病因或病理学成因上也仍不明,在过去曾认为是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但是科学证据力仍不足以支持这样的论点。绝大部分的患者都与工作紧张与压力过大,以及长期生活作息不正常等有关;若长期任由身心疲累,没有好好调养,可能会引发一些危险因子,从轻微的“疲劳”演变成严重的“过劳”。在2015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简称IOM)提出了重新定义这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并重新命名为系统性运动不耐疾病(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ease, 简称SEID).慢性疲劳症候群的病征很多元化,计有:虽然疲劳是一种在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的病征,但CFS的各种病征是多系统的,而且往往很少因为一种病症所引起而同时发生,所以是有办法分辨出来的。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引起慢性疲劳症候群的病毒,但后来证实了该病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目前医界认为慢性疲劳症候群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免疫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精神疾病等多重因子造成。过去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对环境及其它风险因素的关系仍未能达到一致的看法。慢性疲劳症候群在目前为止仍无任何化验可作为诊断。在传统中医学把有关病征归类为“虚劳”;而在西医学,它的诊断是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之定义,患者须全部符合下列2项:目前对于慢性疲劳症候群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有用之检测指标,但中西医学上,仍有许多推断认为这些疗法可能具有疗效或改善病征之效益;在西医学上,有透过补充血清素来改善病征;而在中医学,有采用复方起阳籽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体质;又或与一般情绪病一般,透过服用甘麦大枣汤来调理五脏六腑间的问题。另外,针灸与气功疗法也被认为可能具有疗效或改善病征的功用。

相关

  • 弗雷德里克·图尔特弗雷德里克·威廉·图尔特 FRS(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兰细菌学家,他在1915年发现了噬菌体。 他曾在圣托马斯医院研究医学,是布朗动物研究所(Brown In
  • 村舍村舍花园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花园,具有自然随意的设计、不失传统的材料、繁密葱郁的园艺种植以及并存的观赏与实用价值。它起源于英国,与富丽堂皇的正式花园风格不同,村舍花园更注
  • 5d1 6s22, 8, 18, 18, 9, 2蒸气压第一:538.1 kJ·mol−1 第二:1067 kJ·mol−1 第三:1850.3 kJ·mol主条目:镧的同位素镧,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La,原子序数为57。是一种柔
  • 蜂蜜酒蜂蜜酒(英文:Mead),是一种蜂蜜酿成的酒。蜂蜜中加水稀释,经过发酵生成酒精而制成。蜂蜜中含有极高的糖分,极高的渗透压使微生物难以繁殖。将蜂蜜以水稀释后,糖分的浓度下降,酵母菌能
  • 茜蒙·仙诺茜蒙·仙诺(法语:Simone Signoret,1921年3月25日-1985年9月30日),犹太人,法国电影女演员,法国第一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
  • Apicomplexa见内文顶复门(学名:Apicomplexa,亦作Apicomplexia)是原生真核生物之下一个寄生囊泡虫的门,是一个物种分类众多的大类。其中大部分含有独特的四层膜细胞器顶质体,属于色素体的一种,
  • 中国高等教育语言 - 文化 - 体育 - 节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经济 艺术 - 文学 - 舞蹈 - 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中华
  • 克拉伦代克克拉伦代克(荷兰语:Kralendijk)是荷兰海外领地博奈尔的首府,也是当地的主要港口。“克拉伦代克”意为“珊瑚礁”。该城市的当地名称为Playa。
  • 情报信息(英语:Information),又称情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
  •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通常也被称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或称《罗马规约》,该规约于1998年7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的外交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2002年7月1日生效。至2009年6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