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色蜡蘑
✍ dations ◷ 2025-09-06 18:11:20 #双色蜡蘑
蕈伞凸面双色蜡蘑(学名:Laccaria bicolor)是蜡蘑属的一种真菌,为带有淡紫色菌褶的棕褐色伞菌,可以食用但一般被认为味道不好,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的桦木和松木混合林,在夏末和秋季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常与植物形成外菌根(英语:Ectomycorrhiza),能应用在农业和园艺业中。双色蜡蘑最早于1937年由法国真菌学家 勒内·梅尔(法语:René Maire)描述发表,当时被视为红蜡蘑的一个亚种,不过P.D.奥顿(英语:P.D. Orton)在1960年将其独立为一个种。本种与同属其他物种因会逐渐退色并变得难以识别,而有“骗子”(deceiver)的英文俗名。双色蜡蘑的菌盖呈凸面状或扁平状,并在中间略有凹陷,直径约2至4.5厘米宽,因含水量不同而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边缘常向内弯曲;菌柄和菌盖颜色相同,底部有明显的淡紫色;菌肉呈白色,没有特别的气味或味道;菌褶初呈淡紫色,会随着时间变得更苍白;担孢子为白色。年轻的菇体具有相当鲜明的色彩,更成熟得菇体通常外观颜色较为暗淡。双色蜡蘑在夏季和秋季时广泛出现在温带地区,包括北美和北欧的温带地区和北方森林,并能与各式各样的树种(如赤松,杰克松和黑云杉(英语:Picea mariana))形成了外生菌根的共生关系,尤其是桦木和松木。有研究结果显示双色蜡蘑与在松树根建立共生关系的能力优于其他种外生菌根菌,能优先与赤松建立共生关系并增加后者的存活率。在挪威的云杉林中分离到链霉菌属的放线菌已被证明能在实验室中刺激双色蜡蘑的生长。双色蜡蘑是一种食肉真菌,能捕获并杀死昆虫,特别是跳虫。双色蜡蘑是第一种被进行基因组定序(英语:Whole genome sequencing)的外生菌根真菌,基因组长达65兆碱基,推测含有20,00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分析后发现能分泌多种小蛋白,但功能未知,其中一些仅在共生组织中表现,被视为可能是启动共生的重要因子。虽然双色蜡蘑缺乏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但具有可降解其他多糖的酶,因此能够在土壤生长或是与植物共生。
相关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英语: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是一种位于骨髓的急性疾病,属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血液中发现有大量的成髓细胞(英语:myeloblasts)。这一疾病也
- 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CRE),是非编码DNA的区域,其调节邻近基因的转录。CREs是遗传调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控制形态发生、解剖学的发展以及胚胎发育的其他方面
- 吉备真备吉备真备(695年-775年),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公卿),曾任两次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时期被追赠为勲二等。717年(养老元年),作为遣唐学生到中国,学儒学、律令、礼仪等。735年
- 酰氯酰氯是指含有 -C(O)Cl 官能团的化合物,属于酰卤的一类,是羧酸中的羟基被氯替换后形成的羧酸衍生物。最简单的酰氯是甲酰氯,但甲酰氯非常不稳定,不能像其他酰氯一样通过甲酸与氯
- 合成橡胶合成橡胶(synthetic rubber)指任何人工制成的,用于弹性体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是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所以价格也与三种主要原料的价格息息相
- 托勒密五世托勒密五世“神显者”(希腊语:Πτολεμαῖος Ἐπιφανής Εὐχάριστος, 前209年10月9日-前180年9月),是 托勒密埃及第五位国王(Basileus)和法老,于前204年7月
-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德语:Matthias Grünewald,约1470年-1528年8月31日),真名为马蒂亚斯·哥特哈德(Mathias Gothardt),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英语:German Renaissance)画家,不过他仍坚持
- 973计划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中国经济、
- 异步传输模式异步传输模式(英语: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又叫信元中继。ATM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它以信元(cell)为单位。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报头占了5字节。ATM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各
- 简并态简并能级(英语:Degenerate energy level)在物理学中,简并是指被当作同一较粗糙物理状态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较精细物理状态。:p. 48例如在量子力学中,原子中的电子,由其能量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