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
✍ dations ◷ 2025-10-30 06:31:57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是一则经网络谣言误导的中国历史事件。此一谣言主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理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由于政治因素未能获奖。此事为当时的“中国公民无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提供了阴谋论素材,内容谬误但广为人知。在有案可稽的纪录中,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以及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是最早提及相关主张的著作。相关创作版本众多,但内容大同小异。主旨皆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出现本土、本国籍的诺贝尔奖科学家,是本可避免的历史遗憾,由于申报程序、评审不公等问题,最终未能获奖。此一主张的基础事实,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曾与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历经六年努力,于1965年9月17日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其后的发展,则被渲染为:基于上述传闻,又衍生若干“改编版本”,如网络名人袁腾飞曾声称:谣言与现实不符处甚多,如: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薛攀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分别于2005年9月16日、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文章辟谣。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滂在《新京报》专访中指出,事实上从未有人因“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团队的成果是基于弗雷德里克·桑格的原创发现而来,在现实中“人工合成”胰岛素也没有应用价值。在很多国家与国际科学界,(许多)诺奖候选人的(多次)落选,是符合常识的正常现象,但在中国遭到泛政治化。原因在于当年为止中国本土无人获奖,亦不存在未来的候选人。
相关
- 嗜血杆菌属H. aegyptius H. aphrophilus H. avium H. ducreyi H. felis H. haemolyticus H. influenzae H. parainfluenzae H. paracuniculus H. parahaemolyticus H. pittmaniae Haem
- 棉鼠棉鼠属(Sigmodon)是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之下的一属,而与棉鼠属(例如:棕棉鼠)同科的动物尚有稻水鼠属(例:哈氏稻水鼠)、暖鼠属(例:暖鼠)、褐鼷鼠属(例:褐鼷鼠)、厄瓜多尔鬃鼠属(例:厄瓜多尔鬃鼠
- 敲除基因敲除(英语:gene knock-out,缩写为KO)是一种遗传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外源的已突变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替换掉内源的正常同源基因,从而使内源基因失活而表现突变体的性状的
- 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
- 线形动物门见内文线形虫动物门(学名:Nematomorpha),俗称铁线虫、马毛虫、马鬃虫或发形虫,是原口动物中一个拟寄生物的门,具有假体腔,但成虫没有排泄器官,消化道退化。线形虫动物门大约有250种
- 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科(学名:Asfarviridae)是双链DNA病毒中的一个科。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是本科唯一的一个属,而与本科相关的Faustovirus(英语:Faustovirus)至今仍未分类。该类病毒主
- 无夏之年无夏之年(英语:Year Without a Summer),指1816年。因为受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北半球天气出现的严重反常。欧洲、北美洲及亚洲都出现灾情,夏天出现罕见低温;欧洲及美洲
- 鞭毛虫鞭毛虫(英语:Flagellate),指身上具备一根或多根鞭毛的微生物。在动物组织中,也有类似鞭毛虫的细胞,如精虫。它通常被用来当作具备鞭毛器官的原生动物的统称。
- 格伦·西博格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瑞典语: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语: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国核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第二任校长(Chance
- 核酸结构核酸结构(英语:Nucleic acid structure)是指如DNA与RNA的核酸生物分子结构(英语:Biomolecular structure)。从化学角度上讲,DNA与RNA是非常相似的。DNA与RNA的结构常分为四个不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