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废奴运动

✍ dations ◷ 2025-08-22 11:58:57 #美国废奴运动

美国废奴运动从殖民时代一直延续到美国内战。最终,1865年《第十三修正案》通过,美国奴隶制度正式废除。

早期美国废奴运动重点是结束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在还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一些德国贵格会教徒在1688年发表了反对奴隶制的日耳曼敦贵格会请愿书,标志着美国废奴运动的开始。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福音派殖民者一直是废奴运动的中流砥柱。

从独立战争到1804年,北方各州迅速或逐步废除了奴隶制,但没有南方州这样做。立即解放黑奴在1862年成为联邦发动战争的目标,并在1865年完全实现。

福音派信徒是废奴运动中流砥柱,他们认为奴隶他人是一种罪。反对殖民地美国奴隶制的第一份声明由教友会于1688年撰写。1688年2月18日,宾夕法尼亚日耳曼敦(Germantown)的弗朗西斯·丹尼尔·帕斯托留斯(Francis Daniel Pastorius)起草了1688年日耳曼敦贵格会反对奴隶制的请愿书,并将其交给贵格会教会管理层。其目的是禁止贵格会社区内的奴隶制——在1681年至1705年间,70%的贵格会教徒拥有奴隶。虽然当时贵格会没有采取行动,但受请愿书影响,后世贵格会(1776年)和宾夕法尼亚(1780年)还是废除了奴隶制。1711年,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的贵格会季会发起第一次抗议。随后的几十年内,奴隶贸易遭到了许多贵格会领袖的反对,如本杰明·莱、约翰·伍尔曼和安东尼·贝尼泽特等。其中,贝尼泽特的影响力最大,影响了大量后世的反奴隶制活动家,包括格兰维尔·夏普、 约翰·卫斯理、本杰明·富兰克林等等。

1733年乔治亚殖民地成立后不久,奴隶制就被禁止了。殖民地的创始人詹姆士·奥格尔索普阻止了南卡罗来纳商人和土地投机者将奴隶制引入殖民地。乔治亚和南卡罗来纳之间的斗争导致英国议会在1740年至1742年间首次就奴隶制问题进行辩论。

1764年至1774年间,共有17名黑奴在马萨诸塞的法院为自己争取自由。1772年英格兰皇座法庭的《萨默塞特诉斯图尔特案》()禁止了英格兰的奴隶贸易,它虽然不适用于殖民地,但仍然鼓舞了美国废奴主义者。受此启发,波士顿律师本杰明肯特在1766年肯特在一场官司 () 中成功解救被卖为奴隶的珍妮·斯鲁。

宾夕法尼亚废奴会(Pennsylvania Abolition Society)是美国第一个专门的废奴协会,它于1775年4月14日在费城成立,主要由贵格会教徒组成。该协会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暂停运营,1784年重组,本杰明·富兰克林担任第一任会长。最早提倡解放奴隶和废除奴隶制的文章是1775年3月8日托马斯·潘恩出版的《美国的非洲奴隶》(African Slavery in America)。

他们的努力初见成效。1777年,独立的佛蒙特成为北美第一个禁止奴隶制的政治实体。1780年,宾夕法尼亚也开始逐步废除奴隶制:已有的奴隶未被释放,但是奴隶的孩子将不再是奴隶。但1780年前就在宾夕法尼亚成为奴隶的人直到1847年才得以解放。1781年至1804年间,马里兰以北的所有其他州都开始逐步按宾夕法尼亚的模式废除奴隶制,到1804年,所有北部州都通过了废除奴隶制的法律。

而奴隶制在南方没遭到什么挑战,受到北方挑战的南方对奴隶制的坚持反而愈加坚定。

1830年代,北方的主流观点从逐步解放黑奴变为立刻解放黑奴。但30和40年代的废奴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组织者,因此显得支离破碎:78。

北方的白人废奴运动由社会改革者领导,如美国反奴隶制协会的创始人威廉·劳埃德·加里森以及约翰·格林里夫·惠蒂埃、哈里特·比彻·斯托等作家。黑人活动家包括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等前奴隶以及帮助建立俄亥俄州反奴隶制协会的查尔斯·亨利·兰斯顿和约翰·默瑟·兰斯顿等自由黑人。不过,虽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等少数黑人废奴主义者很出名,但很难在史书中找到太多其他黑人废奴主义者的痕迹,大多数黑人当时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加里森派认为美国宪法是奴隶制的保护伞,必须废除。而新共和党为代表的主流立场认为宪法尚可利用,奴隶制要循序渐进地废除。这时加里森这样的废奴主义者在政治上还没有什么势力。废奴主义者主要在地下活动。地下铁路是当时废奴主义者帮助奴隶的主要渠道。但在南方,废奴运动者仍时常遭到暴徒袭击。南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认为废奴主义者是反天主教的。不过,爱尔兰的爱国者中也不是没有废奴主义者,丹尼尔·奥康内尔曾在爱尔兰发起请愿,要求在美国的爱尔兰人支持废奴主义。

1850年妥协案刺激了南北方的情绪。随后,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州法案》引发堪萨斯内战,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战争期间,第一项联邦的废奴法案签署于1862年4月16日。由亚伯拉罕·林肯签署的《哥伦比亚特区补偿解放法案》废除了华盛顿特区的奴隶制。不久后的6月19日,国会在所有联邦领土上禁止奴隶制,林肯履行了他1860年做下的竞选承诺。奴隶开始大量逃往北方。作为回应,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没收法案》(Confiscation Acts),宣布从南方逃亡的奴隶被没收为战利品,因此不必归还给他们的所有者。1850年的逃亡奴隶法也于1864年6月废除。最终,1865年12月第十三条修正案得到通过,全美的奴隶制都被废除,肯塔基州和特拉华州最后的50,000多奴役也得到了解放。

相关

  • 团藻团藻(Volvox)为绿藻门团藻科一种藻体,分布于静止的小型池滨内,春季较盛,并常成纯群。藻体为球形群体,直径约一、二毫米,能游动,整体由数百至上万个具有鞭毛的细胞排列成一层中空球
  • 脂吸法脂吸法(英语:enfleurage,又称油萃法、油脂分离法、萃香法)是一种提取植物精油的方式,即利用无气味的脂肪吸附植物的香味分子,再藉萃取等方式分离出精油。根据脂肪的相态,可分为冷脂
  • 高雄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英语:National Stadium),原称世运主场馆,别称龙腾体育场,是台湾高雄市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位于高雄市左营区世运大道(原中海路)和军校路口,为原行政院体育委员会﹝现教育部体
  • 人道救援人道援助(英语:Humanitarian aid)又称人道救援,是基于人道主义(例如出现人道危机时)而对受助者作出物资上或物流上的支援,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舒缓不幸状况,以及维护人类尊严。 “人
  • 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英语: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980年,是最大的美国国家公园,53,321平方公里的面积
  • 奈良盆地奈良盆地,位于日本奈良县的西北部,属于断层盆地。又称为大和盆地,大和平原。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30公里,呈菱形面积。奈良盆地的西侧通过生驹山地,与大阪府交流,自古以来就是日本文
  • 吴振挺吴振挺(1916年-1994年),男,湖北黄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部政治委员。
  • 半影半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部分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的,本影周围较暗的区域。此处发光体的光线部分被物体阻挡,而有部分乃至微弱的光线到此。
  • 刘增瞳刘增瞳(2000年6月7日-),中国大陆原创歌手。先后发表个唱和合唱作品。代表作品有《多想留在你身边》、《你从不知道》、《别再强求》、《是我对你太依赖》、《Everybody knows》
  • 恩斯特·海因里希 (萨克森)恩斯特·海因里希王子(德语:,1896年12月9日-1971年6月14日),萨克森国王腓特烈·奥古斯特三世的第三子。1921年,恩斯特·海因里希与卢森堡大公威廉四世的幼女索菲公主结婚,共有三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