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际尘云

✍ dations ◷ 2025-02-23 20:21:53 #行星科学,太阳系,太空尘

行星际尘云(英语:Interplanetary dust cloud)是弥漫在太阳系的行星空间与其它行星系空间的宇宙尘(漂浮在太空中的小颗粒)。它已经被研究了许多年,以了解其本质、起源和大天体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行星际尘埃粒子不仅散射阳光(称为"黄道光",因为它们被局限在黄道平面),也产生热辐射,这是夜晚的天空中5至50微米波长的主要来源(Levasseur-Regourd, A.C. 1996)。这些在地球附近辐射出红外线特征的颗粒,典型的大小在50至100微米(Backman, D., 1997)。这些星际尘埃的总质量相当于一颗半径15公里的小行星(密度大约是2.5公克/公分3)。

行星际尘埃粒子(IDPS)的来源至少有下列几种:

的确,在对行星际尘云长期的争辩中,都围绕在小行星碰撞和彗星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上。

影响星际尘埃粒子的主要物理过程毁坏或驱除的机制)如下:被辐射压驱散,来自内部的波印廷-罗伯逊辐射阻力、太阳风压力(主要是电磁力的效应)、升华、互相碰撞和行星的动力学效应(贝克曼,D.,1997年)。

与太阳系的生命相比,这些尘埃颗粒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发现一颗存活超过一亿年的颗粒,那这个颗粒一定是从更大的碎片中被释放出来的。换言之,绝不可能是原行星盘内残留的物质(贝克曼个人的意见),所以,这颗颗粒是"后来产生"的尘埃。在太阳系的黄道带中尘粒的99.9%是后来产生的,只有0.1%是由太阳系外闯入的星际物质。所有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原始颗粒早已经都消失了。

主要受到辐射压力影响的粒子称为β流星体。它们通常小于1.4 x 10−12公克,和以螺旋的路径离开太阳进入星际空间。

行星际尘埃有很复杂的结构(Reach, W., 1997),除了来自背景的密度外,还包括:

在1951年,弗雷德·惠普尔预言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流星体在撞击地球高层的大气层时可能会减速而不会被熔化。近代在实验室内对这些粒子进行的研究,开始于D. E. Brownlee和合作者在1970年代以气球在平流层飞行,然后是U-2飞机。

虽然有一些粒子发现与现今搜集的陨石材料类似,自然的奈米多孔和数量不等的其它粒子宇宙平均成分,暗示刚开始聚集的是细颗粒的非挥发性的构建基块和彗星的冰。这些自然的行星际颗粒稍后被证实还有惰性气体和太阳闪焰的痕迹观测。

一个不分好坏混杂和搜集在这种情况下的大气层中粒子计划在德州的詹森太空中心发展出来。这些平流层搜集的微流星体,随着流星体而来的前太阳颗粒,是在实验室内可以研究的地球外的物质唯一的来源(更不用说是在他们自己位置的小天体)。

Jackson A.A.; Zook, H.A. A Solar System Dust Ring with the Earth as its Shepherd. Nature. 1988, 337: 629. doi:10.1038/337629a0. 

Jackson A.A.; Zook, H.A. Orbital evolution of dust particles from comets and asteroids. Icarus. 1992, 97: 70–84. doi:10.1016/0019-1035(92)90057-E. 

Backman, Dana. Exozody Workshop, NASA-Ames, October 23–25, 1997. Extrasolar Zodiacal Emission - NASA Study Panel Report. 1997. 

See: NASA Panel Report on Extrasolar Zodiacal Emission

Dermott, S.F. Jayaraman, S., Xu, Y.L., Gustafson, A.A.S., Liou, J.C.,. RA circumsolar ring of asteroid dust in resonant lock with the Earth. Nature. June 30, 1994, 360: 79–?. 

Dermott, S.F. Signatures of Planets in Zodiacal Light. Extrasolar Zodiacal Emission - NASA Study Panel Report. 1997. 

Levasseur-Regourd, A.C. Opt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Zodiacal Dust. Physics, Chemistry and Dynamics of Interplanetary Dust, 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104: 301–. 1996. 

Reach, W.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Zodiacal Dust Cloud. Extrasolar Zodiacal Emission - NASA Study Panel Report. 1997. 

Reach, W.T.; Franz, B.A.; Weiland, J.L.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Zodiacal Dust Bands. Icarus. 1997, 127: 461. Bibcode:1997Icar..127..461R. doi:10.1006/icar.1997.5704. 

相关

  • NN00-N08 肾小球疾病N10-N16 肾小管、间质疾病N17-N19 肾衰竭N20-N23 尿石病N25-N29 肾和输尿管的其他疾患N30-N39 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N40-N51 男性生殖器官疾病N60-N64 乳房
  • 盖杜谢克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1923年9月9日-2008年12月12日),美国科学家,具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血统。由于在苦鲁病上的贡献,他与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一
  • 赵柏林赵柏林(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辽中,中国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0-1987
  • 葛属葛属(学名:Pueraria)是豆目豆科的一属,属于蝶形花亚科,为缠绕植物。该属共有约2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日本。葛根是一种常用中药。
  • 珍珠港珍珠港(英语:Pearl Harbor)是一个位于美国哈瓦伊欧胡岛上的海港,位于该州首府檀香山西方。其命名的由来,是该地曾经盛产珍珠而得名。珍珠港港区与邻近岛屿上大部分的设施都属于美
  • 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油页岩工业油页岩工业是指通过采掘和处理油页岩来取得其中油母质以便利用其中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工业,是一种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据200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爱沙尼亚产出了当时世界上70%
  • 鲍国安鲍国安(1946年6月4日-)是一位中国演员。生于天津,籍贯山东省掖县(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境)。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原为话剧演员。凭出演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而获得
  • 达渊李相赫(朝鲜语:이상혁/李相赫 ;1995年7月24日-),艺名达渊(韩语:다원),出生于韩国京畿道高阳市,现为韩国FNC娱乐旗下的首支男子舞蹈组合SF9的副唱。2015年时以Neoz School 1期生公开,曾客
  • 班多尔班县班多尔班县(孟加拉语:বান্দরবান জেলা)是孟加拉国吉大港区的一个县,位于该国东南部,北界印度,东界缅甸。多山,其中毛多克穆阿尔山为全国最高点(有争议)。面积4,479.03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