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番薯
✍ dations ◷ 2025-05-16 16:16:58 #番薯
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甘薯、红薯、红苕、白薯,中国农业部系统称之为甘薯,中国食品工业称之为红薯)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种,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也指其块根。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番薯原生长于美洲的热带地区,最先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抗病虫害强,对土壤品质要求较低,栽培容易。1493年,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时,曾将由美洲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番薯传至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和摩鹿加群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1563年(明朝嘉靖四十二年)之前,中国云南已经引种甘薯。李元阳《大理府志》(嘉靖1563年)卷二,列举“薯蓣”之属五:“山药、山薯、紫蓣、白蓣、红蓣。”这其中就提到紫薯(紫蓣)。11年后李元阳在他主撰的万历1574年版的《云南通志》里更纪录全省9个府和州已经有别于“山药、山薯”的各种颜色的“蓣”的种植。可见甘薯由印缅入滇应较由海路入闽,以及较由陆路从安南入广东,要早至少二三十年。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1593年5月(万历二十一年),《金薯传习录》记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福建长乐县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从吕宋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时值福建饥荒,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1596年(万历二十三年)李时珍在正式刊行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1605年,琉球人野国总管自福州带回番薯的种子,并试种成功。后经麻平衡(仪间亲方真常)传播普及,在琉球全国广泛栽种。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徐光启上《甘薯疏》,后来在《农政全书》其中的〈卷二十七·树艺〉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并提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可知先民于引进番薯不到廿年已经总结出种植的方法,完成本地驯种。1698年,琉球国王尚贞赠送了一笼番薯给种子岛久基,由大濑休左卫门在种子岛试植成功,随后普及到日本全境。1764年,通信使赵曮将番薯种子从日本对马岛带回朝鲜。在东莱府(今釜山广域市一带)和济州岛试种。后由姜必履(朝鲜语:강필리)总结了种植方法,并普及到朝鲜全国。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瑟施瓦茨教授发现,番薯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脱氢表雄酮(DHEA),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当前,世界各地都广泛栽种番薯。染色体为六倍体。多倍体基因组学揭示:在甘薯的90条染色体中,有30条染色体来源于其二倍体祖先种,另外60条染色体来源于其四倍体祖先种;约50万年前,二倍体祖先种和四倍体祖先种之间的一次种间杂交孕育了甘薯。将用来扦插的番薯藤扦插数日后的番薯藤重新长出番薯叶可做蔬菜食用的番薯叶在屋顶种植番薯盆栽,番薯叶有隔热的功能。番薯花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卷27·树艺)中,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并提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种植法的著作。番薯在台湾全年可生长,但以每年3月至11月之间因气候得宜而生长迅速,惟冬季遇上低温寒流时,番薯藤及番薯叶可能冻伤枯萎,需改至东北季风的背风面种植。种植地点要有良好的排水性,若在户外菜园种植,可在四周挖沟将多余水分导走;若是以盆栽方式种植,应维持盆底排水功能正常,以避免黄叶出现。并适度施以氮肥可促进叶片生长,以增加番薯叶的收获量。种植番薯常用扦插法,将长约20厘米(7.9英寸),末端带有数片番薯叶的番薯藤,于泡水发根后,以斜插的方式将根部浅埋到土壤里约5厘米(2.0英寸)深即可。初时浇水勿过量,以免番薯藤腐烂,待根部生长健全后,即可增加浇水量,以促进番薯藤及番薯叶生长,惟土壤勿过于潮湿,以免蜗牛大量繁殖并啃食番薯叶。若要种出番薯食用,则要在番薯藤长出一节节的藤时,把歧出的根须拉离土壤,使养分能回送到源头,而在根部长出硕大的番薯。番薯基本上加热即可食用,也可晒制成干;种植在山丘、高原等土地偏干燥地区的番薯会因为干燥原因沉淀淀粉而很甜。常见的烹饪料理方式包括:有观点提倡番薯应连皮吃,因番薯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多酚。烹煮前应彻底将皮洗净,连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营养;且因番薯较少加农药,可购买品质较好的番薯,带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营养。地瓜皮含丰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类物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橙黄色的番薯是因为当中的β-胡萝卜素,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黄色的。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在乌干达的番薯却是白心的,因为当地的气候令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物种无法成长,但可以生长的物种却只会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红薯含有众多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增强肠道蠕动,另有一种氧化酶物质,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打嗝、放屁。红薯是β-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到达人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人体免疫系统和至关重要,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蕃薯在发芽后营养会流失减少,口感也较差,但是仍可食用。在台湾的蕃薯品种以“黄金蕃薯”黄地瓜的台农57号为最大宗种植于彰化、云林、台南与高雄,产期约在每年9月到隔年4月,约7到14天发芽。红皮黄肉的台农62号产于云林与嘉义。由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分所开发的“金香蕃薯”,紫皮黄肉、有栗香气味、耐储存的台农74号,产量比台农57号多3成,可以长期储存28天仍不发芽。红地瓜甜度较高,类胡萝卜素较其他品种高,有黄皮红肉的台农64号与红皮红肉台农66号种植于台湾北海岸。台农68号。台农72号。与芋头配种的紫心地瓜又称为芋仔蕃薯、紫芋地瓜,紫色果肉口感较黏有弹性,栽种于花莲新城与彰化大城。巴西白地瓜富含维他命K由台湾杨天和医师引进,在台湾南投竹山栽种,取名为西蒙一号白地瓜,杨天和医师并将白地瓜引入日本栽种获NHK电视台关注报导。
相关
- 肝脏肝脏(英语:liver)为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并扮演着除去毒素,储存糖原(肝糖),分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脏也会制造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
- 疟色素疟色素(英语:Hemozoin)是由一些血液寄生虫消化血液而形成的副产品。这些嗜血生物如疟原虫(Plasmodium),红猎蝽(Rhodnius)和血吸虫(Schistosom)消化血红蛋白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素,是血红
-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由玻璃制成包含水银球及水银柱的温度计。末端水银球随测量位有不同形状和大小,如口表呈细长型、肛表则为短而圆或用颜色加以区别。体温计之水银受热膨胀。水银柱升
- 西欧联盟西欧联盟(英语:Western European Union,简称WEU;法语:Union de l'Europe occidentale,简称UEO)是西欧各国以1948年的布鲁塞尔条约为基础而成立的建立的军事暨防卫性组织,其总部设于
- 氰钴胺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比沙可啶比沙可啶(英语:Bisacody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作刺激性缓泻剂。它直接作用于大肠,产生肠道蠕动,通常用于缓解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管理以及诸如结肠镜检查等医学检查前的肠
- 托瓦尔森博物馆托瓦尔森博物馆(丹麦语:Thorvaldsens Museum) 是一座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单一艺术博物馆。其目的是为了纪念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巴特尔·托瓦尔森(1770年-1844年),其大半生(1796年-
- Robert Burns Woodward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英语:Robert Burns Woodward,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化学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
- 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英语:Strait of Magellan;西班牙语:Estrecho de Magallanes)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的一个海峡,处在南侧的火地群岛和北侧的南美洲大陆之间。麦哲伦海峡较德雷克海峡平静
- 磷酸脲磷酸脲,化学式CO(NH2)2·H3PO4。磷酸脲是一种无色透明棱柱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1%水溶液的pH为1.89;不溶于醚类、甲苯、四氯化碳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