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泡沫红茶
✍ dations ◷ 2025-08-09 15:05:26 #泡沫红茶
泡沫红茶、泡沫绿茶,是源自于台湾特有的饮品,特色在于将红茶(或绿茶)加上果糖糖浆后放在调酒器中和冰块一起摇匀,在摇的过程中会产生细致的泡沫,故称为泡沫红茶(泡沫绿茶)。泡沫红茶(泡沫绿茶)的特色在于上层的泡沫,强调茶要新鲜及泡沫要细,除了红茶之外,绿茶、乌龙茶、花茶也可被制作成泡沫式茶饮,并可依个人喜好加上各式调味糖浆。一开始泡沫红茶店均以人工手摇,所以又称为手摇茶,后来有人发明专门用来摇泡沫红茶的机器,但许多店面仍强调手摇以作为特色。泡沫红茶在台湾相当盛行,历久不衰,也带动了珍珠奶茶流行风潮。关于泡沫红茶的由来,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目前主要的来源有以下数种:据台南市双全红茶(创立于1949年)自称,日治时期台湾就有类似泡沫红茶的饮料,出现在类似西餐厅的日式吃茶店。双全稍后改良使用雪克杯(shake)摇茶,调出有细致泡沫的冰红茶而广受欢迎。据台中春水堂自称,当初研发泡沫红茶的过程,始自创办人刘汉介先生在1983年到日本游玩时,看见日本咖啡馆内服务生用雪克杯(shaker)调酒,喝起来口感香醇,回台湾后尝试使用调酒器将热茶、糖浆及冰块以经过设计的程式比例,调泡出泡沫绵细,温度接近0度的红茶,并命名为《泡沫红茶》。泡沫红茶初发明时,一度不被市场看好,因触犯了台湾三大禁忌“薄酒、冷茶、老女人”,但市场上的反应却是大受欢迎,甚至在台中形成了泡沫红茶一条街,而后陆续有外带式茶摊的形成,渐渐的取代了泡沫红茶馆,演变成至今街上处处可见手摇茶品牌林立,传统泡茶文化随着习惯的改变正式进入了冷饮茶(冷饮调和茶)的时代。而同时春水堂亦宣称珍珠奶茶亦为其发明。小歇茶坊起源于台中市,其宣称将一日将卖剩之余茶以雪克杯混合冰块摇晃而发明。1983年台中中兴大学某教授做茶还原试验的时候,用一杯苦涩的红茶加上氧气摇出泡沫,让氧气充分与茶结合之后发现茶的苦涩味道都消失!变得顺口很多。后来传出校园,成为台中泡沫茶文化的开始!曾经有一度红茶店还有放氧气桶呢!(1985年珍珠奶茶发明在市面上出现各类调茶的开始!)泡沫红茶店是以贩售泡沫红茶为主的店面,依规模可分为:
相关
- 舞蹈病舞蹈症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氨基胺类(英语:amine)是氨分子(NH3)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简称“胺”。不建议将“胺”(amine)写成“氨”(ammonia),两者意义与英文名称不同。氨基(-NH2、-NHR、-NR2)是胺的官
- 披衣菌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七鳃鳗七鳃鳗科(学名:Petromyzontidae),又名八目鳗、七星子,是圆口纲七鳃鳗亚纲七鳃鳗目的一个科,其下生物是至今少数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最古老的七鳃鳗化石,有3.6亿年历史,在
-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又称单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的离子根与一种离子化合物发生的反应,狭义氧化还原反应是置换反应的一种,且必为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关键在于还原性或氧
- M. lepromatosis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是一种细菌,与麻风杆菌一同引起麻风病。它到了最近的2008年才被发现。从其16S 核糖体RNA中可见它们是与麻风杆菌有所分别
- 牌匾匾额是一块写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额出现于中国及其他东亚地区的建筑物
- 数字照相机数码相机(英语:Digital Camera),是一种利用电子感测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有别于传统照相机通过光线引起底片上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数码”一词原本是英文Digi
- 印度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英语:Indo-Australian Plate,或印澳板块)是两块板块的合称,其中包含了澳洲大陆及周围海域,并向西北延伸,涵盖印度次大陆与附近水域。此板块可分成较大的澳洲板块与较
- 气辉气辉(有时也称为夜辉)是在行星大气层中非常弱的发射光。在地球的大气层,这种光学现象导致在背向太阳的夜空即使在排除了星光和扩散的阳光,也不会完全黑暗。气辉现象是瑞典科学家