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感文化

✍ dations ◷ 2025-06-28 23:06:12 #耻感文化
采纳耻感文化的社会向人民灌输羞耻心,借此维持社会秩序。在中国春秋时期,儒家所提倡的思想中对于羞耻心对社会的重要性有所提及,像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白话译: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七)》白话译:孟子说:“羞耻心对于人太重要了!那些玩弄机心,以取巧变诈的巧妙方法来欺人害人的人,羞耻心在他是用不上的。不以修养不如他人为可耻,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他人呢?”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白话译: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若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那么就能远离耻辱。”同样在春秋时期,法家也同样对于耻有相关论述,像是:明代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著有廉耻一文,强调廉耻的重要亦也感叹当时世道衰微。江户时代,武士山本常朝口述著成《叶隐闻书》,详细记载武士与平民、朝廷之间的应对态度,当中足见羞耻心、义理对于当时环境的构成与规范。新渡户稻造在其著作《武士道》谈到日本武士的羞耻心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进而在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功能。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潘乃德所著的《菊花与剑》对于日本的文化有相关内容分析与论述,并且指出日本社会大抵是由羞耻心所推动。羞耻心的概念可见于其社会中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义理的概念。在罗姆人文化中,羞耻心具有相当地位,但罪恶感则不甚重要。一些社会在基督教化后仍然保留着耻感文化,如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墨西哥、安达鲁西亚及一些地中海地区。

相关

  • 工程核工程(英语:Nuclear engineering)是工程学的一门分支,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工程应用层面,主要领域有核电、核医学、核子材料学与辐射度量等方面。但也和一些国际性议题有关连,如:核武
  • 乔治·亚历山大·凯利乔治·亚历山大·凯利(George Alexander Kelly,1905年4月28日-1967年3月6日),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大学主修物理和数学,但其主要兴趣在于社会问题。后转为主修心理学
  • 四帝共治制四帝共治制(英语:Tetrarchy)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创立的一个治理模式。由于他看出罗马帝国过去两、三百年间世袭制度的缺点,整个国家积弱不振,甚至引发空前绝后的三世纪危机。于是
  • 小脑深部核团小脑深部核团(下简称深部核团)是小脑的深部的解剖结构。小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各有四个深部核,称为齿状核(Dentate nucleus),拴状核(Emboliform nucleus),球状核(Globose nucle
  • 红血细胞凝集素蛋白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C53H67N9O17) (TYR-PRO-TYR-ASP-VAL-PRO-ASP-TYR-ALA),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在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和病毒)表面等均
  • 担心担心、担忧或忧虑代表思想、形象及负面情绪,人类会做出一些心理尝试以防止受到潜在的威胁。处于担心状态可引致焦虑、抑郁及毁掉现状。过量的担心可引起广泛性焦虑症。没有不
  • 尔撒尔撒(阿拉伯语:عيسى‎),在伊斯兰教中,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穆斯林宣称尔撒即是基督宗教中的耶稣。他是真主安拉派遣予犹太人之先知;并且带给凡人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未被
  • 中华民国总统府总统府是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的幕僚机关,专责处理与总统、副总统有关的行政事务;成立于1948年5月20日,其机关法人前身为国民政府。1948年5月20日,中华民国行宪后首任总统蒋中正
  • 拉腊马里亚诺·何塞·德·拉腊因(Mariano José de Larra)(1809年3月24日-1837年2月13日)是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最出名的是杂文。他最后自杀身亡。马里亚诺·何塞·德·拉腊因的作品往
  • 恩克汗恩克汗(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