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效应

✍ dations ◷ 2025-11-27 07:46:00 #维特效应
自杀模仿,定义为一个参照一个知名的自杀方式或特定人物的自杀方式所进行的自杀行为,别称“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名称来自歌德所著的《少年维特的烦恼》。Thomas E. Joiner, Jr在其报告“The Clustering and Contagion of Suicide”中认为,容易自杀的人通常在任何自杀发生之前就聚集在一起,一旦这个群体发生了负性事件,那么群体的自杀倾向会增加,这种增加可以通过社会的支持关心而减弱抵消;以核辐射类比,即当弱势群体(容易自杀者)受到核辐射影响(负性事件)时,集体死亡事件会发生。他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释:有以上四种情况,加之自杀达到阈限,才会发生群体自杀事件,因此这种群体自杀的概率很小很少;家庭由于提供了强烈的社会支持,所以在家庭成员中也很少发生群体自杀。群体自杀常发生在精神治疗中心、学校宿舍等人数相对较少、人群个体相似性相对较高的小范围地方。他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宿舍中,随机分配人群中自杀倾向的相关度低于自由组合的人群(自由组合即意味着有相似特质的人可能聚集在一起),在关系较亲近的人中,当这些人受到负性事件影响时,他们表现出的自杀倾向一致。社会心理学家曾从媒体影响的角度研究“自杀模仿”这一现象。当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和自杀相关的事件后,媒体影响范围内人群的自杀率变化,尤其是报道关于名人自杀或者死亡的事件。研究发现,自杀率可能貌似提高,但若持续跟进调查,则自杀率可能回落,若加入往年的数据,自杀率也可能回落,因此媒体的负性事件报道是否会导致社会自杀率升高有待考证。虽然自杀的传染性或模仿性虽并未被严格证实,但为防范类似行为,少数国家及地区(土耳其、挪威、巴西、中华民国)会对自杀新闻予以成文规范。

相关

  • 小肠细菌过度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简称SIBO,是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的疾病。小肠和大肠不同,大肠内含有大量的细菌,而正常情形下小肠的细菌数量是每毫升小于
  • 劳资争议劳资争议(英文:Labor dispute、Labor unrest)或称劳务纠纷,泛指劳方与资方双方当事人基于法令、团体协约、劳动契约之规定所为权利义务之衍生的种种争议。
  • 动物交流动物交流是指一个或一群动物(发送者)与一个或更多动物(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改变接收者当下或未来的行为。信息传递可以是有意的,如求偶表演,也可以是无意的,如捕猎者闻嗅猎物气
  • 拟指犬拟指犬(学名:Cynodictis),是一些生存于始新世至渐新世欧洲(法国及德国)、蒙古及北美洲的似狗动物。拟指犬属于犬科。拟指犬是从细齿兽科演化的食肉目动物,且是现今狗类祖先分支的后
  • 菱钴矿碳酸钴(化学式:CoCO3)是钴(Ⅱ)的碳酸盐。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粉末。几乎不溶于水、醇、乙酸甲酯和氨水,可溶于酸,但不与冷的浓盐酸或浓硝酸作用。400°C 以上开始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 先秦时期先秦,全称为先秦时期(又称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时间,有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或更狭义专指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可作为秦朝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时代的统称,即上
  • 沃波尔罗伯特·沃波尔,第一代奥福德伯爵,KG,KB,PC(英语: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译罗伯特·华尔波尔),英国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
  • 蠕动斯托克斯流(英语:Stokes flow),又称为蠕动流(creeping flow),在流体力学中指黏性力远大于惯性力的流动,其名称源于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斯托克斯流的雷诺数十分小(
  • 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教节日,纪念上帝在杀死埃及一切头胎生物,并杀死埃及人的长子时,越过以色列人的长子而去。《旧约圣经》中《出埃及记》的第12章25-27节中写道,逾越节行的礼是献给上
  • 罗斯基勒罗斯基勒(丹麦语:Roskilde)是位于丹麦西兰岛东部的一座城市,也是罗斯基勒郡的郡治所在。罗斯基勒的历史可追溯到维京时代,是维京人海上贸易的一个节点,也是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