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桐

✍ dations ◷ 2025-05-20 06:13:02 #莲叶桐属,观赏植物,肯亚植物,坦桑尼亚植物,台湾植物

莲叶桐(学名:)为莲叶桐科莲叶桐属下的一种常绿乔木。

莲叶桐原生于非洲肯亚至坦桑尼亚,以及由西印度洋至太平洋热带沿海地区。台湾亦为原生地,除分布于南部 垦丁国家公园“香蕉湾”热带海岸林外,兰屿、绿岛地区亦可发现稀少族群,为典型的“海漂林”树种之一。莲叶桐具耐风及耐盐特性,为优良海岸防风林树种。

莲叶桐外形高大,叶茂密。树高可达20米。树干色浅,常被描述为灰白色。

单叶互生,心形,状如血桐叶。全缘,光滑,无叶托。叶长约7–30 公分, 宽6–22公分。具长柄,约与叶片等长,甚至更长。掌状叶脉8-9条。

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同株且同一花序。每一花序由4片绿色小苞片包覆。花序中央一朵雌花,两侧雄花各一。花小,白色或浅黄绿色。具白色绒毛。雌、雄花基部均有橘黄色蜜腺。

雌花具特殊肉质“杯状苞”(cupule),由花梗上小苞片合生而成。杯状苞造型有利于核果海上漂浮以便种子传播。杯状苞随果实增长而膨大,如灯笼罩般将核果包覆其内。莲叶桐之英文俗称灯笼树(lantern tree)即源自于此特殊造型。

黑色核果包覆于肉质杯状苞内。杯状苞颜色随果实成熟度增加由黄绿色转为浅黄或浅红色。

莲叶桐除借助特化杯状苞以方便种子传播,根据国外记载,莲叶桐种子在马里亚纳群岛曾借由玛利安娜狐蝠往内陆传播(资料来源:维基英语版,原始资料连线已失效)。台湾亦有借由蝙蝠将种子传播至更内陆之探究。

身为海岸防风林之优良树种外,莲叶桐亦属珍稀的庭园观赏植物。除此,莲叶桐还具多从日常实用价值,如莲叶桐木材轻柔,可作为“轻木材”(balsawood)使用;树皮、种子及幼叶具轻泻作用;叶液可做脱毛剂;可制作独木舟(但需油漆否则易腐);种子常被串成项链做为饰品;油性种子可做蜡烛使用(虽然会产生很多烟雾);木材也是很好的火种,因着火容易,即使是从火石或是钢铁产生的火花。

杯状苞与其所包覆之黑色核果

叶密生,心形

叶柄长

掌状叶脉

主干通直

树皮斑驳

维基共享资源中与莲叶桐相关的分类

相关

  • 螺旋动物螺旋动物(学名:Spiralia),又称螺旋卵裂动物,是原口动物的一大分支,包括多种型态的动物门类,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等。其动物在发育的早期过程中以经典的“螺旋式”卵
  • 上升计划上升计划 (俄语:Восход,意思为“上升”或者“日出”)是一个苏联载人航天计划。上升计划是东方计划的后续,利用了东方计划被取消飞行留下的物资。上升计划的两次航天飞行
  • 菱镁矿菱镁矿(Magnesite),主要成分为碳酸镁(MgCO3)的矿物。菱镁矿的外观与白云石相似,难以区分,所以碳酸镁与碳酸亚铁混合的矿物被称为铁白云石(英语:ankerite)。这些铁白云石具有层状结构:单
  • 始反鸟始反鸟(学名Eoenantiornis)是一类真反鸟类,是反鸟亚纲内较为先进的成员中最古老的。它们生存于约1亿2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们只有一个化石,是在中国辽宁义县组发现。
  • 沟壑沟壑(英语:ravine)是一种比峡谷窄的地形,一般是溪流在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沟壑的规模一般介乎于冲沟和谷地之间。沟壑横截面一般较宽,坡度一般在20%至70%之间。沟壑中可能会有流动
  • 克勒丹克勒丹是一种传说生物,出现于毕华流的作品《桑梓荒原记》内。木妖语,意译为“会飞的恶魔”,即是五堆木妖的“虫堆”堆头追克艾海养育的异兽。双头、双翼、四足,在心农卷第一中的
  • 宫耀月宫耀月 (1844年-?),字竹楼,号镜亭,山西省代州直隶州繁峙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
  • 秋篠宫文仁亲王天皇 德仁 皇后 雅子上皇 明仁 上皇后 美智子 秋篠宫文仁亲王(日语:秋篠宮文仁親王/あきしののみや ふみひと しんのう ,1965年11月30日-),日本皇室成员。文仁亲王是上皇明仁及
  • 町人町人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社会阶层,他们主要是商人,部分人是工匠以及从事工业的工作。町人在江户幕府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下是最低的两级,但是凭着商业买卖以及独有工作技能,部分町
  • 改革者级护卫舰墨西哥:第20海军造船厂(西班牙语:Astilleros de la Secretaría de Marina)2具3联装Mk 32型水面船舰鱼雷管(装填Mark 54轻型鱼雷(英语:Mark 54 MAKO Lightweight Torpedo)) AGM-84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